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是不是最好的?"主持人话音刚落,王晶就毫不犹豫地回答:"是,是从来都是。"这段发生在《圆桌派》节目上的对话,让不少人唏嘘。
谁能想到,曾经因创作理念不合而分道扬镳的两个人,最终会用这样的方式给对方一个交代。
回到90年代,王晶和周星驰这对黄金搭档,就是香港电影票房的绝对保障。从《赌侠》到《千王之王2000》,他们的合作横跨整整十年。
那时的星爷,在王晶眼里还是个"毛头小子",但已经展现出了惊人的喜剧天赋。谁曾想,这对天作之合最终会因为一部《百变星君》,画上意味深长的顿号。
要说这事儿,还得从1995年说起。那年的周星驰,可真是经历了一场"过山车"。从神坛跌落,新成立的公司破产,甚至不得不暂时放下自己的创作理念,主动找上王晶合作。
你说这事儿多戏剧性,曾经风光无限的喜剧之王,居然沦落到要放下身段求合作。但在那个时候,也确实只有"快枪手"王晶,才能给星爷指一条明路。
《百变星君》就这样诞生了。王晶开出的条件很简单:"合作可以,但拍什么得听我的。"换做平时的周星驰,肯定是不会答应的。
但那会儿,他是真的没得选。从一个创作自由的导演,重新回到被人指手画脚的演员,这种落差,恐怕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
不过说来也是有意思,虽然这是一部充满妥协的作品,但偏偏在里面埋下了不少周星驰后来成名作品的"梗"。比如那个后来被他玩出新花样的"丑小鸭变天鹅"桥段,最早就是在《百变星君》里试水的。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说,这不就是个"英雄落魄"的老套故事吗?但别急,真正的戏码还在后头。
谁能想到,1992年还是"周星驰年"的香港影坛,短短三年后就上演了这么一出"神坛陨落"的大戏?要说这事儿,就不得不提那部后来被奉为经典的《大话西游》。
当时的星爷找上了刘镇伟合作,两人雄心勃勃要拍一部不一样的港片。可谁知道,这部现在被奉为"神作"的电影,在当年却是彻底的票房滑铁卢,连投资成本都没收回来。
啥叫"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就是了。星爷刚成立的电影公司,就这么稀里糊涂地破产了。
你以为这就完了?不不不,故事才刚刚开始。不甘心的刘镇伟想着东山再起,又拉着星爷拍了部《回魂夜》。结果呢?这部电影比《大话西游》亏得还要惨。
这下可好,刘镇伟心灰意冷,直接选择暂别影坛。而星爷呢,也被外界贴上了"江郎才尽"的标签。
那会儿的香港娱乐圈可不太平。大家都在议论纷纷:周星驰是不是真的过气了?他的无厘头已经不好笑了?甚至有人说,他就是被自己的成功给害了,太想追求艺术,反而忘了观众想看什么。
说实话,那段时间对星爷来说,确实是人生最难熬的日子。从前万人追捧的"喜剧之王",突然间变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你能想象吗?一个导演,眼睁睁看着自己的作品在市场上失败,还要承受公司破产的压力,这种滋味,怕是比吃了苦瓜还要难受。
但有意思的是,正是这个至暗时刻,反而成就了后来的经典。要不是这一波接连的打击,可能就没有后来的《食神》,也不会有那部让星爷重返巅峰的《少林足球》。
娱乐圈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角在哪里。刘镇伟的离开,周星驰的低谷,都在暗示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但同时,这也是一个新起点的开始。只是那会儿的他们,谁也没想到,这些"滑铁卢"的作品,日后会成为多少人心中的经典。
要问这故事后来怎么样了?且听我接着给你道来......
