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我们见识到了一个全面的董宇辉。
他在两个多小时里,接连做了3场访谈,现学2个绝活,发出1份共创邀请。
其实,他在这天下午还参与抖音创作大会做了一次公开演讲。
这一天接收到宇辉的信息实在是太多了,有点消化不良的感觉。
经过一夜的沉淀,我把现在还留在自己脑子里关于3场访谈的几个画面分享给大家。
说起这三场访谈,董老师本来只是受邀去做演讲的,但是他想到自己最近在上海,成都已经讲了几次。
有些话反复给大家说,一来怕大家烦,二来也想给大家看一些更有内容,更引人深思的东西。
所以,他就用平时一场访谈的时间,接连采访了6位嘉宾。
首先出场的是《只此青绿》剧组的编导韩真和周莉亚老师。
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画面是,董老师让两位老师给大家一些观影的建议。
她们很干脆的回答:“没有。因为一部影片,创作者是一个角度,但是影片的完整是需要和观影者共同去完成的。
大家带着不同的心情,不同的状态,走进影院,去感受你心里的千里江山图就够了。”
通过这次访谈,我才知道《只此青绿》是一部没有一句台词对白的电影。
就是通过画面、色彩和服饰搭配,演员的肢体语言和眼神来完成整个展卷过程。
就像是一次没有参考答案的阅读理解,给了观众充分的自由,你看到什么,你相信什么,你最终可能就会得到什么。
比如,可能有人会看到《千里江山图》的壮观,有人会看到作者王希孟这位天才少年的一生;有人会看到服饰和色彩搭配之美;有人会被舞蹈演员优美的身姿震撼;也有人可能感受到背后编导的用心良苦。
不管大家看到的是什么,它都是走进了你的内心,触动到了你。
董老师说他们在公司看的时候,同事们不停地捂嘴、发出此起彼伏的惊叹声。
没有一句台词,又好似说了千言万语,大概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那种境界吧。
也许,正是因为它是丰富的,自由的,优美的,震撼人心的,让人深思的。
董宇辉老师向她们提出了一次正式邀请,想和她们在年前一起共创一个节目。
很显然,这一次的邀约董老师是打算落实到位的,因为它有具体的时间范围。
在这一部分的访谈里,董老师还向舞蹈演员孟庆旸现学了一个绝活:下腰。
从上图可以看到,董老师的腰虽然不及专业演员的动作规范和平整。
但是,柔软度依然惊到了嘉宾和屏幕前的我们。
第一场的访谈,我们看到了编导的初心和深度,也看到了舞蹈演员的辛苦和优雅。
十年磨一剑,也许只有耐得住寂寞,忍得住孤独,挺得住痛苦,顶得住压力,最终才能守得住繁华。
董老师访谈的第二场嘉宾是非遗宝庆瓷刻传承人刘金铎老师。
这次访谈解开了我的疑问,前人是如何想到这种艺术表达方式的?
原来,艺术确实来源于生活!刘老师的父亲以前是在瓷碗上给别人刻字,因为那个年代,谁家里有事,要借别人家的碗,最后就凭刻字给人还回去。
刘老师在玻璃上作画,是因为他曾经看到一家商铺的玻璃碎了,就想着怎么能把它变得更好看。
如今的刘老师通过不断的思索和反复的实验,不仅可以在玻璃上作画,而且可以通过变幻锤子的角度和力度去控制玻璃裂纹的长短和走向。
真是令人经敬佩,这实力杠杠的!
刘老师还现场做了一副宇辉的头像,这轮廓简直是一模一样。
我们董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也拿起锤子,学习了他这一晚的第二个绝活!
刘老师说这是粗制,他如果精修一下会更像,更生动。
当然,刘老师也说了,做这个需要一定的美术功底,得会画画,他自己是美术学院毕业的。
无论如何,既传承了祖辈的手艺,又在此基础上做了自己的创新。
高手在民间,不仅手艺惊人,背后不断尝试、探索和坚持的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
希望他能做出更优秀的作品,也能将这种手艺继续传承下去。
董老师这晚第三场访谈的嘉宾是我们熟悉的苏童老师。
这一次,两人从童年聊到作品聊到文学和写作的意义。
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两人的这次畅聊其实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读书的意义。
也许,它确实没有办法立即改变我们的生活和现状,但它充满了精神世界的理解和共情,确实让你和身边人不同,让你更具魅力。
而且,让我们印象深刻还有一个画面,苏童老师说自己的太太也是天天看董宇辉老师的直播。
只此青绿剧组的几位嘉宾在访谈中,也时不时提到董老师说过的话。
肉眼可见,我们董老师的魅力和影响力现在是越来越大了。
一个晚上三次访谈,董宇辉老师让有思想的人表达自己的深刻,让有手艺的人展现自己的绝活。
发掘和扩大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做最好的自己。
这就是董宇辉最迷人的地方,发自己的光,点亮更多的灯,照亮更多的人。
期待董宇辉老师带给我们更多的精彩,你不在的日子里,我会认真复习,好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