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库说|何仑:北京车展,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可怕?

观山车局说 2024-05-19 09:13:24

结果必然是一地鸡毛。

文|智库君

刚刚落幕的2024北京国际车展,堪称是中国汽车品牌的一场盛宴。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中国汽车业空前繁荣、笑傲全球,已经是盛赞爆棚了,无需加码。

而那些引发争议的问题则让人感到某种疑惑和不安,值得人们深入思考、未雨绸缪。比如,电车同质化内卷本来是汽车业界争议的一个话题,却因为北京车展上小米CEO雷军的一段话而广为流传。

雷军称,自己看完车展后“挺绝望的”,车圈的卷是在同质化卷,“你们这哪是在做产品,完全是在靠蒙”。车圈已经卷到了这种地步,连素有“卷王”之称的雷军都肝颤,这是什么情况?

本期智库说,对话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何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何仑

核心观点:

我在车展上碰到的车企高管,只要是熟人,都对眼下各种无底线的同质化狂卷深感忧虑和无奈。各路人马甭管有没有这个资源、有没有这个能耐,一窝蜂似地卷电车、卷冰箱沙发大彩电、卷800V、卷固态电池、卷1000甚至2000公里续航、卷空悬、卷高阶智驾、卷服务、卷设计、卷老板、卷吹牛、卷流量等等,无一不是卷字当头,先吹出去、搞出来、卷出去再说,你有的,我也要有,你牛的,我比你更牛,一个比一个遥遥领先。现实是,电车的同质化狂卷已经失控,将会按照它自身的逻辑不断演化,结果必定是一地鸡毛。虽然我们仍然会是电车第一大国,也可能出几个世界级品牌,但代价将是巨大的——各种过剩的相关资源无法利用,废旧电池难以回收,企业投入血本无归,坏账无人买单等等,还不包括消费者会有多大损失。或许正如卡夫卡所说:无论规则多么离奇荒谬不合逻辑,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遵守。因为遵守它,事后才会付出代价;不遵守它,立刻就会付出代价。总之,早晚都会付出代价。

智库君:您怎么看雷军的这段话?

何仑:我首先想到的是,雷总说这种话像是对电车同质化内卷很是不以为然,“这是别人搞的,与自己无关。”可是,小米SU7和保时捷Taycan全面对标了3年,“在每一个性能表现上都跟保时捷Taycan去死磕”(雷军语),连外观也要死磕,这就不算是搞同质化?

但仔细一想,SU7与Taycan还真够不上同质化。SU7在赛道上的媒体测试中屡次失控冲出跑道,没跑几圈刹车片就废了,零百加速时间、刹车距离测试数据与官方发布数据出入较大,AEB测试不过关等等,此外,还有新车翼子板脱落、漆膜脱落问题,这些都表明:小米是小米,保时捷是保时捷,20万就是20万,近百万就是近百万,二者压根不在一个层面上,想同质化都难。

智库君:但二者外观高度相似,连保时捷中国总裁柯时迈也说,“或许好的设计总是心有灵犀。”长相都差不多,这难道不是同质化?

何仑:很多人谈到柯时迈“心有灵犀”的说法,认为这是保时捷高情商、大格局的表现,但却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他后面的话:保时捷遵循品牌独特的设计美学以及“设计追随功能”的信条,在过去75年的历史中形成了鲜明的品牌辨识度。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一个是“设计追随功能”。这更像是一种质疑——你不过是在追随我的外观设计,但有和我水平相当的功能吗?另一个是“鲜明的品牌辨识度”。这更像是一种指责——你非把自己打扮得跟我一样,这不是毁我的辨识度吗?

再后面的话更是意味深长,“我们期待适用同等标准甚至更高要求的企业与我们进行公平、公正、诚实、合法的良性竞争。”所谓“适用同等标准甚至更高要求的企业”包括还是排除了小米,你就想吧。

智库君:是不是说保时捷高情商、大格局的背后是老大的不情愿和无奈?

何仑:这是人之常情。但“心有灵犀”一说似乎为抄袭开了绿灯。其实保时捷早就是外观抄袭的热门标本了。但这样抄下去,结果会不会是你像保时捷,我比你更像保时捷,你我他都是保时捷,也都是SU7,满城尽跑保时捷?保时捷还会 “心有灵犀”吗?

