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育率跌至1,年轻人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

海菡聊商业 2024-10-30 11:21:11

昨天,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通知,从生育、养育、教育、宣传等四大方面建立生育政策体系,创建支持和鼓励生育的友好环境。

“计划生育”在1982年被定为基本国策,82年出生的人今年都42岁了,“生孩子”终于从遏制变成了全面鼓励,这是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对中华民族的意义不可估量。

这个转变是来自于生育率的急速下跌,2023年,中国总和生育率跌至1.02,在主要经济体中倒数第二,仅次于韩国,我们常常笑谈日本老龄化、人口负增长,如今,我们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比之更为严峻。

曾经,老百姓想生,政策不允许。如今老百姓不想生 ,政策在鼓励,在生孩子这件事情上,现在国家比老百姓着急,10月17,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公众号消息,国家统计局同意抽样调查,涉及150个监测县、1500个社区(村居),调查样本3万人,全面分析“不想生、不敢生”原因。

1、回顾过去64年,生育率从最高7.5跌至1.02

在分析为什么不愿意生孩子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不愿意生孩子的,首先我们了解一个概念——总和生育率,这是指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子女数量,要维持基本的人口更替,一般总和生育率要维持在2.1,也就是平均一对夫妇要生育2.1个孩子,这个概念很容易理解,两口子生育2个孩子,那么下一代还是2个人,如果只生育1个人(总和生育率为1),那么下一代就只要1个人,再下一代就只有0.5个人了,这种代际之间的递减是非常恐怖的。

下图是中国1959年到2021年期间总和生育率走势图,按照生育率高低排序,很明显有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在1959年到1976年,这期间的生育率虽然有起伏,但是都在3以上,也就是每对夫妇要生育3个以上的孩子,1963年的时候最高,达到7.5,意味着一对夫妇要生育7.5个孩子,整个60后的兄弟姐妹都挺多的,四五个很正常,那是新中国最能生的一个阶段。

第二个阶段是在1977年到1990年,这期间的生育率在2-3之间,这其实就是整个八零后一代人,农村的八零后兄弟姊妹两三个也正常,在实施计划生育之后,吃国家饭的是受到严格生育限制,基本只能生一个,多生的基本就很难再继续吃国家饭了。广大农民是自己种地吃饭,虽然无法通过辞退工作来遏制,但是可以通过罚款来惩罚,笔者就是属于超生的,家里也交了罚款。

我印象很深的一件事情,在我小的时候,邻居家的一位姑姑有段时间总是东躲西藏,就是因为生孩子的事情,她要生,但是政策不允许,无奈只能玩起了躲猫猫,后面还是生了两个。湖南当时的农村管得不太严格,生育两三个是常态,交罚款就是。东北地区工厂多,都是国营单位,东北的生育率很早就很低了,这也是东北经济发展后面落后的原因之一。

第三个阶段是在1991年到2019年,生育率跌破维持人口正常更替水平的2,但始终维持在1.5-2之间,其中在2010年和2015年之后分别有两个小高峰,这是因为2010年开始放开二孩政策,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政策的松绑对生育率的维持有了一定促进作用。

第四个阶段是在2020年开始的,生育率第一次跌破1.5,并且极速下跌,2020年跌至1.28,2021年进一步跌至1.16,2022年跌至1.09%,2023年再下跌到1.02%,距离跌破1就差一步。要知道在第七次人口普查后,2021年5月我们已经全面放开三胎了,两年过去了,生育率并未回升,而是下滑到更严峻的水平,这才导致后面一系列改善生育政策的出台。

在过去64年的时间里,我们的生育率从最高7.5跌至如今的1.02,变化之大,速度之快在人类历史上也未曾有过。

2、从什么时候不愿意生孩子的?

以人口正常更替的总和生育率2.1为基准,我们从1991年开始生育率就不行了,生育率首次跌破2,当然那个时候因为有计划生育的刚性限制,部分人的生育意愿被压制了,如果没有限制,很多人当时还是愿意生的,这是因为当时的生育主力军是60后和70后,他们那一代人还是想生的,但是人到40岁之后基本就啥生育欲望了,基本为零。

等到2010年放开二孩的时候,60年的人都已经50了,60后这一代人彻底退出生育舞台,70年的也40岁了,只能小小努力一下,80年的也30岁了,但是80后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改变,90后就更不用说了。等到2021年全面放开三胎的时候,80年的已经41岁了,90年的也31岁了。

