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进入体制?其中不乏985名校毕业生

都都人生感悟 2024-05-25 05:06:34

朋友的儿子小东读的是一所二本院校,学的是广播电视编导,精通剪辑、调色和三维。

原本在广东那边做,月工资有12000元左右,接私活每月也有6000元的额外收入。

现在则回到了家乡,边工作边复习公务员考试。

我说年轻人在外面闯荡闯荡不是挺好的吗,怎么想到要回来考公务员了?

小东说,我妈整天唠叨,说考公务员才是正道。出去了几年,太忙太累了,知道“闯世界”的不容易,也想稳定下来了。

而且那边房价几万块一平,买房恐怕是我一辈子都无法实现的梦想。

我说,梦想不只是房子吧?大城市不是有更多的机会和想象空间吗?没那么复杂的人际关系,更看重个人的能力。

你一旦回来进入了体制,个人的梦想可就……

哎,大城市里所谓的“遍地机会”,基本上已是过去式啦。现在经济不景气,高企的房价和生活成本,让你不敢有更多的想象,一毕业就为了生存而累成狗,哪里还能有更多的想法?

我理解小东的想法和选择,现在硕士生博士生报考基层公务员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所谓的“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看来已不单纯是调侃了。

前段时间,我同事那985名校毕业的儿子,在一家上市公司风风火火工作两年后,最终也选择考公务员,进入一个基层派出所做民警。

而对于占毕业生绝大多数的二本生来说,更是考公考编的主力军。

二本生的职业竞争力原本就要比一本生名校生弱,工作选择面也窄一些,工资待遇往往也只够勉强维持生活。

而且二本生大多来自三四线城市,甚至很大一部分家在农村,家中的经济实力一般,根本无法支撑孩子在大城市实现购房的梦想,如果仅凭他们自己个人努力,似乎就更加渺茫和迷茫。

与其在大城市面对着巨大的生存压力,还不如回到地方考公务员或事业编制,或找一份稳定的工作,这样反而更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为个人的前途命运而谋划。

近年来,我们确实发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体制内工作。这一现象背后究竟是怎样的原因呢?

稳定与安全感

进入体制内工作意味着相对较为稳定的职业前景和相对保障的福利待遇。在当前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体制内工作被看作是一种更加安全和有吸引力的选择,使得许多人愿意放弃其他可能性,选择进入体制内。

社会责任与影响力

体制内工作通常涉及到政府机构、事业单位或公共服务领域,这些工作往往能够更好地实现个人的社会责任和产生更大的影响力。许多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在政策制定、社会治理等领域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也成为他们选择体制内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源与平台优势

体制内工作通常意味着可以获得更丰富的资源和更广阔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发挥个人的才华和能力。这吸引了许多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希望通过体制内的工作环境来实现自身的价值和抱负。

体制内工作的吸引力逐渐增强,这既是因为其提供了稳定、责任和资源的机会,同时也引发了社会对人才流向、体制内改革和职业选择的深刻思考。

愿我们都能在这一现象中看到更多的启示和可能性。如果你对这一现象有自己的看法或者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

0 阅读: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