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河南一位爸爸因辅导作业被气到急救室!”
10月,一位河南父亲因辅导小学生作业被气到突发症状,不得不半夜紧急送医,这一事件引发网友热议,成千上万的家长在评论区倾诉“辅导作业的惨痛经历”。
说起来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但仔细想想,家长因辅导孩子作业而“气进医院”的事件真不算新鲜了。先讲一下这位爸爸的遭遇。家住河南的王先生,这天照例给孩子辅导数学,孩子面对几道简单的加减法题,苦思冥想,写了半天,居然得出一个他自己都搞不懂的答案。王先生忍了几分钟,不断耐心讲解。可是孩子的“天赋”如同一块铁板,怎么也捶不开。
“你到底会不会算?”王先生终于忍不住了,声音越来越大。孩子一边看着王先生的脸色,一边支支吾吾地改答案,最后终于“完成”了题目,却是一个莫名其妙的“反向答案”。这时候,王先生再也绷不住了,只觉得胸口一阵发闷,眼前发黑,甚至手都开始发抖了。
“谁能想到,辅导个作业能把人逼到这个地步?”王先生的妻子无奈又心疼,赶忙将王先生送到医院,经过急救室的处理,医生叮嘱他回去一定要“少生气”,结果他无奈地笑了笑:“看样子,这作业我真不能再辅导了。”
这则新闻迅速在社交媒体上火了。评论区里,许多网友纷纷分享自己辅导作业的“血泪史”:
“我家孩子今年四年级,数学刚考了2分,气得我当晚心脏都隐隐作痛,最后还是选择了放过自己。”
“孩子才上初中,我已经被气到甲状腺肿大、乳腺结节,医生也叮嘱我不要生气了。”
辅导孩子作业,对很多家长来说,早已成了“高危任务”。有专家调侃道:“辅导作业是对家长的一次心理挑战。”事实上,随着孩子教育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普遍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一个简单的加减法题,可能承载了家长对孩子未来的诸多期望。然而,孩子并不能总是“如我们所愿”。一方面是无数次的重复、引导,另一方面却是孩子的“理解无能”,两者的冲突,往往让家长的耐心和理智崩溃。
时间倒回到当晚十点,医院急救室的灯火通明,王先生被推上急救床后,他的血压高得惊人,经过注射和吸氧后,症状才有所缓解。而在等待室外,孩子满脸无辜,似乎还在纳闷“自己哪里错了”。王先生的妻子无奈地对医生说道:“其实我也经历过很多次,心累、气到头疼,但真没想到老公会直接进急救室!”
这件事在家长圈子里掀起了一轮“全民大讨论”,其中不乏调侃:
“别气!你看别人家的爸爸都已经急救了,放宽心吧!”
“当家长的日子真是度日如年啊!”
然而,这些看似调侃的话语背后,其实透露着一个严肃的问题:教育压力的不合理增加,正在逐渐侵蚀家庭关系和家长的心理健康。近年教育界的专家提出,家长过度辅导孩子作业、追求完美的成绩单,会对孩子的心理成长带来不良影响。与此同时,这些压力也在反噬家长本身。
其实,辅导作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家庭小事”,它的背后牵涉着当代家长的心理健康问题。数据显示,近一半的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时会感到焦虑和无助。很多家长没有足够的教育专业背景,对教学方法不熟悉,但孩子一旦学不好,家长的自我责备和对孩子的失望常常交织在一起,演变为沮丧,甚至愤怒。
我们不禁想问,这种“作业焦虑”如何才能缓解?是家长要放下“别人家的孩子”这座大山?还是要反思我们的教育理念?答案或许并不简单。
在这场风波中,不少家长分享了自己的“放宽心”之道:
“我们俩都是985毕业的,可孩子数学40分。后来我想通了,孩子的兴趣是重要的,放弃无谓的高期待吧。”
“我家孩子成绩一般般,但我选择不强求,因为他有其他兴趣爱好。”
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教育的本质其实在于对孩子的引导和陪伴,而不是硬性灌输知识。然而,现实却又常常让人陷入困惑。到底什么才是“适度辅导”?
我们真的需要这样的“作业辅导”吗?
到结尾处,王先生也许已经意识到自己过高的期望对孩子和自己带来的压力。对他而言,这次急救室之行不仅是身体上的警告,更是对教育方式的深刻反思。通过这个事件,我们不禁感到教育路上的焦虑可能只是暂时的,而亲子间的情感却是长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