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的故事》大结局:哥哥暗恋小15岁的玫瑰,你看懂了多少?

包包好啊 2024-09-23 01:23:37

确定这篇选题前,我想大概率会招来一片怀疑声,再不济这篇文也会被限流。但对于一个影评号而言,总要写出一些表面背后的隐藏点。

原著中,玫瑰比黄振华小15岁。

小男生追求玫瑰的时候,黄振华刚读完建筑。

剧里兄妹俩的年龄差距没那么大,但是黄振华的人设可是个宠妹狂魔。

追求玫瑰的小男生,他会把关;打来的电话,比家长询问得还仔细;玫瑰每次交往一个男友,他都带着批斗的态度,除非发现对方真的对她很好。

黄振华对这个妹妹的费心程度,几乎就像老父亲对闺女,事事得操心,稍不留神就怕整出幺蛾子。

虽说玫瑰带着主角光环,但是黄振华和苏更生相处时,两人80%以上的话题,基本都是围绕玫瑰。

这一点不管在剧中还是在原著里,都有体现出来。

在剧中,黄振华对玫瑰的的好,就是单纯的兄长情谊,是个操心的大哥。

但是在原著中,有一条暗线,黄振华的内心活动,就没那么单纯了。

原著中开篇就是以哥哥的视角讲述讲述,且每次把玫瑰的美讲的很细致。玫瑰随意的姿势,在对方眼里却是一幅画。就像玫瑰在沙发上时,他会细心地欣赏。对,是欣赏。

玫瑰长发漆黑,瀑布一般垂下,手正搁在额头上,手指纤长,戴着去年送她的指环,指甲是贝壳一般的粉红。

认真讲,当时看到这,停顿了一下,自己先怀疑起来:我是哥哥审视妹妹的视角吗?是不是观察得太细致入微了。

继续看下去,还有更细腻的。

原著中的文字是:

玫瑰额角有细发,皮肤被晒成太阳棕,这种蜜糖般的颜色,看上去有说不出的舒服。

我这小妹真的无处不美,倘若我不是他大哥,不知感觉如何?

当时愣了几秒,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这真是一个兄长的正常想法?

同样是家有兄弟姐妹的人,代入了一下。

我发现,哪怕我化三个小时的妆,穿上最美丽的衣服,在兄弟眼里,还是奇丑无比,膀大腰圆的李逵。

从进化心理学讲,有一个熟悉性效应:就是家人之间,或者任何熟悉的关系里,看久了就觉得习以为常了。

就像再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觉得很一般。

带着不理解黄振华的视角,看完原著,发现每一次他眼里的玫瑰,都是一个男人看女人的视角。

这个问题,其实在1986年,香港导演杨凡拍的《玫瑰的故事》电影版,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同样是原著拍摄,当时由周润发和张曼玉主演,但是影片中黄振华和傅家明是同一个人饰演。

这样想大概就明白了,哥哥是对玫瑰无微不至的人,傅家明是她生命中的灵魂伴侣。当两个人重合成一个人,才是亦舒心中完美男人的样子。

在近段时间这部剧热播后,有一家杂志专门采访了《玫瑰的故事》的编剧李潇。

采访者刁钻地提问:86版本中,周润发分饰两个角色,是不是暗示故事文本里有“骨科”(网络用语,兄妹 恋)情结?

李潇是这样回答的:

我只能说杨凡导演是很懂师太的,也有超强的解读能力。

在电影版中,大胆地让周润发出演玫瑰生命中重要的两个人,等于说比较隐秘、把不确定的文学性公然于众。到了电视剧版,这种很私人的文学性情结就没办法拍出来,大多数观众也不会接受这种挑战。

看完编剧李潇的回答,坐实了自己之前的猜想。

与电视剧相比,电影的情节,单纯明朗了很多。

只是不管哪条暗线,其实都是虚构的故事,大可不必上升到道德方面。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