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太监,可能不少人的脑海里马上就会浮现出清宫剧里的太监形象,确实,太监的形象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不太招人喜欢。
不过,你听说过不用净身的太监吗?不仅不用净身就可以进入后宫,而且皇帝还十分放心!
托了今天影视作品大爆发的洪福,几乎你能看到的所有古装电视剧或者电影,上面的“公公”们,好人数量很少,为祸朝堂的倒是很多。
而且多半都是又奸诈又狡猾,贪婪鄙陋,总而言之一句话,除了好事什么都干。
不过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太监”这个群体,可不是中国独有的,实际上当你放眼全球的时候,就会发现不少国家的宫廷中都有这个职业,不仅有,而且有不少还做得风生水起,甚至于称霸一方。
这些太监跟他们的东方“同行”比起来是毫不逊色,只能说是“一山更有一山高”。
一、源远流长的传统根据考证,中国用宦官的传统差不多开始于商朝,甲骨文和壁画上就有表现出阉割行为和动作的记载。
可以说这个并不算“优秀”的历史特色,倒是挺“源远流长”的。
而西方在宦官的使用问题上,同样是不让东方“专美于前”,甚至比东方还要更加悠久。
根据对古埃及纸草书的破译,基本上在距今约4000年前,古埃及的王室就有阉人的记载,而且当时应该已经掌握了比较成熟的阉割技术,可以批量生产阉人。
而后来古埃及的这门“手艺”,流传到了两河流域的赫梯帝国,赫梯帝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始公开使用铁器的国家。
所以在阉割技巧上,同样具备非常“精湛”的技术,创造性地利用铁器对奴隶进行阉割,效果格外“出色”。
也正是这个原因,宦官这套制度,在两河流域一直流传了下去,后来的亚述和波斯也“从善如流”,把宦官体系发扬光大了,以至于后来直接影响到了罗马帝国。
其实不管是古埃及,还是后来的亚述和波斯,他们用宦官的理由跟咱们中国差不多,归根到底是为了保证皇族以及王室的血统纯正。
其实比起用宦官这件事,古埃及可能更加极端一点,他们直接采用了近亲结婚的方式来保证王室血统,至于这个效果就很难保证了,反正不少埃及法老都英年早逝。
不过宦官制度发展到了古罗马帝国,其实又有一些改变,什么改变呢?简单来说就是罗马人,尤其是东罗马帝国,把宦官制度跟他们的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了。
我们都知道,罗马的国教,是天主教,而在天主教的信仰中,人是必须要纯洁无私,不能掺杂任何杂念来侍奉神的,那这其实就比较难办了。
毕竟不说别的,“食色性也,人之大欲存焉”,吃饭和那啥,人就是想戒也戒不掉啊!普通人还好,如果说你是终身侍奉上帝的牧师或者修士,万一搞出桃色事件,那可就很难看了。
这事怎么解决呢?宦官制度就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出路。
你不是解决不了自身的欲望吗?没关系,我们来替你解决就行,不说别的,一刀嘎下去,啥事都好办了。
就算你脑子里还在想有的没的,这下子也就不用想了,你想了也没用了。
所以说在东罗马帝国中,不少宗教人士,尤其是宫廷里的宗教人士,很多都是阉人。
这些阉人在宫廷里权力非常大,有的甚至可以直接操控罗马皇帝,还有的阉人被皇帝信任,掌管财政和军事,可以说出尽了风头,一时无两,千古“流芳”。
二、谁说太监不能干大事这里咱们就要说一个著名太监,同时也是整个东罗马帝国中的“爱国宦官”的杰出代表:纳尔西斯。
这个人,早年跟着东罗马帝国的英主查士丁尼混,是对方的最信任的小弟,后来直接当了查士丁尼的财务总管。
今天我们也知道,能给老板管钱,这个人在老板心中的信任程度可以说是顶尖的。纳尔西斯就是这样一个人,查士丁尼对他不能说是无话不谈,至少也是推心置腹了。
后来在查士丁尼的爱将贝利撒留面对东哥特人开局不利的时候,查士丁尼就一咬牙一跺脚,派出纳尔西斯前去助阵,东罗马帝国似乎没有什么“宦官不得干政”的传统。
掌控军权更是没有心理压力,毕竟宦官都能当大主教了,罗马皇帝算个啥?人家也不稀罕。
没想到纳尔西斯这个一直在深宫里管钱的老太监,上了战场居然非常“威猛”,一战就打得东哥特人上蹿下跳,哭爹喊娘。查士丁尼“龙心大悦”,索性直接用纳尔西斯换了贝利塞留的位置,让他在边境驻扎下来,防御哥特人,两个人换了一下。
不得不说,这纳尔西斯,不仅管钱上有一手,管军上也丝毫不差,他来了防御哥特人的前线以后,经常主动出击揍哥特人,给人哥特人揍得哭爹喊娘的地步,还给了他一个外号,叫“哥特人之锤”。
看看这个战绩,谁要是敢说纳公公不是“纯爷们”,这个人必然是脑子有坑,受过什么严重刺激了。
跟纳尔西斯这么猛的公公,拜占庭还有一大堆,比如著名的“东罗马郑和”所罗门公公,掌握拜占庭的海军数十年,把北非的摩尔人收拾的服服帖帖,最后还混上了总督。
