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晚报2024年07月12日版面
刘国栋。
刘国栋查看土豆储存情况。
刘国栋带领乡亲用知识和经验“智慧”种地。
进入七月以来,青岛降雨十分频繁,正值土豆收获的关键时期,在西海岸新区六汪镇的马铃薯种植基地,收获进入尾声,连日的阴雨却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我们结合天气预报,早早地将排水不好的地方收完,其他地方只要一停雨就可以收,加上和薯片品牌商对接沟通好,土豆一收上来直接进工厂加工,不需要储存,省事省力。”青岛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国栋说道。他是土生土长的六汪镇人,大学毕业回到家乡,接棒农业种植,和祖祖辈辈一样,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土豆之花。不同的是,他利用参加培训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智慧”种地,解放了双手,提高了产量,更是将土豆卖向了全球。
被母亲打动
他放弃了城市工作返乡
今年37岁的刘国栋从小成长在六汪镇,大学毕业母亲要求他回乡的时候,他“抗争”了很久。“我大学学的是机电一体化,可以说和农业毫不相干,毕业后在城市有了好的工作,所以对于回乡是各种不情愿。”刘国栋说,毕竟十年寒窗苦读就是要跳出农门,而母亲却硬要将他拽回农村,这番让人费解的“逆操作”让他刚开始很抗拒。
真正的转变是在刘国栋回家之后,他目睹了妈妈在地里的忙碌:每天凌晨两三点就要起床,收土豆的车早早等在田间地头,妈妈不是在收土豆、过磅、装车,就是在指导农民,每天忙到晚上十一二点才能回家,只能中午补个觉。“那一刻深深感受到了农民的辛苦和不易,也下定决心要好好做农业。”那一年是2012年,风华正茂的刘国栋像祖辈一样扑下身子,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着土豆之花。
学习种植技术
马铃薯种植版图扩一倍
为了迅速补上农业这堂课,2013年,刘国栋远赴甘肃、内蒙古海拉尔等马铃薯育种基地,实地学习种植技术。在甘肃,刘国栋和种植户同吃同住,收获的季节,他和农户一起每天凌晨两三点就爬起来到地里干活,一干就是八九天,一个白净的胖小伙,硬是被西北炽热的骄阳和繁重的体力劳动,锻造成了一名黑瘦的西北“原住民”。
2017年开始,刘国栋开始参加青岛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多类农民培训,在边实践边学习过程中,刘国栋凭借着灵活的头脑、开拓的精神、严格的管理,迅速将马铃薯的种植规模从6000亩扩展到了12300多亩,种植版图也从西海岸新区的六汪镇、王台镇、理务关镇、大场镇等辐射到了胶州、高密、安丘、诸城等市,合作的种植户从初期的20多户,最多时发展到了5000多户。
凭数据种地
产量每亩达5000多斤
随着辐射带动的农户越来越多,刘国栋成立了胶河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刚成立那会儿,农户都不愿意加入,认为制约太多,也担心土地的权属问题,后来我们探索建立起了‘田间生产档案制度、成员培训制度、财务独立核算制度’三项制度,开辟了订单收购保‘底金’、项目投资分‘股金’、吸纳务工领 ‘薪金’的三条渠道,从制度规范到报酬保障,让农户看到了我们合作的诚意,现在合作社发展社员158人。”刘国栋说。
为了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合作社采取“六统一”模式,即“统一种植要求,统一标准供种,统一时间播种,统一有机施肥,统一除草管理,统一收购标准”,让马铃薯种植实现了标准化。合作社在甘肃、内蒙古建立了1200多亩的良种繁育基地,利用甘肃、内蒙古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等气候优势,大大提高了马铃薯的固形物含量。
为提高马铃薯植株的成活率,头脑灵活的刘国栋一改过去种植户用草木灰拌种的办法,和百事公司合作研发出了菌肥拌种剂,让植株的成活率从85%提高到95%以上。为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刘国栋带领合作社成员推广使用了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全程智能化监测等技术,让看天凭经验种地变成了看手机凭数据种地,实现了马铃薯种植的精准化、智能化,马铃薯产量也从每亩2000多斤提高到了现在的每亩5000多斤,年总产量达到了24000多吨,合作社年销售额4400多万元,户均最低收益5万余元。
“现在种地不比从前,一切都实现了智能化,你看这款手机软件就能对2000多亩耕地的温度、墒情、微量元素、病虫害等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每七天一采样,根据实际情况给耕地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一机在手就让我们这些年轻的新农人实现了‘慧’种地!”刘国栋一脸自豪地展示着手机上一款名叫“耕简单”的智能种地软件。为了提高大家的种植水平,2017年,刘国栋还成立了农民培训学校,每年开展两次免费技术培训,邀请专家、技术骨干为农户上课,实地操练,截至目前,已培训学员600余人。
个大品质高
六汪镇土豆打入海外市场
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是市场的“通行证”。合作社产出的马铃薯个大、芽浅、表皮光滑、淀粉含量高,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采购商,经多方洽谈贸易,刘国栋与美国百事公司(中国)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每年向该公司提供马铃薯20000吨,实现了订单化生产,凭借着高品质将产品打入了欧洲等海外市场,一个个小土豆华丽变身成了能赚取外汇的“金蛋蛋”。“马铃薯是一种既可做蔬菜又可做粮食的农作物,在欧洲,马铃薯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主粮。据统计,全球马铃薯的市场需求量达到了300万吨,而目前,全球的种植面积仅有40万亩,产量100万吨,距离300万吨的市场需求尚有很大缺口,马铃薯的市场发展前景很广阔!”刘国栋说道。
为了确保马铃薯的出口质量,在黄岛区农业农村局和六汪镇政府的帮助下,2012—2022年,刘国栋先后投入了660万元,镇政府帮扶300余万元,建成了占地6000平方米的恒温库,库存量5000吨。“有了恒温库之后,既能保湿又能保干,在储藏、运输马铃薯过程中,就不必担心外界环境影响马铃薯的品质了,大大提高了合作社马铃薯的出口竞争力!”下一步,考虑马铃薯鲜果的保质期只有2—3个月,而马铃薯全粉的保质期达到了15年之久,刘国栋擘画着要开展马铃薯全粉加工业务,提高马铃薯的商品附加值。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从事马铃薯种植的这12年间,刘国栋凭借着开疆拓土的闯劲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将马铃薯产业发展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刘国栋也先后荣获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山东齐鲁乡村之星”“山东省双带农村致富青年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当选为青岛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荣誉傍身,也让刘国栋深切感受到了职责在肩的压力,“从事农业之初,满脑子想的就是怎么能赚钱,随着时间推移,我的心态发生了很大转变,现在,我想的是怎么能帮助更多的农民发家致富,百姓从事农业挣钱太难了,而我们的作用就是要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带领百姓‘土里掘金’,让种地有赚头,生活有奔头!”
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高静文 通讯员 江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