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看中国]中国弹道导弹发展计划的起源和进程---德国人的评估

国际工程贸易资讯 2024-10-17 11:16:34

最近,德国《军事报道》网站报道了中国弹道导弹发展计划。中国的弹道导弹发展计划目前正在全面展开。德国学者马库斯·席勒表示,几年后,中国的导弹能力将至少与美国和俄罗斯不相上下。

(中国东风26导弹)

关于中国使用火箭的最初报告来自13世纪。因此,中国也可以被称为“火箭技术的摇篮”。然而,现代强大的火箭技术的突破,可用于远程武器或太空旅行,发生在几个世纪后的欧洲。现代火箭的基础技术是在20世纪末不久才发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火箭技术回到了中国。今天,中国是导弹技术领域的领先国家之一,中国各种成功的民用和军事项目就是明证。

中国导弹项目发展的起源:

从技术角度来看,中国现代导弹计划的开始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随着R-1/SS-1型弹道导弹的交付,中苏在导弹领域开始了富有成效的合作。虽然这一转让最初没有产生任何后果,但随后从1957年苏联开始转让R-2导弹导致了1059项目的启动,这是中国第一个“内部开发”项目。苏联的大力支持使R-2导弹的许可成为可能,该导弹后来被称为东风1型导弹。

(东风-5是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图为东风-5B两级弹道导弹)

中苏关系破裂后,双方导弹领域的合作于20世纪60年代结束,但后来中苏导弹的技术接近表明,双方仍旧进行了交流。

20世纪60年代,中国另一种射程约为2800公里的火箭开始研制,后来被称为东风3型导弹。该导弹是基于苏联的R-12/SS-4导弹。与此同时,东风2型导弹的研发工作开始了,射程为1200公里。

在进行了改进后,中国把导弹改装为东风2A型导弹,并于1965年成功测试;1966年10月,中国首次发射了一枚真正的导弹核武器进行试验。

这些成功促使中国发展自己的洲际导弹。1965年中国启动了一项“火箭技术发展八年计划”,其中包括现有的东风2以及更强大的东风3、东风4和东风5导弹的概念。所有这些导弹都使用液体发动机。

(中国东风31A导弹)

1966年,随着一种小型发动机的开发,固态发动机的首次尝试已经完成,该发动机后来被用作中国火星探测太空火箭的第三级。中国用于设计的两级潜射导弹巨浪1的大型固态发动机的开发已经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然而,中国从液体火箭向固体技术的转变发生在后来。

中国1965年八年计划的液体火箭研制是成功的。东风3型导弹的首次测试于1966年底进行,从1987年开始引入部队,1985年是东风3A导弹改进版的首次测试,该版本于1987年达到战备状态。

从1965年开始,东风4的初始设计射程为4000公里。1969年与苏联的边界冲突升级导致了这一概念的修订,中国东风4型导弹1970年首次飞行成功,目的是以4500公里的航程到达莫斯科。1966年发生的文化大革命推迟了中国导弹的发展,东风4型导弹直到1980年11月才宣布投入使用。目前,最后一枚东风4型导弹可能已经退役了。在研制阶段,东风4型导弹的原型被用来成功地将1970年配备了第三级长征一号的中国第一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

中国发展计划中的第4种东风5型导弹是中国第一枚真正的洲际导弹。由于其尺寸,它被设计用于在发射井中驻扎。中国1978年进行了第一次测试,但直到1980年才进行了全范围的成功测试。发射井筒仓似乎也造成了困难。直到1981年年中,前两个发射井筒仓才进入运行状态。

(中国东风41导弹)

1983年11月,中国开始改进东风5型导弹的性能,这导致了1986年东风5A导弹的发展,其中1992年有4种导弹准备投入运行。2015年中国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另一个名为东风5B导弹的版本,作为阅兵式的一部分。与之前的版本相比,该导弹配备多弹头;据说,一种名为东风5C的进一步改进版本正在开发中,并且已经在2017年首次进行了测试。虽然东风5和东风5A将配备单枚核弹头,但东风5B将携带三个装有核武器的再入体,东风5C甚至多达十个弹头。东风5也是长征2系列空间载体火箭的基础,因此也是长征3和4系列火箭的基础。

中国导弹变为固体燃料:

在东风5之前,中国所有的新发展导弹都是液体火箭,但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完全转向了固体技术。

(中国东风41导弹)

中国巨浪1型潜射固体导弹的研制始于1965年。1975年,巨浪1型导弹也被要求作为陆基版本提供,1978年,中国开发的第一台固体发动机成功测试,陆基版本被命名为东风21投入使用。1982年是巨浪1的首次成功飞行试验,并于1983年8月宣布投入使用。1985年,东风21首次成功飞行。同年,中国第一个东风21作战团成立。

与此同时,自1970年以来,中国一直在考虑更大的固体火箭。从1978年开始,它以东风23的名义得到了认真的研究。1983年,直径为2米的固体发动机成功燃烧后,中国从液体燃料转向固体燃料,从战略导弹武器转向战术导弹武器。1985年该导弹更名为东风31,并优先考虑一种名为巨浪2的潜射导弹变体,作为两级东风21/巨浪1的继任者