最想生的60后和70后没能等到生育政策的全面放开,现在的压力都给到了90后,他们处于24岁到34岁的年龄,是生育的最佳年龄,但是这部分人出生的时候我们的生育率就跌破2了,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兄弟姐妹很多人其实没有那么向往。

2010年二孩放开后,生育率的回升也非常有限,2012年达到1.8之后就跌下去了,2015年全面放开二胎之后,生育率在2017年回升到1.8之后再次大幅回落,这说明计划生育的限制是导致生育率下跌的一个原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是主因。

中国生育率最后一个高峰是在2017年,这是在全面放开二胎后的高潮,达到1.81,但是次年就迅速跌到1.55,开启了中国生育率断崖式下跌的时代,2017年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在2010年放开二孩后生育率还能维持在1.6以上,2017年之后就断崖式下跌?

3、房价上涨对生育率影响有多大?

时间回到2015年,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年份,从生育上来看 ,这一年全面放开二胎,但是房地产市场来看,是一场前所未有牛市的开始。

楼市在经历过两年的低迷之后,房地产库存过高,去化周期太长,已经到了风险必须释放的地步,于是2015年实施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降准降息,买房子的利息一降再降,购房的门槛一再降低,更劲爆的是,实施了货币化的棚改政策。

2015年到2018年的四年时间,平均每年600万套棚改房,合计2400万套,2019年还有近300万套,2020年200万套,那些年有近3000万套棚改房,这其中又有多少是实施货币化安置的?

棚改一套房按50万计算,那也是十几万亿的庞大规模,多种因素综合下,2015年开始楼市起飞了,首先在一线城市走完,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持续时间2年;然后是二三线城市,从2016年到2018年,持续时间两三年;五六线城市在2017年到2019年,持续时间也在两三年之间。

中国人口主要居住在一线城市之外的城市,当这波房地产的牛市走完后,全国房价,哪怕是县城的房价都翻了一倍多,小县城以前30万每一套房,后来需要六七十万甚至更高,二线城市100万一套房后面需要两三百万。

生育的前提是结婚,结婚的前提是买房,当2018年全国大部分城市的房价都涨了一番之后,买房结婚的成本已经陡然上升了,这不是一份快餐从10块涨到20块,而是一套房从100万涨到200万,再计算上利息,利息几乎是房价的一倍,意味着100万的房子短短几年间就需要多付出200万的成本。

陡然上升的结婚成本,一定会抑制生育的,而且在2020年因为疫情的关系,又放了一波水,房价也跟着涨了一波,这也是为什么2020年开始又进入生育率快速下滑的通道。

2010年平均初婚年龄是24.9岁,2015年上升到26.4岁,5年上升1.5岁,到了2020年 ,又上升了2.3岁,达到28.7岁,比上一个五年明显加快了。

结婚都快30岁了,等到生第一个孩子,基本已经30多了,怀孕要1年,第一个孩子小的时候很难生二胎的,起码要相隔两岁,通常是需要等到第一个上学之后才能要二胎,意味着还要再等三年,但是这个时候女性通常已经35岁左右了,要二胎意味着大龄产妇,相比年轻的时候身体素质各方面是大不如年轻女孩的,在这个年龄生育意愿已经大幅下降了。

4、房价是影响生育的唯一因素吗?

房价是影响生育的主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2015年那波房地产牛市,大幅增加了结婚的成本,明显推迟了结婚年龄,也明显降低了生育意愿,生两个孩子要更大的房子,但是这个时候的房价已经涨得太多了,各方面的成本都起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因素,第一是工业化,第二是受教育程度,其实这两个因素也可以说是一个因素,中国目前已经是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需要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必须得普及教育,这个过程一旦开启是就很难逆转,我之前做过一个统计,70后上过大学的比例只有4%左右,80后是16%,90后是36%,00后目前是接近70%。

在70后的时候,上过高中都算是有文化的,大多数小学初中毕业后就工作了,还不到18岁,结婚自然早,但是90后基本都上过高中,这个时候18岁了,其中还有近40%的人还要上大学,毕业都22岁了,部分还得读研究生,而零零后更厉害,70%的人上大学 ,意味着绝大部分人都要22岁以后才进入社会工作,这其中恐怕还有20%-30%的比例进一步读研究生,毕业后就25岁了。

