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文华 图片来自网络
潘文华之所以能够在川军首领刘湘死后继承“甫系”,取决于他的四个过人之处。
潘文华能够走上从军之路,后来成长为陆军2级上将,完全是个偶然。
16岁的时候,潘文华还是一个药房学徒。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潘文华将来的命运就是出徒后要么开一个小药房,要么做一个走四方的游方医生而已。
可事有凑巧,在潘文华所在药房的附近有一座清廷新军的兵营。自幼学习过武术又身手灵活的潘文华对兵营内那些西式器械很感兴趣。只要有可能,他就试着摆弄。时间一长,就被一名班长看中了。
在取得了几家铺保之后,潘文华被纳入兵营,担任了勤务兵。
在18岁的时候,由于器械操练熟练,潘文华被选中在演武大会上表演,获得了四川武备学堂总办陈宦的赏识,以一个上等兵的资格担任了四川陆军弁目队的体操助教,被提升为中士。从此之后,“潘鹞子”的绰号名扬军中。
大家可不要小看了这个“弁目队”,他可是日后影响了四川几十年的“速成系”的前身。这个“速成系”涌现了诸多川军名将,如刘湘、杨森、王瓒绪、唐式遵等人皆是毕业于此。
虽然当时刘湘并没有显露出山水,但“潘鹞子”却在刘湘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18年,潘文华已经担任了团长。在一次川中大战中,潘文华所在旅的旅长李挽澜阵亡,潘文华被指定为代理旅长。
换了其他人,还不得牢牢把部队控制在手中啊?可潘文华没有。他选择了护送李挽澜的灵柩回乡安葬。
待到潘文华把李挽澜的丧事操办完之后返回部队的时候,却得知,他的代理旅长职务被一名叫吴震的人接替了,潘文华仍然担任团长。
严格来说,这件事是潘文华的上司钟体道办的不地道。因为按照资历和能力,潘文华完全有资格成为实任旅长。而且,钟体道还是趁着潘文华护送李挽澜的灵柩回乡安葬,不在部队这个时间把吴震派来当旅长,做人确实太不厚道了。
因此,听闻此事之人对钟体道无不大骂,对遭到不公却不置一词的潘文华大加赞扬,都认为他是义薄云天,值得交往。
不久,潘文华所在派系的首领刘存厚在川中大战失利后投奔了陕南军阀陈树藩,潘文华随同前往。
可时间一长,寄人篱下的弊端就开始显现出来了。
陕南虽然号称富庶,可刘存厚的部队属于“客军”,是没有权力在当地征派粮饷的。
本来,陕军给“客军”的粮饷就不多,而刘存厚又克扣了一些本属于潘文华所在第22师的粮饷给他的嫡系。而第22师师长钟体道呢,则又克扣潘文华所在旅的粮饷补充他的嫡系。
就这样层层扒皮,潘文华这个团长的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可不久,潘文华所在旅的旅长吴震却发现,潘文华团的士兵不仅没饿着,反而服装整洁,器械完备,满面红光。
原来,潘文华有一项绝技,那就是特别擅长打牌。一副牌让他摸上几次,就能把牌记住。潘文华就是靠着这个绝技,在当地的牌圈里百战百胜,赢得是盆满钵满。
当然,潘文华并没有把赢来的钱据为己有,而是作为了全团的经费。
这下子,吴震眼红了,他求潘文华帮帮忙,也救救其他几个团的弟兄们。
潘文华也不负重望,竟靠着赢来的钱维持了一个旅的开销。这在当时成为了军阀部队中的奇闻。
不久,刘存厚打起了第22师的主意,意欲吞并。可刘存厚这个人很坏,竟然打着潘文华告钟体道侵吞军饷的名义,这就让钟体道对潘文华产生了不好的看法。
潘文华此时既不想被刘存厚吞并,也无法在钟体道面前解释清楚,索性拉着队伍回了四川,投奔当时第7师师长颜德基去了。
颜德基慧眼识英,立即委任潘文华为旅长,驻防在富庶的通南巴地区。
1920年,川中大战又起。此时的刘湘已经是川军第2师师长了,已经有资格参与四川各路军阀的争雄。可不料,刘湘一战而败,困顿于阆中一带,粮饷困难,朝不保夕。
而此时,潘文华却主动伸出了援助之手,派人送给刘湘白银3.5万两,解决了刘湘的燃眉之急。
身处逆境的刘湘得此援助,可谓是雪中送炭。从此之后,刘湘和潘文华成为了莫逆之交。
刘湘 图片来自网络
潘文华之所以选择刘湘也有他的考虑。
潘文华虽然已经位居旅长,可并非国家的经制之师,而是军阀们为了拉拢地方实力派而搞出来的那些“草台旅”。
