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哪个词更适合总结2024年呢?
或许是“抽象”,从明星到素人、从主播到观众、从职场到家庭,无不以抽象为荣。
因为人们逐渐发现,曾经的生活经验不够用了。时代的浪潮一浪一浪又一浪地拍到身上,更多人体会到的,是困惑。瞬息万变的信息将人架在理解的间隙,当种种感受难以找到语言描述,“抽象”成为最后的形容词。正如表情包所说,“生活试图把我惹毛,发现我变得毛绒绒”。
正如网友所说,“生活是盘棋,可是我不会下棋”
在这样的浪潮面前,不少内容创作者选择了丢盔弃甲,拜服于瞬时的刺激。在日常已被“班味”占满的当下,人们能匀给娱乐的时间不多。若只要观看量,创作者索性跟随人性本能的喜恶,在短则几秒,长则半分钟的视频里,用瞬间的食色刺激,填满当下的空虚。
但生活毕竟不是表情包,短暂的快乐过后,人们仍在向生活要解释力,甚至需要更深刻、更准确的信息。
一个有趣的表征是,近两年,象牙塔内的人文社科屡因低就业率受到“文科已死”的质疑,但另一面,在某些内容平台上,更多专业的人文社科从业者受到了欢迎。
以年轻人聚集的哔哩哔哩(后称B站)为例,从高校教授戴建业、毛尖,到前央视记者张竣(食贫道饼叔)、高中历史老师李正(正直讲史)等人,凭借其以中长视频为主的深度创作,近两年在B站尤为出圈。
B站@食贫道“人间喜剧”系列纪录片
饼叔在B站号“食贫道”内连续更新的“人间喜剧”系列纪录片,单集时长基本超2小时。但正是这样的视频,在B站收获了大量观众第一次为内容付费,成为内容与商业双丰收的代表。
回应真实需求的内容,向来需要时间,同时不缺观众。
昨夜,B站2024百大UP主颁奖典礼落幕。这近似B站从2018年起每年写的一封年度总结,从中可以一窥B站对当下“好内容”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今年B站提名的100名创作者,均是横屏中长视频的创作者。
在这一“横”的形式背后,是B站面对困惑丛生的内容场域,给予创作者和观众的抚慰:噪音充斥时,更应放慢脚步,看见更广阔、更深入的生活。
直面多样现实
今年B站的百大UP主评选,照例在众口难调的互联网上引发了一轮争议。创作者过多而名额过少,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百大。
但有一名UP主在各平台都获得了一致的高分。前央视战地记者张竣创办的“食贫道”,其《人间喜剧》系列纪录片获2024百大UP主年度最佳栏目,在虎扑也得到了9.7的高分。
张竣在bilibili百大up主盛典
在B站的头5年,张竣选择了一个“讨巧”的切口。他和团队聚焦于各地美食,透过食物,给观众展现一地的风土人情。
2023年,食贫道做了一个高风险的尝试,投入40万资金,拍摄一个更全面的纪录片,尝试了一次内容升级。
当年11月,食贫道在B站的第一期充电专属付费纪录片《迷失东京》上线,上线7小时内,该视频付费观看收入超100万。
2024年,食贫道上线11集充电专属,镜头扫过东京、巴以、台湾、泰国,其冷静自持的表达,在区隔之下寻找共通情感的执着,让许多观众一再选择包月付费。
B站@食贫道 充电专属板块分集《何以当归》
事实上,食贫道的许多素材,都触及了吸睛的要素。在东京从事色情产业的单亲母亲、当地黑帮老大的葬礼、孤独死而无人发现的独居老人尸体……每集纪录片,均在生死、情欲、阶级等敏感领域跳动。
如果分割成一个个竖起来的小视频,毫无疑问,他和团队能获得更多的眼睛,更大的曝光,乃至更多的收益。
但食贫道不希望重复刺激。视频被编辑成了两小时,甚至更长。剥离开色情、暴力等单薄的表象,在食贫道的记录中,人们看见高度商品化、秩序化的东京底层的孤独,也看到对立的巴以阵营之下,因区隔而造成的荒诞。在他们的记录中,视频重新回到了其被发明时的初心:展现真实,导向理解。
B站@食贫道 充电专属板块分集《迷失东京》
这是一场将理解和思考的权力还给观众的尝试。在食贫道的评论区中,少见对立阵营的撕扯,更多是人们在表达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这些珍贵的讨论空间和百万充电量告诉他们,这次尝试,走对了。
滋养,还是消耗?
