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脱离美元全球贸易和金融体系,未来五年【下】

幼萱解析 2024-06-14 03:28:55

继续连接上一期。

截至2022 年中期,中国被标普和惠誉评为A+。穆迪--它有一个不同的评级系统--将中国评为 A1,与其他两个国家的水平相当。 尽管如此,中国债券已经被用作国际交易的抵押品,尽管不是特别广泛。中国希望能改变这种状况。 上海在其金融业五年计划中说,打算“促进人民币计价的债券在国际上作为抵押品使用”。同时,深圳在其五年计划中说,打算:探索建立人民币债券作为抵押品的跨境互认渠道,逐步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港澳地区主流金融机构认可的合格抵押品。调查显示,许多金融机构原则上愿意使用中国债券作为抵押品--前提是中 国能够首先解决某些技术问题。2021年9月,日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总裁宫园 雅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最佳总结:宫园说:“中国的债券无法在国际结算系统中结算,而该系统可用于其他主要债券,

”他的基金管理着价值193万亿日元(1.729万亿)的资产:“与日 本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的投资规模相比,市场的流动性仍然有限。期货交易不允许外国投资者参与。”

全球接受需要国内改革。这些障碍都不是不可逾越的。国内正在采取渐进式措施,允许外国人在在岸期货市场进行对冲。拥有QFII资格的外国投资者可以投资期货,在上海自由贸易区设立机构的机构也可以。此外,虽然将于2023年1月启动的“互换通”计划只限于利 率掉期,但未来可能会扩大到其他金融衍生品。探索建立人民币债券作为抵押品的跨境互认渠道,逐步推动人民币债券成为港 宫园说:“中国的债券无法在国际结算系统中结算,而该系统可用于其他 主要债券,”他的基金管理着价值193万亿日元(1.729万亿)的资产:“与日政府养老金投资基金的投资规模相比,市场的流动性仍然有限。期货交易不允许同时,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和国际掉期业务及衍生投资工具协会在 2021年发布的一份白皮书,研究了债券如何作为衍生品的抵押品。

其承认,中国需要改善大陆和离岸抵押品保管人安排之间的连通性,以及使中国在某些问题上的规则与国际标准相一致。如果中国能够做出必要的改变,那么外国机构将更多地使用其债券作为抵押品,而中国债券市场的流动性也将增加。目前,中国商业银行倾向于购买和持有这些债券。

中国债券。在美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构成了抵押贷款定价的基础。在中国,这一功能是由五年期 的LPR来完成的。然而,中国债券定价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是整个债券市场的基础。 每个国家都需要一个无风险的基准利率,以固定一个经济体的金融资产的定价。这个作用通常 由政府债券来完成。如果债券的收益率上升,那么所有债券的收益率--无论是资产支持证 券、公司债券、地方债券,还是任何其他固定收益产品--也会上升,反之亦然。 然而,这只有在发行的债券范围反映了市场信贷成本的情况下才有效。在中国,情况仍然 不是这样的。 中国债券收益率曲线仍然没有像发达市场 那样基于市场”。问题是,中国债券的交易并不像它们需要的那样活跃。

这些债券通常被购 买和持有--主要是由商业银行--而不是交易,这意味着它们不能满足更广泛的金融系统的需求。 “中国的债券,尤其是长期债券,周转率相对较低,超过10年的债券的周转率低于 100%,远低于美国的530%,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发行的金融债券传统上 填补了这一空白,为债券定价提供了一个无风险基准。政策性银行债券是准主权债券,如果由商 业银行持有,会吸引零风险权重。最重要的是,它们的交易很活跃,其成交量是所有中国债券中 最高的。 然而,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的金融债券之间存在定价差异。由于征税方式的不同,政策性 银行金融债券的收益率略高。最终,中国人民银行希望CGB的收益率曲线能够作为一个适当的基 准发挥作用。如果它们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用作抵押品,

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将能够利用 它们的价值,而不仅仅是将它们持有至到期。鉴于全球安全资产的短缺,中国可以通过做出必要的 改变,让外国金融机构接受其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品,从而 大大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虽然这需要时间,但这是中国当局正在努力的事情,也将是全球金融市场的一 个可喜发展。

国际金融中心。未来五年:上海、大湾区和重庆将发展金融服务业,开始产生来自“一带 一路”国家企业的需求。中国渴望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中心--最好是不止一个--作为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加强与“一带一路”国家金融联系的 一种方式。两个主要竞争者是上海和以深圳和香港为中心的大湾区。同时,重庆有志于通过培养与上海合作组织中亚成员和东盟的关系,成为一个区域金融中心。 广东省在其金融服务五年计划中对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理由做了最好的阐述:“工业供应链的区域化和近岸外包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在金融方面,全球债 务水平不断上升,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和地区之间在全球经济治理和 金融秩序重组方面的竞争正在加剧。国际金融体系正在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新的国际金融中心的数量正在加速增加,