智库君:不管怎样,让雷军感到“挺绝望的“同质化内卷,也的确是事实。您看这种同质化内卷到底有多严重?

何仑:这次北京车展上,我抽空和网通社一位汽车编辑一起看了一些新车。这小伙对各品牌新车了解挺多,还是个业余修车师傅。看车过程中,他一会跟我说这款外观是抄谁的,一会说那款底盘是抄谁的,一会说这个尾灯是抄谁的,一会说那个腰线是抄谁的,总之就是各种的抄,只要这种设计好卖,无论是框架的,还是局部的,就只管抄,抄得明目张胆、酣畅淋漓、美轮美奂、不亦乐乎。如果就是这样抄来抄去,想不同质化都难。

我在车展上碰到的车企高管,只要是熟人,都对眼下各种无底线的同质化狂卷深感忧虑和无奈,虽然还不至于像雷总那样“挺绝望的”。各路人马甭管有没有这个资源、有没有这个能耐,一窝蜂似地卷电车、卷冰箱沙发大彩电、卷800V、卷固态电池、卷1000甚至2000公里续航、卷空悬、卷高阶智驾、卷服务、卷设计、卷老板、卷吹牛、卷流量等等,无一不是卷字当头,先吹出去、搞出来、卷出去再说,你有的,我也要有,你牛的,我比你更牛,一个比一个遥遥领先。

悲催的是这种状况正不断加剧,而且还看不到尽头。我担心的是,北京车展狂卷盛宴过后,会不会满桌残羹剩饭、一地杯盘狼藉,不可收拾?

智库君:表明上看,这些车企老总面对面时都在相互夸赞对方,一家人、在一起、学习、致敬之类的。

何仑:表扬与自我表扬,是一种特色传统,正如批评和自我批评一样。无论这种表扬或批评在多大程度上是认真的,下面的问题是必须认真回答和对待的。

一个是,印象中除两个品牌盈利外,其他新能源汽车品牌长期以来一直都在亏损,有的品牌亏得厉害。但还是有那么多企业义无反顾,非要挤进一个亏损的产业,在那里玩命狂卷,为什么?就因为背后有政府基于各种考虑给与的各种支持,也少不了那些看好政府支持的资本相助。

另一个问题是,这么多品牌搞出同质化的电车,却都坚称是全栈自主研发,貌似个个都是发明大家,都可比肩特斯拉。但这反而说明这些车的技术配置门槛很低、很通用,或者来路不明,谁都可以玩,只要你敢它们往自己的新车上招呼,而且速度敢比别人快,敢拿用户当小白鼠。

如果就是这样卷来卷去,实在卷不出花样了,最后只能卷价格,价格卷不动了,就卷偷工减料,卷“科技与狠活”,卷供应商、卷破产,最终看谁背后的地方政府和资本能卷得起、撑得住,而消费者最终不过是自以为占了便宜的韭菜而已,他们一天到晚被各种遥遥领先忽悠着,处在一种半催眠、半迷信的状态中,忘记了一些基本常识,比如一分钱一分货、慢工出细活、萝卜快了不洗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贪小便宜吃大亏……

搞清楚了这两点,你会看到,这种同质化内卷与正常的良性竞争无关,这叫恶意竞争。

智库君:您认为这样狂卷下去结果会怎样?

何仑:从一哄而上,到一哄而下,在国内一些行业以往的发展过程中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现实是,电车的同质化狂卷已经失控,将会按照它自身的逻辑不断演化,结果必定是一地鸡毛。虽然我们仍然会是电车第一大国,也可能出几个世界级品牌,但代价将是巨大的——各种过剩的相关资源无法利用,废旧电池难以回收,企业投入血本无归,坏账无人买单等等,还不包括消费者会有多大损失。

当然,这是以后的事。或许正如卡夫卡所说:无论规则多么离奇荒谬不合逻辑,大多数人都会毫不犹豫的遵守。因为遵守它,事后才会付出代价;不遵守它,立刻就会付出代价。总之,早晚都会付出代价。

不同的是,事后付出的代价会更大!