平时军阀们可以养着你,可在关键时刻是需要这些“草台旅”去做“炮灰”的。潘文华久在军中,又经历了多年的川中大战,对这种情况心知肚明。他纵观川中诸将,只有刘湘的用兵和行事风格具备大将风度,是一个可以成大事的人物,因此,潘文华才会在刘湘困难的时候伸出援手。
从此之后,潘文华就和刘湘连接在一起了。
而刘湘呢,也深知潘文华的为人。潘文华不仅为人忠厚,很讲义气,而且智勇兼备。更重要的是,潘文华这个人没有野心。这也是刘湘对潘文华的放心之处。
抗战爆发后,川军誓师出川。可刘湘却在1938年1月20日病逝。
刘湘病逝后,所遗下的四川省长、第7战区司令长官、川康绥靖公署主任三个重磅职务成为了各方争夺的焦点。
川军将领中实力仅次于刘湘的杨森对第7战区司令长官的位置早就垂涎三尺。
确实,从资历、实力和战功的角度来看,在刘湘死后,杨森确实具备担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的资格。
杨森的如意算盘打得挺好。在他看来,只要担任第7战区司令长官,就意味着可以得到全川的支持,因为第7战区当初就是专门为川军设立的。只要他当了这个战区司令长官,就可以慢慢收服川军各派系,从而做到独霸四川。
可蒋氏早就识破了他的心思,一纸令下,第7战区被撤销了。杨森空欢喜了一场。
对于四川省长的职务,蒋氏也是派出了他的得力助手,同为四川人的张群。可却遭到了潘文华等人的拒绝。理由是,“岳军(张群字岳军)离川日久,众人不知道他对川人的感情如何。”
见张群被拒绝,蒋氏又推出了贺国光,可仍被潘文华、邓锡侯等人拒绝。
其实,张群和贺国光都是年富力强的人,又有丰富的从政经验,是比较不错的人选。
可以潘文华、邓锡侯等人为首的川军将领们认为,这就是“拉郎配”,他们对这种强行给四川派省长的作法表示不满。
潘文华和邓锡侯之所以有这么大的胆量与蒋氏对着干,主要取决于川军内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达成了妥协,已经在内部推举出了继承刘湘三个职位的人选。
四川省长的职务由王瓒绪担任,川康绥靖公署主任的职务由邓锡侯担任,第7战区虽然撤消了,但刘湘的主力第23集团军仍然在前线,总司令由唐式遵担任。潘文华作为被推举出来的继承刘湘“甫系”的人,担任第28集团军总司令和川康绥靖公署副主任。
其实,这些人选中除潘文华外都不是上佳的人选。像邓锡侯,那是有名的“水晶猴子”,精明滑溜的一塌糊涂;像王瓒绪,那是有名的“王老乱”,走到哪里,哪里就被他搅得乌烟瘴气,哪里有治理一省的能力;像唐式遵,那是有名的“唐二瘟”,平日里行事颠三倒四,稀里糊涂。
都说名字有起错的,可外号却没有起错的。
可没办法,在蒋氏的步步紧逼下,如果川军内部还不能拧成一股绳,那就会被蒋氏一窝端了。因此,潘文华虽然是“甫系”的继承人,但权力已经被分散的几乎没剩下多少了。
但这种处置已经令蒋氏比较放心了,因为四川的权力已经被分散,整个抗战的大后方处于相对平稳的状态,蒋氏对潘文华的态度有所松动。
为了表示对潘文华继承“甫系”的认可,1939年3月,潘文华被晋升为2级上将。
潘文华 图片来自网络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蒋系部队屡战屡败,蒋氏意识到江山不保,就把一些残部撤往西南进行整补,意欲依托大西南继续顽抗。
抗战胜利后,出川抗战的川军大部分并没有回川,而是被编入了各个绥靖区与我军作战,留在四川的仅有邓锡侯、潘文华和远在西康的第24军刘文辉部。这是川军硕果仅存的一支力量了。
而蒋氏想要在大西南与我军决战,就离不开这三个人的支持。
对于刘文辉,蒋氏是不抱任何希望的。对于邓锡侯和潘文华,蒋氏认为还是争取的可能。
可邓锡侯、潘文华和刘文辉三人早就达成了共同进退的联盟,缺乏的就是一位能与我党进行联系且说话有分量的人。
而就在这时,在襄樊战役中被俘的川军将领郭勋祺带着任务回到了四川,给三人带来了起义的希望和信心。
可让潘文华感到奇怪的是,每逢他们几个重要人物在谈论重要事情的时候,只要潘文华的7姨太张俊(张梦若)在场,众人要么环顾左右而言他,要么闭口不言。直到张俊离开,大家才讨论正事。
时间一长,潘文华就发现了问题。
张俊是潘文华心爱的7姨太,不仅年轻貌美,善于交际,而且还给潘文华生了一个女儿潘慧铃,一个儿子潘清镛,难道她会是军统安插在自己身边的特务?
