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对于刘邦与项羽的比较十分有意思,都说刘邦长于政治短于军事,而项羽善于军事而政治能力较差。意思就是刘邦当皇帝的水平是有的,但说到行军打仗,就相当平庸,甚至有些无能。
但实际上,刘邦的军事能力并不弱,项羽也具备一定的政治头脑,如果没有,项羽也不能混到那个地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谁积累的经验越多,谁就更容易成事,谁最会用人,谁最后就能成就天下,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必须有本事。
抛开军事、经济,政治等因素不谈,楚汉之争的最终结果我们完全可以说成刘邦个人能力的体现。说刘邦军事能力差劲就是彭城之战,汉三年刘邦组织了一支诸侯联军五十万,偷袭了项羽的都城彭城。结果项羽毫无畏惧,以三万骑兵突然回师,把刘邦杀得丢盔卸甲,溃不成军,最后逃跑时因怕影响车速,刘邦还不断把亲生的儿女往车下推,此后刘邦军事不如项羽成为事实。
一代战神韩信也认为刘邦军事能力有所欠缺,他曾经对刘邦表示,自己指挥军队,多多益善,而刘邦却不能超过十万人。刘邦就回怼说:“你既然如此这牛,你怎么就被我抓住了,还得听问我的,韩信对此解释是:“那是因为陛下虽然带兵不行,但却善于使将”。这显然有些狡辩了。
当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并就藩巴蜀,刘邦不乐意,当即就要和项羽开战,萧何苦劝刘邦,并表示“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这实际上就是不看好刘邦的军事能力评价就四个字:“百战百败”。
这却需要辨析一下,萧何说这话的语境是,鸿门宴之后,刘邦被项羽封汉王,丢到当时看来偏远之极的蜀地去。刘邦气得要和项羽开战,萧何劝他,巴蜀汉中虽然糟糕,总比死掉强。刘邦说,哪里就至于死呢?于是萧何说: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萧何的意思是,当前形势下和项羽开战,咱们百分之百会失败,不看好刘邦的军事实力。但问题是,这不是刘邦的个人军事能力不行,而是刘邦集团的整体实力不行。
必须承认的人,刘邦个人军事能力还是很出色的,刘邦在沛县起兵之后,是必须亲自指挥作战的,而且必须是亲临一线的,刘邦起兵后首先面对的就是驻守泗川郡的秦军,结果连连获胜,先后斩杀了泗川郡的监御史和郡守,几乎见谁灭谁。至于说丢失丰邑,属于友军背后捅刀子雍齿叛盟,与刘邦的关系不大。
丰邑丢失,意味着刘邦的根据地没有了,因此就不得不投靠项梁,就此邦与项羽协同作战。在与项羽合作的这段时间里,刘邦的表现应该不会差,二人共推楚怀王为天下之主,怀王与众多诸侯定下“先入定关中者王”的盟约,在这个时间段里,刘邦的势力在不断膨胀。
司马迁对于刘邦的军事行动描写不多,仅仅举了两个例子,一个刘邦遇见秦将杨熊,司马迁史载:“大破之”。最后秦二世派人处死了杨熊,由此可见秦军败的有多惨,要知道杨熊并非无能之辈。汉武帝时,有人拿卫青与章邯和杨熊相比,可见杨熊绝非等闲之辈。就而这样一个人,是被刘邦“大破之”。第二个就是刘邦带兵东进函谷关入咸阳。
汉四年十月,韩信攻陷齐国都城临淄,汉对楚的包围圈已经形成,项羽派龙且率领大军去攻打韩信。情势如此危急,项羽为什么不亲自去呢?显然是项羽知道,除非自己坐镇,别人根本不是刘邦的对手,由此也可见,刘邦的军事能力并不逊于项羽。
刘邦比项羽高明的另一个地方就是懂得放权,刘邦的成功正是他不断地放权来赢得新型阶级的拥护,这里放权也包括给予利益,说白了就是给钱,给地。并利用这一优势不断地积小胜为大胜最终拿到了胜利的结果。对比之下,作为贵族的项羽显得过于吝啬。
刘邦的真正嫡系实际上就是萧何,张良与韩信都是后来投靠刘邦的,张良和刘邦属于偶遇,是在投靠楚王景驹的路上于留这个地方相遇,刘邦真的是具有领袖气质,而且张良的许多理念刘邦是秒懂,甚至让张良发出了“沛公殆天授”这样的感慨。
请注意,人对人的看法往往取决于第一印象,所以一定要刻意地、认真地布置和你初次相见的人的道场,争取将一个正向的评价焊在对方的思维中。刘邦显然是这方面的高手。于是,张良迅速就做了这样的决策: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直接选择跟随刘邦。
像张良这样的大才最需要的就是别人对其才能的认可,刘邦是对张良的建议不管有没有理解都是坚决地予以执行,这就让张良对其产生了深深的信任感。要刘邦此人大大咧咧,时常和大臣玩一些恶作剧,往大臣的帽子里撒尿,但对张良却一直给予了绝对的尊重,一口一个“子房”,让张良的自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说白了就是刘邦给予了张良最需要的尊重和归属感。
至于韩信,刘邦根本就没有对其进行试用,而是直接拜其为大将军,给了他在汉军中的最高位置。因为韩信需要的就是高官厚禄,需要将自己的军事才能毫无保留地发挥出来,以期拿到封侯的人生目标,他为什么要离开项羽,就是因为项羽给不了他这些东西。但是呢,刘邦说给就给,毫不犹豫,直接就让韩信臣服,刘邦这就是以放权给了韩信想要的位置。
至于英布无条件支持刘邦的核心原因就是,他相信刘邦一定会给他与军功相匹配的地位和待遇。而项羽不能,而且,英布完全可以代表除去刘邦与项羽其他势力对天下形式判断,也就是所谓的与天下共利。
刘邦之所以能够成就天下,就是因为能及时兑现了军功,钱、权、位、爵都给到位了,所以这些人就死心塌地支持刘邦的皇权。从沛公到汉王再到皇帝,而项羽则是不断的弱化并最终消失。作为政治人物,一个人积累的信任越多,那么他的朋友就越多,他成事的势能也就更大。同样,武将的军功也是来自于上级对其的放权,而武将打造这种意识的办法也无非两点:持续性地创造胜利,让大家觉得跟着他有前途;能够及时给将士们争取该有的好处。
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人成事的前提都是能够得到众人的拥护,而作为政治人物,一个人积累这种东西越多,那么他的朋友就越多,他成事的势能也就更大。这股拥护的势能正是来自利益二字。相反,项羽却最终失掉江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