2024年,摆在内容面前的一大困局是,内容创作夹在流量、收益、表达、合规的多方要求下,一度陷入四不像的困境中。
自媒体创作者们难以找到兼顾的方式,最终为了“吃饭”,往往向最易复制的流量低头,向屏幕上输送一批又一批用情绪挑逗注意力、以人设取胜的网红。
于是2024年,也成为了大批走人设网红翻车的丰年。如走高知人设的羊毛月、真实记录人设的猫一杯等,尽管短期内凭借迎合社会情绪,获得了大量关注。但在并不长的时间线里,他们的人设快速被戳穿,粉丝如风一般来得快去亦快。
浏览B站今年的百大盛典,一件让人感慨的事是,其中的创作者和粉丝之间,往往有基于热爱、观念相合而搭建起来的桥梁。在信息过剩的当下,这种通过内容而彼此认识的方式,有着稚拙的可爱。
百大up主们在盛典现场
恰恰因此,B站的创作者们更有动力与空间,进行真实的表达。他们从热爱的领域出发,用自己的专业回应着人们的困惑。
医生团队大物是也,通过展现医生和更多职业的台前幕后,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身体,了解现代医疗,尽力削减认知不同导致的摩擦;
国家一级演奏员尹松奶奶,通过赏析或流行或经典的歌曲,用音乐给处于高高低低角落的人们一个拥抱;
华东师大文学院教授毛尖,通过“为人民看烂片”,剖析出影视乃至流行观念中不合理的道德财富观,将道德还给普通人,将批判精神插入流行剧中;
B站@影评人毛尖
盲人UP主夏果夏果,将视障人士的日常展现在镜头前,告诉人们在无障碍道路上,我们还有多远的路,夏果介绍自己时,说自己感受到了无数的光,但其实,他才是那个把光亮带给观众的人。
一个简简单单去大学食堂打饭的视频,就收获了2000多万的播放和数万弹幕,为什么?
就像颁奖嘉宾、作家蔡崇达说的一样,夏果虽然眼睛看不见,但你能够看到比普通人更多的光,他的每一支视频,都是歌颂人性光辉的散文。
B站@夏果夏果
于是,每年的百大盛典,都如同一个镜头纷繁复杂的人世间,展示着这个时代,人们在不同领域走到了哪一步。
这份诚实的表达,不仅对观众而言,是知识的拓宽,反过来,也在滋养着创作者。
根据B站数据,过去5-10年,持续在B站更新的UP主超过228万,近90%的百大UP主在B站更新5年以上,有4人连续第7年获得百大。
这并非容易的成绩。创作是一门苦差,能让如此多UP保持创作的欲望,背后是平台对内容的尊重,归根结底,是对人的尊重。
B站百大之夜落幕后,回主页闲逛,偶然看见前央视《半边天》主持人张越在B站开了新号。
B站@主持人张越
23年前,《半边天》将身着红毛衣,喊出“我宁可痛苦,我不要麻木”的刘小样展现给电视机前无数的观众。这名生长在陕西农村的普通女性,凭借着生命的本能,在黄土上叩问自己的去处。
23年前,刘小样在《半边天》节目上
4年前,刘小样的故事被《人物》杂志延续,这个一度逃离了家乡,又返回家乡的女性,如同当代的娜拉,戳中无数人如今挣扎着,却仍然热烈的对生活的渴望。
2024年年底,张越重新找到刘小样,拍了一部时隔二十多年的回访。镜头里,刘小样穿着素净的白T。她仍然敏感,仍在不断地读书,但她笑得更轻盈。此时,她理想的生活不再在未知的远方,她给自己的院子种花,看见落在自己身上的阳光。曾经的记录拓宽了刘小样的生命,也拓宽了其创作者张越,以及千万读者的生命。
23年后,刘小样在张越的B站视频里
视频中,张越透露,正是受到这样的触动,从央视退休后,她选择在B站开启个人帐号,重新开始记录当下的普通人。面对短视频泛滥的当下,这位前传统媒体人显得有些紧张。在评论区中,有观众告诉张越,“可以自信地长起来。您的观众,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