及时检测循环肿瘤细胞,让治疗更加精准有效!

天逸健见 2024-02-23 03:58:47

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TumorCell CTC),它是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各类肿瘤细胞的总称。肿瘤细胞的主要来源是由原发灶或转移灶脱落,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入机体外周血循环中的一种肿瘤细胞。大部分脱落细胞会被免疫系统清除,少数肿瘤细胞从原发灶脱落入血,完成肿瘤转移至关重要的第一步。

目前现代医学检查肿瘤的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测、血清学检测、病理学检测、CTC检测。虽然前三种方式被大众熟知,但是在某些方面存在局限性,例如影像学,一般采用CT、核磁通过检测肿瘤的大小体积来监测肿瘤发展情况,但对于某些微小肿瘤(<0.5cm)灵敏度就较低,而现有许多临床医学文献及临床病理结果显示当肿瘤在>0.2cm时,就已经可以入血循环了。血清学检测肿瘤标志物,灵敏度和特异性都存在局限性,监测肿瘤发展效果差。病理学虽然是肿瘤活检的金标准,但也受限于肿瘤病灶的位置及异质性原因问题,及在血液中循环的肿瘤细胞有时不能获得明确、有效的信息。

CTC检测的优点在于:

1. 取材方便

2. 检测手段易行

3. 较早发现微小转移灶

4. 机体创口小

5. 无射线损伤

CTC的基本检测原理主要为:

1、CTC 的富集:主要策略可以分为基于亲和性(基于亲和性的富集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 CTC 富集手段,主要利用 CTC 和白细胞上差异表达的独特抗原来实现,包括采用表达于 CTC 而不表达于白细胞上的抗原[如上皮黏附蛋白(EpCAM)]进行阳性富集,以及采用表达于白细胞而不表达于 CTC 上的抗原(如 CD45)进行间接的阴性富集。)和基于非亲和性两大类(基于非亲和性的富集主要利用了 CTC 和白细胞在细胞大小、密度、离心力、电荷特性等方面的差异来实现,如微孔过滤法、惯性芯片技术、密度梯度离心法以及介电电泳等。)

2、CTC 的鉴定:主要策略有表型鉴定(采用荧光标记的抗体检测特异蛋白的表达或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上皮特异或者组织特异来源的 mRNA 是最常用的表型鉴定手段,其优势是可以直接看到细胞,但不足之处是图像扫描和判读比较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和功能鉴定(通过特定蛋白的分泌、凝胶侵袭实验、端粒酶活性检测以及动物移植模型等方式进行的功能鉴定是确认 CTC 的终极标准,能够排除一些特殊情况所导致的假阳性结果,但是这些方法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细胞体外培养,耗时较长,操作复杂,难以提高通量,所以一般不适合临床常规诊疗流程,而是更多的应用于功能性的基础研究。)

CTC的重要性:

1.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参考分期影像学观察到异常占位但良恶倾向不明且病灶、位置不便于活检或患者主观意愿不愿活检的情况,可通过检测CTC辅助判断病灶良恶性。

2.术后复发转移高风险预测

接受根治性手术的部分患者,在不同的时间内仍会发生复发转移;在同一分期,采取同样的治疗方式的不同患者,也可能存在不同预后的情况;而少数早期术后不行化疗的患者,复发转移的可能性较之其他相对晚期的患者更高。

3. 病情监测,过程化管理

作为无创便捷的方式,CTC可实现实时、动态的监测,以可视化、现在时的特性,实现周期性过程监控,以随时提示肿瘤的发生、发展。

4. 晚期患者生存预后评估

鉴于晚期患者有相对生存较差的特殊性,临床上有时会存在过度治疗或放弃治疗的情况。而此时对生存预后的评估便十分重要,可防止过度治疗或原本预后评价乐观但计划放弃治疗的患者从中获益,最大化保障患者生存的权利。

适合CTC检测的人群:

1. 早期术后患者

2. 影像判读为CR/PR/SD患者

3. 怀疑转移复发患者

4. 疗效监测需求患者

5. 预后需求患者

CTC可作为分析患者肿瘤生物学特征的样本,目前研究认为CTC有助于及时发现肿瘤的生物学变化,并为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从而实现实时、个体化治疗,是目前具有发展潜力的肿瘤无创诊断和实时疗效监测手段。与传统的影像学诊断、内窥镜检查以及病理学诊断相比,CTC对发现疾病变化更敏感,能更科学、迅速地评价疗效。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