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知家庭悲剧:浙师大女教师掐死12岁儿子,原因令人惊叹不已

金建聊娱乐 2023-12-05 13:15:00

很多人喜欢看喜剧,因为喜剧能满足我们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期望。

悲剧,常常让人感到不舒服、压抑,其实,悲剧的背后,往往是真实的人性。

今天云朵要分享的是一起发生在浙江的家庭悲剧-----一名大学女老师,在家里掐死了年仅12岁的儿子。

她为何要这么做?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她的智商和精神绝对没问题,她为何做出这样匪夷所思的行为?

一、案情回顾

2012年5月6日,星期天。

下午2点多,浙江金华婺城警方接到一起报警电话,一名男子报警,说他的妻子把孩子杀死了。

警方听了,立马询问案发地点,对方说了一个地址,是在浙江师范大学职工生活区。

等警方到达后,发现一个12岁的男孩被他的母亲给掐死了。

而男孩的母亲,竟然就是浙江师范大学的老师!

警方赶到现场时,发现一名男孩静静地躺在床上,已经没了生命体征。

一名女子呆呆地坐在隔壁一个房间里。她是孩子的母亲蒋某。

当警方询问男孩是怎么死的,蒋某毫不避讳地说,是她导致孩子死亡。

法医检查后发现,孩子是被掐死的,死亡时间有将近6小时了,具体死亡时间应该是在上午9点至10点之间。

孩子的父亲对警方说,当天上午他正在衢州上课,得到消息后,他立即赶回家,然后就看到了眼前惊人的这一幕。

也就说,蒋某掐死儿子后,她自己没有勇气拨打报警电话,而是先打给了丈夫。

死亡男孩的一个同学母亲接受了采访,她说阳阳的身体不好,经常请假,不过成绩还不错。

另外,蒋某中午经常送补药到学校里,蒋某的家距离学校也就500米,上学日,都是她亲自接送儿子上学、放学。

二、家庭情况

蒋某是浙江师范大学的老师,丈夫也是该校的教师。 他们的儿子阳阳,今年12岁,正在上小学五年级,学习成绩很好。

 一名与蒋某夫妇很熟的同事在接受采访时说:

“在外人看来,他们家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家庭,很是令人羡慕。”

蒋某在单位工作了十几年,不少同事都说,她除了上班,一门心思扑在儿子身上。

案发前一天,蒋某还从一个老乡那里,拿走一个胎盘,说要给儿子补身体。

阳阳体质不太好,经常感冒咳嗽。

警方走访了蒋某的一些邻居,据邻居反映:

蒋某平常对儿子管得很严,孩子看上去蛮乖巧的。

一名邻居反映,案发当天中午时,他还碰见过蒋某,打招呼时蒋某看上去很平静。

也就是说,蒋某在掐死儿子后,还出门了,而且表现得非常平静。这心理素质非同寻常。

一般的女人,在发现孩子死亡后,多半会嚎啕大哭,或者难言悲痛之情。

三、原因?

蒋某和丈夫都被警方带回派出所接受调查。

蒋某交代,案发当天上午9点左右,她催叫儿子起床吃早饭,儿子迟迟不愿起来。她很生气,就掐了儿子脖子。

她说以前儿子赖床,她也会掐儿子的脖子,没想这次因为生气,用力过度,把儿子掐死了。

这其中的逻辑是这样的:

叫儿子起床------掐儿子脖子----不小心把儿子掐死了

从蒋某的交代,可以看出,她不是故意杀人,是不小心。

但是,一个大学老师,为何叫儿子起床,要采取掐脖子这种方式? 掐脖子,这本来就不是可以随便玩玩的游戏。

蒋某和丈夫大上大学时的一位姓胡的老师接受了记者采访,他说:

蒋某和丈夫都是浙师大地理学院毕业的,毕业时留校了。

(通常只有表现优秀的学生才会被留校)

案发前,蒋某是学校的行政人员,孩子爸爸是一个学院的副院长。

可见,蒋某和丈夫赵某曾经是大学同学,之后一起留校任教。阳阳的父亲后来做到了学院的副院长。

胡老师还说:孩子妈妈(蒋某)平时很和善,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孩子身体不太好,她经常开车出去帮儿子买早餐,这是有目共睹的。

据悉,蒋某是江西人,出生于1973年,案发时,39岁。

蒋某的丈夫在浙师大MBA 教营销课,MBA班的一个学生如此评价赵老师:

他很开朗乐观,上课很有激情,与学生相处融洽。

案发前几天,他还跟学生一起聚餐。

赵老师的家庭,一度让学生们很是羡慕。

 赵某平时晚上一般不出门,如果出门,9点前就会回家。

赵某虽然和学生相处融洽,但他从不与学生提及自己的家庭。有一次晚上,赵某和学生们在一起,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赵某立刻就回到了家。

在学生们眼里,赵老师事业有成,收入不错,家庭幸福,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悲剧。

四、深思

从警方各方面调查看,蒋某掐死儿子,不是故意的,是无意的行为。

能够在大学当老师,说明学习成绩是非常优秀的。

正是因为这样,她可能对儿子的期望值也比较高。觉得起床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何就做不到呢?