智库君:除了同质化狂卷外,您对这届北京车展还有哪些深刻印象?比如,哪款新车?

何仑:印象深刻的新车?抱歉,我一时想不起来。

有一点印象深刻,就是一个“闹“字。这哪里是顶级国际车展,就是一个人声鼎沸的低端大卖场,墙边、墙角处,还有一些过道,尽是吃盒饭的。虽然在绝大部分时间里,我都是在室内与车企高层一对一沟通,但在走访不同品牌的过程中,还有抽空看车时,总是被各路网红直播干扰,主持风格要么歇斯底里、要么夸张而非专业,让人避之不及。此外,还有一些明显培训不足的新车讲解员总是执着地要给你洗脑,一本正经且不知趣。幸好,我还没有碰上车企或非车企网红老板被摄像群前呼后拥的大场面,如果我像某媒体节目主持人那样,被开道的保镖从后面粗暴推搡,那么以我的性情,大概率是要发生冲突的。

还有,脑残的交通管制,迫使你要走1.5到2公里,才能接近或离开展馆,这虽然是老问题了,但依然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忍受,特别是与其他顶级国际车展相比。

综合起来,本届车展被有些媒体称为史上“最差北京车展”,一点也不冤枉。

往期链接:

智库说 | 安庆衡:反思北京车展,下个十年谁能走下去?

智库说 | 董扬:液态和固态电池将长期并存

智库说 | 日系车企联手中国大厂背后说明什么?

智库说 | 吴松泉:新能源快速替代燃油车背后的三大风险

智库说 | 董扬:从小米造车到北京汽车工业的思考

智库说 | 梅松林:中德汽车有必要在全球范围内加大战略合作

智库说 | 金伟华:内卷无意义、雷军的使命更厚重!

小米造车启示录 | 梅松林:小米是一个相对均衡的六面战士

小米造车启示录 | 刘小稚:固定打法击穿盈亏平衡点!

智库说 | 吴松泉:便利汽车消费,还有哪些“堵点卡点”?

智库说 | 张君毅:用户和生态也是“双刃剑”

智库说 |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余宁:小米汽车最大的优势是雷军

智库说 | 刘小稚:小米汽车最大的劣势在制造端

智库说 | 梅松林:小米汽车不太可能一击就中

智库说 | 何仑:“电动车孤岛”关键是怎么个“孤”法

智库说 | 崔东树:新能源价格战对消费者购车促进分析

智库说 | 吴松泉:中国汽车出海需要直面五大差距

智库说 | 梅松林:卓越的创业者在争议中自我突破

智库说 | 安庆衡:MEGA遭遇网暴不代表理想不行了

智库说 | 钟师:中国市场变成“电动车孤岛”的逻辑是成立的

智库说 | 左延安:避免恶性竞争不断升级,以至在国际竞争中后劲乏力

智库说 | 张君毅:不存在电动车孤岛的说法

智库说 | 付于武: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电动化智能化转型不动搖!

智库说 | 梅松林: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成长最有效的方式是“外卷”

智库说 | 崔东树: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汽车解析

智库说 | 董扬:应该鼓励和支持中国动力电池产业走出去

智库说 | 崔东树:对新能源车绝不应该悲观

智库说 | 赵福全:关于“新汽车、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本质的再认识(下篇)

智库说 | 赵福全:关于“新汽车、新物种、新业态、新模式”本质的再认识(上篇)

智库说 | 何仑:车圈里的“嘴炮”与“唱衰”

智库说 | 中汽研:2024中国汽车政策之十大洞见

智库说 | 崔东树:2023年12月中国汽车出口市场分析

智库说 | 何仑:“国产保时捷”牵出车史旧案

智库说 | 钟师:全球汽车行业迎来又一次大转折

智库说 | 董扬:有幸正在经历世界汽车产业的第四次大变革!

智库说 | 安庆衡:产销突破3000万辆不等于形势一片大好

智库说 | 原诚寅:《国家汽车芯片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成为自主芯片上车应用支撑依据

智库说 | 陈玉东:CES,回到四年前!