(中国东风31AG导弹)

从1986年开始,中国大力推进开发更强大的固体火箭的计划。中国移动式东风41最迟应在2010年取代液体驱动的东风5,射程为12000公里。通过转向固体技术,移动洲际弹道导弹部队似乎是可行的,计划中的基础设施措施也是为了使中国的道路网络适合移动洲际导弹发射坡道的预期重量。

1986年7月,中国东风21A项目开始,该项目减少了结构质量,增加了燃料质量。1991年进行了第一次已知的飞行试验,从1996年开始,中国用新的东风21A取代已经安装的东风21导弹。

中国战术导弹的发展:

从1979年开始,中国鼓励各个行业通过增加民用业务来支持军事项目。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销售军用物资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支持,没有考虑到以前的意识形态因素。1985年中国宣布减少国家对研究和技术的资助,以及苏联飞毛腿B导弹在中东的出口成功,导致中国决定开发一种新型战术导弹,该导弹的性能和可用性将大大超过20世纪50年代开发的飞毛腿导弹。

为此,中国1984年提交了开发导弹的提案,后来被称为东风15和东风25导弹。根据中国的理解,两级东风25的目标射程为1700公里,有效载荷为2000公斤,具有战略射程,但从用户的角度来看,常规弹头使其成为战术武器。另一方面,东风15的射程要短得多,也是M-9导弹的出口版本。该提案设想开发一种射程为600公里的常规武装单级固体火箭用于出口,1985年中国开始开发M-9导弹。中国人民解放军意识到了这个项目,1986年,M-9项目被添加到东风项目中,缩写为东风15。然而,开发的重点仍应放在出口版本上。在1988年首次测试之前,中国与叙利亚签署了一份关于购买M-9导弹的备忘录。

中国其他导弹标本于20世纪90年代初运往巴基斯坦。与此同时,1991年8月,中国第一个配备东风15常规导弹的旅成立。

与M-9/东风15并行,中国1985年开始开发一种单级固体火箭,最初的目标射程为300公里,与苏联畅销的飞毛腿B的射程完全一致(这种火箭的直径也与飞毛腿相同,为0.88米)。这种火箭在出口版本中被称为M-11导弹。中国人民解放军也很快喜欢上了他们称之为东风11的项目。该项目比M-9晚了大约两年,并于1990年代中期成功进行了测试。1991年初,第一枚M-11导弹已经交付给巴基斯坦。

1992年2月,中国在美国的压力下宣布,它希望遵守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的规则,因此不会出口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射程超过500公斤的导弹。

最近的事态发展:

关于20世纪90年代初事态发展的消息来源要少得多。

此外,许多从1992年开始的开发项目现在已经投入使用或正在筹备中,因此中国政府的保密工作在这些项目中可能具有更高的优先级,这对信息的可用性产生了影响。

例如,东风11显然于1992年投入使用,从1993年开始,东风11A的进一步发展开始了。第一次飞行发生在1997年。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已经接收了这种导弹。

此外,东风15最初是作为出口版本M-9开始的,多年来开发并推出了更多版本。据说东风15A型已于1996年投入使用,也可以配备核武器。东风15B在2009年的阅兵式上首次亮相,据说它有一个带有尾部单元的双锥弹头。

与此同时,中国更现代的东风16似乎取代了东风15。据说该系统于2011年或2012年推出,外观与东风15非常相似,只是它不再有任何尾部单元,这表明它具有先进的转向和控制系统。2017年初,在一段中国的视频中,人们发现了另一种带有可机动弹头的版本,可能是东风16A。

与此同时,1999年,已经提到的东风31在阅兵式上向公众展示,据说2006年投入使用。中国随后推出了名为东风31A和东风31AG的改进版本。与东风31并行,名为巨浪2的潜射版本也于2005年6月开发并成功测试。自2015年以来,美国和英国消息人士已确定巨浪2投入使用。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进行研发的东风41于2019年首次向公众展示。除了现有的公路移动版本外,还计划在筒仓和铁路上部署变体导弹。

其他系统,如东风21B、东风21C、东风21D和高超音速系统东风17也先后投入使用。然而,这里应该提到东风26,仅凭其数量,它将在未来几年发挥主导作用。这一发展始于2010年之前,从2012年开始,东风26第一批图像流传到了中国。2014年,美国情报部门证实了该系统的存在。这是一枚在高度机动的六轴发射坡道上的两级固体火箭。东风26于2015年首次向公众展示,并从2016年开始投入使用。它可以配备核武器和常规武器。东风26的反舰版本目前也已投入使用。

无论如何,中国导弹武器领域的快速发展是意料之中的。仅在202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发射了约135枚弹道导弹用于测试和训练,超过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总和。

随着中国导弹旅和作战系统的增长,一幅不断涌现的导弹强国中国的图景逐渐显现,几年后,中国将至少与俄罗斯和美国并驾齐驱。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更多的导弹系统已经宣布,缩写为东风27、巨浪3或无名导弹原型。

0 阅读: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