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思维导图版

道之中之筱 2024-11-16 08:26:43

本方主要作用是补心阳、散寒邪、镇惊祛痰,适用于心阳虚损、外寒未解及心神不安等症状。其治疗核心在于通过温阳散寒、安抚心神,并同时祛痰通络,达到缓解惊悸、镇静安神的效果。此方在临床上多用于伤寒误治导致的阳气虚损、寒邪内侵,表现为身热、恶寒、心神不宁等症。

[功能]

本方主要用于治疗伤寒误以火迫出汗,导致阳气浮越,惊悸不安的情况。临床表现为:惊狂不安、烦躁、身热恶风寒、不渴喜暖、饮食偏于温热、脉象多虚弱浮缓。此类患者多兼见面色苍白、四肢畏寒。症状反映了体内阳气不足,寒邪未尽,心阳虚弱,心神失养之现象。

[主治]

1、阳气飞越:伤寒误治出汗,汗液过度外泄,导致阳气随汗而耗,阳不摄阴,引发阳气浮越、心神不安的表现。

2、痰浊扰心:阳虚无法温煦脾阳,痰浊内生,痰浊蒙蔽心窍,进一步加重惊狂不安的表现。

3、表邪未尽:误治后,外邪未完全祛除,仍见身热恶风寒的表寒症状。

[应用]

1.神经系统疾病:适用于误用药物或失眠、焦虑症导致的心神不安、惊狂躁动。

2.心血管系统疾病:对虚寒性心律不齐、低血压等阳虚性心脏病人群可能有一定的辅助调节作用。

3.精神心理障碍:阳虚兼痰浊引起的情绪不稳、惊恐障碍等。

4.内科杂病:如痰湿郁结所致的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组成]

桂枝、炙甘草、生姜、蜀漆、大枣、牡蛎、龙骨

该方的立足点在于温补心阳,同时祛除未尽的外邪,并兼顾镇静安神。伤寒误治出汗后,阳气耗伤,阴阳失衡,心阳飞越而导致惊狂不安。根据《伤寒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可见阳气的稳定对于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方解]

桂枝、炙甘草:桂枝辛甘温通,走表达里,温补心阳之力尤佳;炙甘草甘缓益气,调和诸药,二者相配具有温心阳、助复阳之效。

生姜、大枣:生姜辛散而温胃,配大枣甘润而补中,共同调和营卫,助解表邪,并改善误汗后气血失调的状态。

蜀漆:性温,擅长化痰镇惊,特别适用于惊狂的核心病机——痰浊内扰心神。

龙骨、牡蛎:龙骨重镇安神,牡蛎柔润敛阴、潜阳,共同起到镇静心神、稳定情志的作用。

去芍药:芍药偏寒,不适合阳虚者。误汗后阳气大损,去芍药以避免其寒凉之性进一步伤及阳气。

[用法]

按原方比例取药,水煎取半茶杯温服,以助药力缓和而深入,适宜长期虚损的体质。

[禁忌]

禁用于里热证者,如高热、口渴、便秘等,防止温热药物助火生痰。

严格辨证施治,尤其要注意阳虚和外寒未尽的表证为主要适应症。

对脾胃虚弱者,需调整生姜和大枣的用量以免过温伤中。

[对比]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相似之处:两方均以桂枝、炙甘草为君药,辅以龙骨牡蛎,体现了补阳、镇静的共性。

不同之处: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用于心阳虚、外邪已净,偏向温阳镇静。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则兼具散寒祛邪之功,更适用于误治后的虚损夹外寒之证。

[总结]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方具有极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尤其适用于心阳虚损、寒邪未解所引发的心神不安症状。通过精妙的药物配伍,补阳、散寒、安神、化痰,达到恢复健康、平衡阴阳的效果。在应用此方时,必须结合具体的症状表现,避免因误用而加重患者的病情,特别是在体内存在里热证的情况下,应谨慎使用。

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和转载,让更多人学中医学养生,少生病甚至不生病,一起积累福报吧!

申明:

1、参考文献:《伤寒论一百一十三方临床使用经验》——李翰卿先生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有问题,请随时与我联系协商。

3、所有治疗方案均需要辨证论治,如需用药请咨询专业中医师辨证加减,请勿自行用药。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