智库说 | 崔东树: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4000万辆将是趋势

智库说 | 陈玉东:小米汽车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做好新车交付

智库说 | 董长征:主流车企转型的困难与机遇

智库说 | 沈进军:对小米汽车的渠道模式持开放心态

智库说 | 董扬:应继续支持短里程纯电动汽车发展

智库说 | 何仑:华为车BU成不了博世

智库说 | 华为长安战略合作升级,“智驾马拉松”中国战略性加速!

智库说 | 钟师:智能化正在重新定义汽车

智库说|张君毅:中国汽车出海,三大底层逻辑、八大重要趋势

智库说|郑赟:中国汽车增长换“道”、生态变“法”、盈利有“术”

智库说 | 何仑:从零跑到蔚来,电车出海不应单打独斗!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价格战”扰乱市场秩序,经销商与主机厂关系需要重塑!

智库说 | 董扬:储能电池发展是长跑

智库说 | 何仑:威马坏了造车新势力一锅汤?

智库说 | 董扬:对欧洲新电池法的三个认知与三点建议

智库说 | 何仑: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反补贴调查仅仅是个开始!

智库说|何仑:中国汽车,“在一起”麻烦多!

智库说 | 吴松泉:关于新时期汽车产业中外合作的几点思考

智库说 | 探寻汽车合资新时代:从东风日产二十年看合资车企翻盘的机会和挑战

智库说 | 付于武:中国汽车要做出世界性的企业、国际化的品牌

智库说 | 从华晨宝马成立二十年,看中国汽车合资的过去与未来

智库说|赵福全:汽车供应链管理理论需要重构!

智库说 | 沈进军读新政:十四年打通所有堵点,中国二手车市场会迎来大爆发

智库说 | 对话安聪慧:极氪如何突围?

智库说 | 安庆衡:碳达峰目标为结束汽车业粗放式发展设定了时间表

智库说|六大维度看透小米造车

智库说 | “十四五”汽车税收改革至关重要

智库说丨三论自主品牌二次冲高:中国汽车在疫情洗礼下悄然质变

智库说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特斯拉无人可以复制

智库说 | 自主品牌二次冲高:风口虽至,警惕盲目跟风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现阶段自动驾驶谈盈利是伪命题

智库说|新能源汽车“铁三角”,坐标中国合肥!

智库说救市 | 付于武:给限购松绑,需要城市交通管理升级

智库说救市|安庆衡:放开限购可以分为六个层次

智库说|罗兰贝格郑赟:蔚来“补短板”的难度比特斯拉更小

智库说|王秉刚:给补贴退坡后的中国电动车十个建议

智库说丨安庆衡:对中国电动汽车发展应充满信心

智库说 | 沈进军:汽车存量市场时代,需提高置换率拉动新车销售

附:中国汽车三十人智库专家成员(排名不分先后)

付于武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王秉刚 国家电动乘用车技术创新联盟技术委员会主任

安庆衡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原北汽集团董事长

左延安 前江淮汽车董事长

赵福全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

董 扬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理事长、中国电动车百人会副理事长、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席理事长、德载厚资本董事长

沈进军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会长

赵 英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

陈玉东 博世集团董事会中国事务顾问、资深汽车专家

林 雷 大钲资本合伙人、董事总经理

梅松林 汽车行业资深分析师

何 仑 网通社汽车研究院院长

钟 师 资深汽车媒体人

张君毅 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亚太区汽车与工业品业务负责人

刘小稚 亚仕龙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徐向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国家乘用车自动变速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蔡 蔚 教育部汽车电子驱动控制与系统集成工程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哈尔滨理工大学头雁教授、精进电动创始人

吴松泉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资深首席专家

施雪松 腾讯车联副总裁、南京隼眼电子科技有限公司CEO

顾剑民 法雷奥集团中国区CTO

崔东树 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

郑 赟 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全球高级合伙人

杨殿阁 清华大学学科办主任、车辆与运载学院首任院长

徐大全 博世(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

朱西产 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技术研究所所长

原诚寅 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

金伟华 华登国际风险投资合伙人

余 宁 众擎资本管理合伙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