受过更高的教育,更晚的参加工作的年龄,工作初期得将重心放在事业上,前面三五年能够将婚姻搞定都不容易,这么算下来,生育一胎基本已经30岁了,其实国家是有数据的,现在一胎母亲的平均年龄是多少,我观察下来,现在生小孩的年龄是越来越晚了,常见的都是30多岁了。

现在年龄越大,怀孕的难度也越大,年轻的时候一碰就孕,现在是机关枪扫射都不一定打得中,根据最新统计,现在有10%-20%的人是有生育障碍的,也就是正常情况下是不太容易怀孕的,得去医院采取点措施才行。

所以实现了或者正在实现工业化的国家生育率都不高,生育率低的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欧美生育率也不到2,但是有移民,但是移民未来也是一个大问题,不同人口的融合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的。现在生育率高的都是穷国,我们都以为印度生育率很高,其实这是以前,现在也跌到2的水平了,只要是工业化的国家,生育率自动会跌下来,工业化是最好的避孕药。

还有一个原因是宣传和观念的改变,搞男女对立和家庭对立,污名化男人、污名化生育、也污名化婆媳关系,让原本就下降的生育率变得更加艰难,这是雪上加霜。

4、促进生育率要怎么做?

关于房价,这是一个两难的问题,2021年对楼市进行调整,现在全国房价下跌了25%-30%,对于手持现金没买房的人是挺高兴的,但是大多数人有房子的,而且房子是家庭主要财富,房价跌了意味着财富缩水,财富缩水带来最大的影响是消费欲望下跌,有房子的人是这个社会上较为富裕的一个群体,他们消费欲望的时候,对整个社会不是好事,有消费才有订单 ,才有服务需求,才会有工作岗位,才会有工资发。

这几年房价是跌下来了,但是很多人发现工作也不好找了,降薪裁员的范围更大了,这是代价,房价一直涨不行,跌太多也不行,这也是最近出台政策要求房地产市场止跌企稳的原因,房价就好比吃饭,饿了也不行,吃太撑也不行,既然涨起来了,就不能跌太狠,掌握这个力度需要很高的技巧。

教育问题能够解决吗?很难,你不能因为要大家生孩子就强行不让接受高等教育吧,这个没有人能接受,目前能做的就是在中学分流就已经很好了,让一半人上大学当白领,另一半人学技术干蓝领。

在房价和教育都很难有大的改变的前提下,要促进生育,要做什么?

降低生养孩子家庭的成本,或者说对生养更多孩子的家庭给予补贴,让少生孩子甚至不生孩子的个人和家庭多缴税,对生孩子的家庭和个人在税收上进行返还,生育直接现金补贴,在购房上给予政策优惠,直接补贴,房价打折,或者利率打折,比如公积金可以给予更高的额度。

在体制内对多生育孩子的可以优先提拔和晋升,未来公务员、事业单位、乃至国企员工可能会是生育大军,因为他们是能够落实国家政策最好的单位,生育的各种补贴、假期、幼托服务,都能享受到,私营单位以盈利为目的,为改善生育环境增加到成本他们不太愿意支付。

在文化传播上,严厉打击搞男女对立、污名化家庭关系的一切影视作品(包括小视频和文章),多鼓励和支持夫妻共同育儿、家庭和睦的影视作品。

我们现在的影视剧里,家庭关系都是一地鸡毛,看不到夫妻的温馨,看不到婆媳关系的和睦,看不到父慈子孝,都是矛盾不断,看了后有几个人还愿意结婚?还有多少生育的意愿?

最近杨妞花的事情特别感触,她是1990年出生的,20岁就结婚了,如今有3个孩子,大的都已经十几岁了,一家子就很温馨和睦,白手起家,公公婆婆帮助带娃,帮助这个小家庭,她们结婚的时候的穿着和环境也不好,后面也是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家庭共同努力的结果,有着普通的工作,房子也建起来了,生孩子也没耽误,她的姐姐也是如此。

为什么这样的现实场景在我们的影视剧中却非常少见?甚至是看不见?

我们的观念还是将人看着是负担,这种观念现在是不合时宜的,也是错误的,需要国家全方位的扭转这种错误的观念,人是一切,是发展的根本,人没了,就什么都没了。

1 阅读:249
评论列表
  • 2024-10-31 17:53

    票子,房子,养老金,

  • 2024-11-09 19:20

    评论区的人厉害👍👍👍[点赞][点赞][点赞],评论区的人都知道,评论区的人都清楚,评论区都是明白人,评论比文章更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