也许她叫儿子起床,叫了好几次,儿子都不起床,她才火山爆发。

最终,她情绪失控了。

案发时,阳阳12岁,正读五年级。一般来讲,12岁,要么是上六年级,要么是初一。估计是身体不好,阳阳才落后一点上学。

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往往把所有目光都放在自己孩子身上。阳阳母亲在同龄人中,算是比较优秀的。

从江西考到浙江师范大学,之后又顺利当上大学老师。她的求学与工作经历,非常顺利。

大学老师这个职业,有寒暑假,收入稳定,受人尊重,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

蒋某当然希望儿子长大也很优秀。

本来,周末孩子睡睡懒觉,这不是很正常吗?蒋某为何一定要让儿子起床呢? 或许给孩子报的课外班,快到了上课时间吧,而孩子不愿意去上,所以就不愿意起床。

也有可能孩子就是单纯的不愿意起床,身体不好的孩子,有时不愿意多消耗能量,也是自然的。

有句话是:人的情绪,有时就像一把火。

一旦被点燃,就会瞬间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做出一些不该做的事,乃至做出让自己遗憾终身的决定。

蒋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说:“一个人如果能控制自己情绪、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国王。”

在心理领域有句话:影响情绪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你对事件的看法。

同样一件事,不同人因为看法不同,然后会有不同的反应。

就好比孩子不起床这件事,有些家长就很开明,孩子想睡就睡,即使睡到中午又怎样。

这类家长之所以有这样的反应,是因为他们认为周末孩子睡懒觉,不是什么严重的事儿,不必强迫孩子起床。(这其实就是一种朴素的认知与思维)

情绪,每个人都有,正常人也会有情绪,但情绪来了,怎么处理,因人而异。

“冲动是魔鬼”,说的就是人被情绪控制住了,然后变得不理性。

要避免悲剧,就要学会控制情绪。

控制情绪的根本方法是

改变思维

提升认知

培养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就是理解他人的一种能力,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一些事情,而不是一味要求别人按照你说的去做。

这个案子后来怎么判的,没有找到宣判结果。笔者找到一些类似案件的审理结果。

2011年8月,广州发生了一起母亲失手杀死16岁独生女的案子。

死者母亲谢英,最后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期5年。

2015年12月,广州市增城区也发生了一起母亲杀害女儿的案子。

外来务工人员袁某和丈夫生了一对儿女。2015年8月开始,袁某认为女儿不听劝教,经常将大小便拉在裤子里,多次对女儿用衣架打骂、还用绳子捆绑女儿的双手。

2015年12月4日早上7点,袁某因女儿晚上哭闹不止导致她整夜无眠,将女儿暴打了一顿。

打完后,袁某要去上班,她担心女儿乱摸电器发生意外,就将女儿双手反绑,还塑料袋制成的绳子一端套住女儿的脖子,另一端套在床架上,之后她就去上班了.

当天中午袁某下班回家时,发现女儿已经死亡。死因是窒息身亡。

据悉,袁某患有抑郁症,法院一审判处袁某有期徒刑四年六个月。

从这两个案子来看,袁某的刑期可能在3年到4.5年之间。

一个大学老师,本来有着很好的事业,却因为情绪失控,掐死了自己年仅12岁的儿子。

让人一声长叹。

背后的原因,除了袁某情绪失控之外,是不是折射出中国父母对独生子女的高期待呢?

之所以写这个发生在11年前的案子,是希望能引起家长的一些反思,如今,青少年抑郁现象非常常见,很多与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存在很大的关系。

孩子有自己的节奏,人生不是只有单一选择,希望类似悲剧不再发生。

END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参考信源:

浙江在线:《丈夫出差母亲掐死12岁儿子 夫妻俩都在浙师大任教》2012年05月07日

浙江在线:《浙师大女教师掐死儿子续:曾经儿子乖巧 母亲慈爱》2012年05月08日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