还有巴西尔·利卡潘努斯公公,利公公最后能够直接决定罗马皇帝谁来当,据说还把想对付自己的约翰一世给毒死了,权势滔天,没人能比。
这让赵高、鱼朝恩、魏忠贤之流看了,也要退避三舍,直呼“您才是大哥”。
三、不用净身也能当太监?1453年,东罗马帝国被新崛起的奥斯曼帝国干掉了,奥斯曼帝国虽然信奉伊斯兰教,跟东罗马的信仰截然不同,但是太监这个制度,却被奥斯曼帝国继承了下来。
其实咱们说到这里,要纠正一个一直以来的理解误区,那就是“宦官”和“太监”,其实是两种东西。
宦官不一定就是太监,而太监也未必就一定是宦官。
其实最早,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在外国,“太监”本质上是个官位。
有种说法认为,“太监”其实等同于“大监”,是掌控皇家内务和人事安排的官职,不一定非要宦官担任。
在国外也一样,其实与其说“太监”制度,倒不如说是“阉人制度”更加确切。
所以,“太监”其实也可以不是阉人,或者不用阉人当太监,例如奥斯曼帝国的太监,就不是阉人。
那你可能要问了,不是阉人是什么?答曰:黑人。
其实最开始奥斯曼帝国的太监确实是阉人,而且是白人,为什么要用白人呢?因为奥斯曼帝国对于欧洲的基督教国家极度仇视,这属于宗教矛盾。
而信基督教的大部分都是白人,再加上奥斯曼帝国灭了东罗马帝国,他们对于白人的信任程度和认可程度大幅度降低,但凡有,都觉得是潜在的复兴罗马主义者,当然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阉割了这些人,再让他们伺候自己了。
但是后来随着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趋于稳定,苏丹们觉得这样不行,毕竟奥斯曼帝国还是个贸易大国,需要跟人家外面做生意的。
你把人家同文同种的人都阉割了,人家还能接受你吗?明显不同,更何况白人的数量本来在奥斯曼境内就算少的,大部分都是黄种人和黑人,就算都阉割了也伺候不了咱们苏丹和他的后宫团。
那怎么办呢?看上去就只有一个办法了,用黑人当太监。
其实奥斯曼的黑人太监,跟咱们中国的太监群体,有个很大差别,那就是他们的太监群体实际上更多地需要承担禁卫军的任务,啥意思呢?就是保卫苏丹和他的妃子们的安全,这群太监平时能够混入宫廷内部见到嫔妃的可能性并不大,说他们是“太监”,实际上更像是一群卫兵。
所以不能阉割他们的意义也在这里,如果真的阉割了他们,它们能够起到的护卫作用就很小了,一群阉人怎么打仗呢?还没等打可能就被别人解决了,毕竟阉割之后的男性,体力和力量都下滑得很厉害,根本就承担不起护卫的任务。
另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苏丹其实并不害怕太监跟自己的嫔妃通奸。
要知道,古代皇室害怕通奸,除了被戴绿帽子的耻辱外,更重要的在于,一般来说,如果通奸后嫔妃生下了孩子,在相同肤色和人种的情况下,你很难分别对方生的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
别相信电视剧里说的什么“滴血认亲”,那纯粹是假的,你现在随便找个人,跟他一起割破手指第一滴血在碗里,只要温度够加上血型一致,两滴血就能够相容。
这玩意其实连古代人都骗不了,人早就发现滴血认亲不靠谱了。
可古代又没有基因检测,咋办呢?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从根本上杜绝通奸的可能,把对方的“作案武器”没收了,不就没事了吗?
可到黑人身上就不用担心这个事了,黑人跟奥斯曼土耳其人的肤色都不同,而且黑人的显性基因特别强,一旦被发现通奸,可以说一眼就看出来了,根本不会出现发现不了这种事。
假设哪个黑人太监真的跟苏丹的妃嫔有一腿,说真的,瞒都瞒不住,孩子只要生下来是黑色皮肤,谁看了都知道不是亲生的。
所以奥斯曼的苏丹不用给黑人阉割,也不怕黑人通奸妃嫔惑乱后宫,原因就在这里。
只不过黑人祸乱不了后宫,却不代表他们影响不了奥斯曼的政治,在奥斯曼帝国统治的中后期,奥斯曼帝国重新扶植起的“马穆鲁克”,就成为了黑人政治力量的载体,这个群体通过自身的影响力不断改变着奥斯曼帝国的历史走向,并且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奥斯曼帝国后期的政治改革。
换个角度来讲,其实这也算是变相的“宦官乱政”了,只不过这批人属于“不是阉人的太监”,与其说是“宦官乱政”,倒不如说是“亲信干政”,不管怎么说,这群人都可以说奥斯曼皇帝的铁杆亲信,可以说是后期苏丹们最信任的对象。
这一切,一直到了19世纪末期,奥斯曼帝国开始逐渐崩溃才宣告结束,而这也意味着,漫长的西方太监史,走到了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