潘文华不相信。
不过潘文华也知道,凡是川军将领中那些有三妻四妾的,里面或多或少都被安插了军统特务,自己的7个姨太太中,难道就不能被安排进来一个两个?
想到这里,潘文华心中没底了。
潘文华是个谨慎的人,他对张俊产生怀疑之后就开始有意识的观察她。果然,潘文华发现了一个异常之处。
当时,潘文华正告病在家休养,蒋氏不放心,就派特务头子徐远举每周都到潘文华家去慰问,捎带着再请示、汇报一些事情。每逢这个时候,出面接待徐远举的都是张俊。
本来,这也没有什么。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潘文华是不会见徐远举的。可出于礼貌,潘文华家中也需出一个人来接待,张俊本来就善于交际,由她出面接待徐远举并没有什么奇怪之处。
可自从潘文华对张俊产生怀疑之后,这个本来的平常之举就变得不平常了。
除此之外,张俊的第2个奇怪之处就是过于爱财。
本来,潘文华的私囊颇丰,可几乎被张俊给掏空了。可即使这样,张俊也不知满足,还鼓动潘文华在潘文华弟弟潘昌猷开办的重庆商业银行里预支。
可这次预支行为没有成功,被潘昌猷制止了。
除此之外,张俊好像再也没有什么奇怪之处。要说她是军统特务,潘文华不太相信。
可起义事宜已经迫在眉睫,容不得潘文华过多犹豫。可问题是,如果不把自己身边的隐患去除,起义大计很有可能会功亏一篑。毕竟,张俊是潘文华心爱的7姨太,又负责照顾潘文华的生活,动辄不离左右。
可要动手除掉张俊,潘文华一来舍不得,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二来,张俊还给自己生了一双可爱的儿女;三来,张俊是军统特务并没有实证,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张俊曾经做过对不起潘文华的事情;四来,即使张俊是军统特务,在策划起义之前对其动手,很有可能会引起军统的怀疑,进而加大起义的难度。
图片来自网络
就在潘文华陷入纠结的时候,潘文华的幕僚杨续云找到了潘文华。
此次见面,杨续云开门见山,“我知道您现在心中一定纠结的不知所措。”
见潘文华认真在听,杨续云接着说道,“老蒋现在已经是尽失人心,你不要再犹豫了。”
潘文华说道,“此事众人皆知,连张俊这几日都缠着我要去香港。”
杨续云见潘文华提到张俊,就接着说,“我们知道您这位姨太太有军统背景,可经调查,在她嫁给您之后,并没有泄露机密,没干什么对不起您的事情。”
但在起义前夕,身为起义主要领导的潘文华身边有一个军统特务,对大局总是一种隐患。
虽然杨续云调查张俊在嫁给潘文华之后没有泄露任何机密,但谁又能保证杨续云的调查就没有疏漏呢?一旦有了疏漏,让张俊躲过了调查,继续留在潘文华身边得知了起义的计划,那危害将是致命的。
毕竟,在特务中是有一种不管小事小情,专门针对大事才示警这样一个类别的。如果真是如此,想想都会让人惊出一身冷汗。
出于保险的考虑,潘文华终于下定了决心。
杀,潘文华是舍不得的;揭露张俊的身份,更不可行。无论是揭露、动手杀了张俊或者把张俊囚禁起来,都是在明着告诉军统,他要起义!
当时,潘文华仅有的一个既能保全张俊性命,又能迷惑军统的办法就是把张俊送走。因为在当时,凡是不愿意留下的蒋军将领们为留后路,都是先把家眷预先送到香港去的。
把张俊这位深受自己宠爱的七姨太送到香港,就是表明自己是想要在西南不可守之时脱身到香港去的,是没有起义想法的,张俊就是先去香港铺路的。
潘文华这一手玩得高明,既解除了自己身边的隐患,又迷惑了军统,为接下来的起义赢得了从容布置的时间。
为了稳住张俊,潘文华对张俊说,我是川中的主要将领,是不能随便离开四川的,不然定会军心大乱,你先去,我随后就来。
潘文华知道,这一次分别其实就是永别。
为了补偿张俊,潘文华把积蓄的大部分都给了张俊,又从弟弟潘昌猷那里预支了5万港币也交给了张俊。张俊本来就私蓄颇多,再加上这一笔丰厚的分手费,想来日后在香港的生活也会过得不错。
1949年10月下旬,张俊飞往香港。从此之后,潘文华身边再也没有了拖累和掣肘,开始放心大胆地谋划起义事宜。
1949年12月9日,刘文辉、邓锡侯和潘文华分别率领第24军、第95军和235师5万余人在彭县宣布起义,使我军发起的西南战役得以提前两个月完成。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