因此,我们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 中心就显得更加迫切。”广义上讲,国际金融中心拥有对外国参与者开放的资本市场--无论是作为投 资者还是筹集资金--并且它们为国际市场提供金融服务。它们必须满足一系列标 准--流动的市场、不受限制的跨境资本流动、可靠的监管制度、透明的法律制度 以及吸引海外专家的生活环境,等等等等。 在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占据主导地位的时期,一些城市已经成功地建立了 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即伦敦(在英镑仍是全球货币的时候建立了自己的声誉) 和香港。它们的地位来自于离岸中心--伦敦成为欧元美元的全球中心,而香港是 通往中国的门户。中国的三个竞争者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唯一途径是,世界 对人民币计价的资本和金融服务有足够的需求。然而,因果关系是双向的。随着中国的城市努力加强其资本市场并为海外公司 提供金融服务,

它们也可以帮助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这就是纽约市--以及美元-- 在两次大战之间的经验。

美国的经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伦敦是全球贸易融资的中心。银行承兑汇票--当时主要 的贸易融资工具--以英镑发行,在伦敦二级市场上交易,并由英格兰银行重新贴现, 这有助于确保市场保持流动性。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英镑是国际贸易的货 币,主要是因为伦敦是全球贸易融资的中心。 美元很少被使用的原因之一是国内法规不允许美国银行建立海外分支机构,而这 些分支机构对于向其他国家的进口商和出口商提供贸易融资服务是必要的。作为建立 美国联邦储备局的立法的一部分,这些限制在1913年得到了放松。美联储在发展美国 贸易融资方面也发挥了作用,对以美元计价的银行承兑汇票进行贴现,就像英国央行 对伦敦的英镑承兑汇票一样。 正如巴里·艾辛格林在他的《高昂的特权》一书中所解释的那样,转折点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

全球对美国产品的需求使美国公司向海外扩张,使美国成为债权国。与 此同时,由于资源被用于战争,伦敦的信贷供应收缩了。因此,以前用伦敦的信贷资 助跨境贸易的公司转向了纽约。此外,英镑变得越来越不稳定,并在战后仍然如此, 使其作为贸易发票货币的风险更大。 到20世纪20年代末,美元已经取代英镑成为贸易融资的主要货币,从而使其成为 主要的全球货币。“美联储对承兑汇票进行再贴现,不仅为市场提供了美元流动性,而且还间接向 海外输出了美元。”当时担任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部门负责人的孙国峰在2017年写 道:“纽约汇票市场突然兴起,美元开始成为国际金融定价和结算货币,为美元成为 国际储备货币奠定了基础。”这不是中国在争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时可以复制的。 削弱英镑主导地位的条件今天并不存在。然而,中国希望以更有限的形式应用这些经验。

在我们建设金融服务的‘一带一路’时,我们可 以借鉴这一经验。”就中国的战略而言,它是为了发展目前不存在的金融服务--包括全球和国内的-- 或者某些对象(特别是在“一带一路”国家)目前缺乏的服务。为此,上海和大湾区 ·贸易金融 ·绿色金融 ·财富管理 ·海事金融 ·保险业现在说中国在发展其中一些业务方面是否会取得很大成功 还为时过早,更不用说能够以人民币为其服务定价。未来 五年的主要重点是在国内发展这些服务,但要让海外公司 能够获得这些服务,因为他们在本国市场可能缺乏足够的 机会获得这些服务。随着中国资本账户的自由化--假设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更容易被接受--那么在 深圳和上海为国内市场培育的服务也将在邻国找到潜在的客户。

贸易金融。不仅是上海和大湾区,而且一个主要重点是发展贸易金融。 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一份报告,2020年全球贸易融资短缺17万亿美元,约占全 球贸易总额的10%,比两年前增加了15%。中小企业受到的冲击尤其大,在被拒绝的 贸易融资申请中占40%。国内希望能够通过建立机制,使向小公司提供贸易融资更加 可行,来利用这一不足。银行不愿意为小公司提供信贷的原因之一是,成本效益计算不值得:确定一个 小公司是否是可接受的信贷风险的成本很高,但他们的小交易额产生的收入不足以 使其值得。 中国正在寻找利用技术降低这些成本的方法,如利用区块链来验证跨境交易, 从而让银行放心。在其2022年的目标中,国家外汇管理局表示,正在努力使用区块链:“帮助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更好地开展跨境贸易、投资和融资活 动”。

国内还希望通过建立一个允许银行承兑汇票跨境交易的平台,降低银行对贸易融 资服务收取的利息。银行承兑汇票已不再是全球贸易融资的主要形式。然而,承兑汇 票在中国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被用于国内交易。中国也有一个繁荣的银行和其 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承兑汇票二级市场。国内希望将承兑汇票的使用范围扩大到海外, 并为跨境交易建立了一个特殊的平台。在与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增加 的情况下,可以在增加人民币使用的同时发展贸易融资服务。中国新建立的跨境人 民币贸易融资转让平台有望提供进一步的帮助。”

