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娱栀
编辑|娱栀
前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欧洲汽车工业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如今却在新能源领域望尘莫及。
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已生产全球近三分之一的汽车、近三分之二的电动汽车和70%的电动汽车电池,面对如此巨大的差距,欧盟近期频频出招。
先是投票通过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高达35.3%的关税,现在又有了新动作,11月19日一则来自英国《金融时报》的报道引发广泛关注,究竟发生了什么?欧盟又在打什么算盘?
欧洲汽车产业的困境
风水轮流转,这句老话用在当今欧洲汽车产业身上再合适不过,曾几何时,欧洲可是全球汽车工业的领头羊,宝马、奔驰、大众这些品牌响当当的名字,几乎是豪华汽车的代名词。
可是在电动车这个新赛道上,欧洲似乎慢了一拍,不仅政策支持不给力,连最基础的充电桩都建设迟缓。
更要命的是电池技术远远落后于人,瑞典北方伏特这个欧洲本土最大的电池厂商,现在都快混不下去了,眼看就要破产。
别看欧洲车企个个都在喊着要转型,可实际上干劲儿不足,一方面是欧洲传统车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另一方面也是真心觉得电动车做不出利润。
结果倒好,等他们慢悠悠地醒过来,发现中国车企早就在这条路上跑出了老远。
面子上挂不住的欧盟开始急了,先是对中国电动车大动干戈,扬言要征收35.3%的关税,这还不够,现在又打起了中国企业的技术主意。
说白了就是想让中国企业把核心技术交出来,作为在欧洲拿补贴的交换条件。
在布鲁塞尔看来,这或许是个高明的主意,毕竟欧洲现在缺的就是一条完整的电池供应链,如果能用补贴换技术,确实能省下不少研发时间和成本。
但问题是人家凭什么要把辛辛苦苦攒下的看家本领交给你?这么一想,欧盟最近的这些动作就更耐人寻味了,他们到底是真心想跟中国企业合作,还是另有所图?
欧盟的双重打压
这其实不是欧盟第一次打这样的算盘了,早在今年6月,布鲁塞尔就放出风声,说要让中国企业为了避免高额关税,乖乖来欧洲投资建厂,现在变本加厉,干脆把技术转让摆在了台面上。
说起来还真是有点讽刺,记得前几年,欧盟还跟着美国和日本一块儿嚷嚷,说中国搞强制技术转让,要联手应对,这会倒好,自己摇身一变,成了明目张胆要技术的那一个。
欧盟打的这个如意算盘可不简单,他们一手拿着关税大棒,一手捧着补贴胡萝卜,看起来是要把中国企业架在火上烤,投资可以,但必须转让技术。
不转让技术,就给你加关税,这招“胡萝卜加大棒”玩得可谓是炉火纯青。
这种做法,不就是赤裸裸的"技术掠夺"吗?可有意思的是,在这种时候,一些中国企业反倒已经在欧洲布局多时了。
提到布局,就不得不说说宁德时代的“超级工厂”了,在欧盟还没想好怎么抢技术的时候,这家全球最大的电动车电池制造商已经在匈牙利和德国投资了好几个厂。
投资额都是以十亿欧元来计算的,不光是宁德时代,远景能源也早就看准了欧洲市场,在西班牙和法国都投了好几亿欧元建厂。
中国企业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就近服务欧洲客户,另一方面也是在为可能出现的贸易壁垒未雨绸缪。
但凡做生意的都明白一个道理:营商环境比什么都重要,这不前段时间就有消息传出来,说有些中国企业已经开始调整投资方向了。
那些投赞成票支持对华加征关税的国家,比如意大利和法国,明显感受到中国投资的脚步放缓了。
反倒是匈牙利这样的国家,因为反对对华加征关税,态度也比较务实,受到了中国企业的青睐,这种选择完全可以理解,毕竟谁也不愿意把钱投到对自己不友好的地方去。
其实中国企业的眼界早就不局限于欧美市场了,从东南亚到中东,从非洲到拉美,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机会多得是。
现在中国电动车在这些地区的销量蒸蒸日上,受到当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这些市场或许不如欧美成熟,但发展潜力却是实打实的。
面对欧盟的这些小动作,中国企业显然也不是没有应对之策,可问题是,事情发展到这一步,对谁都不是好事。
合作还是对抗
看看现在的局势,贸易摩擦眼看着就要升级,一边是欧盟想方设法要抢技术,一边是中国企业不得不重新考虑投资战略,这种局面,说到底是一个双输的结果。
欧洲消费者首当其冲要受影响,35.3%的关税听起来是打击中国企业,可最后都要算在消费者头上,本来欧洲人买电动车就已经很贵了,再加上这么高的关税,怕是要把不少人劝退。
前几天德国大众还宣布停产ID.3电动车,就是因为卖不动,这下好了选择更少了,价格更贵了,受伤的还不是普通老百姓?
欧洲车企也未必能占到便宜,现在全球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都在往中国聚集,从上游原材料到下游零部件,中国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供应体系。
就算欧盟真能逼着几家中国企业交出技术,他们就能在短期内建立起完整的产业链吗?这种拿来主义的做法,说白了就是在浪费时间。
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会严重打击中欧企业之间的互信,要知道现在不少欧洲车企都在和中国企业有深度合作,比如奔驰就用宁德时代的电池。
宝马还跟远景能源合资建厂,如果欧盟一意孤行,这些来之不易的合作成果岂不是都要付诸东流?
其实摆在欧盟面前的路很清楚:要么选择合作共赢,共同把市场做大,要么选择对抗内卷,最后两败俱伤,明明可以选择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为什么非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复杂呢?
结语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一个全球性的产业,需要各国通力合作,中国企业能在这个领域后来居上,靠的不是什么偷师学艺,而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持续投入和艰苦攻关。
如果欧盟真的想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与其想方设法抢技术,不如静下心来好好研究为什么会落后,怎么样才能迎头赶上。
毕竟在这个充满挑战的全球化时代,过度保护主义只会适得其反,希望欧盟能够悬崖勒马,重新思考自己的政策取向,因为说到底,开放合作才是共赢之道,封闭保护只会是死路一条。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2024-11-20《英媒披露:欧盟要强迫中企转让技术以换取欧盟补助》
环球时报2024-11-19《英媒披露:欧盟要强迫中企转让技术以换取欧盟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