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我们在这些材料上依赖中国”

青木在德国 2024-11-28 21:12:11

中国前不久公布了一份具有特别战略重要性的新材料清单。德国《经济周刊》11月26日以“我们在这些材料上依赖中国”为题刊文称,这些新材料将彻底改变全球经济,让中国在机械工程和电子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欧洲尚未输掉这场比赛。

气凝胶

99%由空气组成的新材料

芭芭拉·米洛举起一块草莓大小、几乎透明的块状物。它是世界上最轻的固体材料,因为它99%由空气组成。专家谈到了气凝胶。他们在德国航空航天中心 (DLR)的科隆材料研究所开发这种超级材料。

它们潜在的用途很广泛,现在人们对其兴趣也同样广泛——尤其是在中国。DLR气凝胶工作组组长米洛表示,那里的研究人员现在已成为全球领导者。例如,高速列车内衬有超级气凝胶隔热垫。即使在极热的情况下,空调系统也不会出现故障。

《经济周刊》报道

文章称,这背后是一个宏伟的计划。北京已将气凝胶列入2023年公布的15种特别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新材料清单。该国应该是这些物质开发的全球领导者。这些新材料已经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发挥了作用,在随后的“新生产力”建设中,新材料的作用更加重要。

这份名单显然引起西方的仔细研究:它显示了中国在用一项又一项技术、一个又一个市场取代西方公司的领导地位时,是如何战略性地推进的。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材料清单,为未来几年西方和东方之间的经济竞争,可能出现特别激烈的所有领域提供了展望。

芭芭拉·米洛和研究人员

世界上最大的新型生活材料研究所

萨尔布吕肯的莱布尼茨新材料研究所的科学主任威尔弗里德·韦伯表示:“中国正在极其明智和战略性地取得某些关键技术的领先地位。”无数的科学家致力于每种材料的研发,他们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同时,该国各地区相互竞争以吸引衍生公司。

中国正在利用世界从化石原材料向二氧化碳减排原材料的转变。许多市场因此被重新分配。这可能意味着一些国家的惨痛损失,尤其是对德国经济而言,因为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材料科学领域的世界领先者之一,还催生了像巴斯夫和科思创等跨国公司。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韦伯最近前往中国科技大都市深圳,这对他来说是一次大开眼界的经历。这座与香港接壤的大都市以数字公司而闻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新型生活材料研究所(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所在地。“我从来没有见过像深圳这样密集的研究人员和设备,”他说。

该中心使用发酵而不是传统的石化工艺生产新材料。未来,细菌可用于生产不再需要破坏气候的石灰水泥的混凝土块。或者将活细胞内置于材料中,在细胞受损时进行修复。中国正在向前迈进:“如果这些生物材料技术在几年内取得成果,我们将经历一系列惊喜,”韦伯说。

中国“创新之都”深圳

新电池的开发上取得巨大成果

15种新材料清单中还有其他有前景的物质。例如,所谓的超材料,可以吸收能量或隔离振动。理论上,它们可以改变物体周围的光线,使其不可见。或者是碳纳米管,它的导电和导热性能非常好,可以用来产生最黑的黑色,因为它们几乎吸收了所有的亮度。

此外,这份清单中还包括超导材料、y负热膨胀合金、高熵合金、钙钛矿材料、有机金属氢化物、催化金属基单原子合金、量子点材料、高性能气凝胶、石墨烯、先进光学晶体材料、二维半导体材料、先进3D打印材料和液态金属。

新材料

中国确保新材料开发商不缺任何东西。如今,全球 70% 的发酵能力位于中国。这一基础设施使中国研究人员和初创企业能够立即大量生产新发现的材料,获得经验并利用学习效果。

这些效应的价值已经在新电池的开发中得到了体现。例如,当升材料公司目前被认为是国际顶级的锂电池正极材料供应商。恩捷公司是锂离子电池隔板膜的全球市场领导者。宁德时代与比亚迪一起引领整个电动汽车电池业务。

宁德时代在德国展会

中国科研人员充满动力

布鲁塞尔似乎已认识到来自中国的“威胁”。欧盟委员会现在正试图通过“欧盟创新材料”(“I’M for EU”)等举措来应对这一问题。但许多研究人员想知道:这足够吗?

将欧盟的举措与中国推广的新材料清单进行比较也发现了不足。“IM for EU´”是在上一届欧盟委员会下制定的,作为绿色协议的一部分,因此除了芯片行业之外,还主要关注气候保护和循环经济。中国的资金范围要广泛得多——它还针对航空和国防工业、医疗和制药行业以及机器人和消费电子制造商,核工业也在那里。因此,德国研究人员认为,欧盟必须而且将会扩大其计划。

中国科研人员充满动力

德国的研究人员也受到看似平庸的规则的阻碍:白天,科隆米洛所在的实验室有很多活动。实验室技术人员将新型凝胶与胶凝剂混合。研究人员用毛尖笔在保护板上绘制化合物。但当太阳落山时,它很快就变得空荡荡的。根据内部规定,研究人员最晚必须在晚上 8 点之前离开 DLR 场所。

“中国的科学家从早到晚,甚至晚上都站在实验室里,”亚琛工业大学研究新型 2D 材料的马克斯·莱姆说道,中国的研发动力是巨大的。尽管如此,莱姆仍认为,“我不认为我们会遇到一个遥遥领先、强大到让德国研究人员无能为力的中国。”这是真的吗?

5 阅读:30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