绿色金融。上海希望“建立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并发展“连接国内和 国际市场的绿色金融中心”。深圳希望发展成为“全球可持续金融中心”。广东 有野心在大湾区建立一个绿色金融共同市场。但全球绿色金融的发展--无论是绿色债券、碳排放交易 计划,还是基于两者的衍生产品--仍处于早期阶段。国内认为这是一个优势,提供了一个机会,在一个规则、 惯例和交易中心仍在发展的市场中成为主要参与者。中国有潜力建立[世界]最大的碳资源交易市场。人民币是绿色金融定价和结算的货币。进 一步扩大其跨境应用场景,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到目前为止,中国新生的碳排放交易计划扩展缓慢,排放量定价不足。尽管如 此,国内正在努力争取在2030年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金融系统无疑将在实现这些目标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过,现在判断中国的绿色金融服务是否最终会成为国际上的重要服务还为时过早。

保险与海事金融。上海说要打造“世界级的再保险中心”,但深圳更可能推动跨境保险服务。 2022年1月,“保险通”计划启动,允许广东居民在香港购买保险,并允许深圳的 公立医院直接与香港和澳门的保险公司结算健康保险索赔。同时,香港和澳门的保 险公司可以在深圳设立办事处,为投保人提供售后服务,如索赔处理和处理保费支 付。 作为其五年计划的一部分,深圳还希望与香港和澳门发展跨境车辆保险和再保险服务。在现阶段,中国海事金融的雄心壮志更令人向往。上海说其希望建立航运运费期货,并“扩大上海航运价格的国际影响力”。同 时,深圳希望“建立一个引领泛珠三角、辐射整个东南亚、服务一带一路的海洋金 融中心”。

吸引外国机构。为海外公司提供金融服务的核心是能够吸引外国金融机构 在中国设立机构。上海有成为全球资产管理中心,其中包括吸引外国证券、基金管理公司、 期货公司、保险公司、评级机构和养老基金入驻。自2018年初以来,中国一直在朝着这个方向发展,当时中国宣布,外国公司可以在与中国证券公司和人寿保险公司的合资企业中持有多数股份。 传统上,中国吸引外国金融机构的愿望一直被认为是关于专业知识。在更复杂 的金融服务形式方面,中国仍然相对缺乏经验,而鼓励外资参与是向国外学习的一 种方式。 现在的情况仍然如此。欢迎在养老金管理、消费金融、财富管理和健康保险方面有专长的外国机构”,这些领域仍然相 虽不发达,但将在中国的金融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深圳和上海朝着国际金融中心的方向发展,他们不再只是寻求专业 知识。

他们还在寻求联系。吸引外国机构在其城市设立实体机构,是发展跨境商业 机会的先决条件。 因此,上海并不只是想吸引来自美国和欧盟的金融机构。在列入其五年计划的 香港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成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门户,原因之一是香港拥有一 个透明的法律体系,具有履行合同的传统。投资者对在中国大陆投资持谨慎态度, 因为当地法院经常基于考虑做出决定。许多投资者担心的是,法律体系希望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听证会,而且法院会基于不透明的考虑做出不一致的决定。 外国人需要知道他们的产权将得到尊重,他们将得到法律的公平对待。 目标中,上海说它·吸引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在上海设立法人机构或分支机 构 ·促进贸易融资的发展,

鼓励跨国公司建立辐射亚太、面向全球的中心。信任问题。任何想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中国城市面临的最大挑战之 一是中国的法律环境。香港之所以能够成功地成为外国资本进入中国的门户,原因之一是香港拥有一 个透明的法律体系,具有履行合同的传统。投资者对在中国大陆投资持谨慎态度, 因为当地法院经常基于政治考虑做出决定。许多投资者担心的是,中国的法律体系 不会给他们一个公平的听证会,而且法院会基于不透明的考虑做出不一致的决定。 外国人需要知道他们的产权将得到尊重,他们将得到法律的公平对待。虽然中国无意全面改革中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但他们 正在努力使适用于金融系统的法律对外国投资者更具吸引 力。简而言之,上海和深圳正在努力为金融市场创造一个外国人愿意信任的法律环境。

在其金融服务的五年计划中,上海说它希望“建立一个符合国际标准的金融 法治环境和规则”。为此,其计划改善对处理金融部门问题的法官和执法人员的 培训。同时,深圳说希望建立一个国际金融仲裁中心,并使香港和澳门的专业服 务机构更容易在深圳执业。 无论是上海、大湾区还是重庆,都不会在未来五年内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他 们首先需要进一步发展他们向国内市场提供的服务范围--以及服务的专业性。但 随着国内市场的发展,它们将更有能力为国际客户提供服务。虽然金融服务不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但它们仍然 可以发挥重要的支持作用,特别是在中国希望更紧密地将 其纳入经济轨道的发展中国家。请继续关注下一期。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