都说富贵险中求,但周星驰这次是真的被逼到墙角了。连续两部电影的惨败,让他不得不放下身段,主动找上了王晶。
说实话,这事放在以前,打死他也不会干。
王晶是谁?那可是香港影坛出了名的"快枪手",几天就能写出一个剧本,拍电影就跟批量生产似的。在他眼里,拍电影就是一门生意,不赚钱还拍个啥?这思路跟周星驰的"艺术追求"简直是两个极端。
但不得不说,王晶是真懂市场,他太清楚观众想看什么了。
"合作可以,但拍什么得听我的。"王晶开出的条件简单粗暴。你别说,这话说的虽然直,但确实戳中了问题的关键。
那个年代的观众要的是什么?不要太超前,也不要太悲伤,就要实打实的搞笑。
就这样,王晶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写出了一个从头笑到尾的剧本。虽说导演是叶伟民,但《百变星君》从开头到结尾都是王晶的风格:马桶弹飞、厕所爆炸,满满的"屎尿屁"元素。
啥?你说这太低俗?但观众就吃这一套啊!看到这些生活化的桥段,观众笑得都快岔气了。
王晶还玩了一手"致敬"大法。星爷在酒吧跳的热舞是致敬《低俗小说》,大反派的造型学《机械战警》,博士的造型来自爱因斯坦,连杨婆婆都是致敬了当年香港电视广告里的黄老太。
这些元素东拼西凑,愣是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但周星驰是谁?他可是从演员变导演又变回演员的主儿。对电影品质的要求能不高吗?拍摄现场,他一眼就能看出道具质量不行,可王晶却说这些都是从国外运回来的。
面对这种情况,星爷只能一遍遍地沉默。没办法啊,现在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就这样,《百变星君》只用了短短一个月就拍完了。最后拿下3500多万票房,总算是让星爷松了一口气。但这口气还没喘匀呢,王晶就要拿走大部分票房分红。
这事儿让星爷心里特别不是滋味,从此对王晶多了一层说不清道不明的隔阂。
这么说吧,《百变星君》就像是一剂救命良药,虽然苦,但确实救了周星驰一命。
其实周星驰和王晶的矛盾,早在《九品芝麻官》的时候就埋下了伏笔。那会儿的星爷已经不是从前那个唯唯诺诺的演员了,对电影的掌控欲可以说是与日俱增。
不管是台词细节还是剧组道具,都要亲力亲为。表面上王晶不说啥,但心里早就认定星爷这是要"谋权篡位"啊。
要说这两位大佬的创作理念,简直就是两个极端。王晶追求的是快准狠,电影就是要赚钱,不赚钱那还拍什么电影?而周星驰呢,他要的是精益求精,每个细节都得完美。
这不,《百变星君》拍摄期间,就因为道具质量的问题闹出了不少笑话。星爷一看道具就直摇头:"这质量也太差了吧?"
王晶呢,直接来了句:"这可都是从国外运回来的!"
好家伙,这话说的,连场务都忍不住在一旁偷笑。但星爷能说啥?只能一次次地沉默。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票房分红这个老大难问题。《百变星君》好歹收了3500多万,但大头都被王晶拿走了。你说这事儿搁谁身上都难受啊!更别说周星驰这种对艺术有追求的人了。
王晶是什么人?他可是出了名的商业片专家。在他眼里,观众喜欢看什么,他就拍什么。但周星驰不一样,他想拍出真正有质感的电影。
这种理念上的冲突,就像一堵看不见的墙,把两个人越推越远。
其实仔细想想,这种矛盾挺可悲的。一个是不愿意在商业面前低头的艺术追求者,一个是深谙市场规则的商业大师。他们本可以优势互补,却因为理念不合而渐行渐远。
但不得不说,正是这种碰撞,给香港电影留下了独特的印记。王晶教会了周星驰如何在商业中求生存,而周星驰则用自己的坚持,证明了商业片也可以有艺术追求。
说到底,《百变星君》虽然是一部妥协之作,但也给了周星驰一个重要启示:原来电影还可以这么拍!别看王晶东拼西凑的创作方式看起来不够"高大上",但这部电影里的很多尝试,后来都成了星爷的制胜法宝。
最明显的就是那个"丑小鸭变天鹅"的桥段。还记得梁咏琪在片中是怎么从戴眼镜的"钢牙妹"变身女神的吗?这个点子在《食神》和《少林足球》里被玩出了新花样。
《百变星君》里的致敬桥段也很有意思。王晶让周星驰在酒吧跳的热舞比《低俗小说》原版还要疯狂,电影结尾的造型玩起了《机械战警》的梗,连徐锦江扮演的博士都是化身爱因斯坦。
这些看似乱炖的元素,愣是让电影变得更接地气了。
这么说吧,这部电影就像是周星驰的一个转折点。拍完它之后,星爷又开启了自己的冒险之旅。这回可不一样了,他拍出了《食神》,一举证明自己依然是那个叫好又叫座的"喜剧之王"。
当然,星爷也不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人。后来王晶为了捧红张家辉,找他来当绿叶演《千王之王2000》,他二话不说就答应了。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在周星驰面前,连主角张家辉的光芒都被压了下去。这事儿,连王晶都不得不承认。
所以你看,《百变星君》这部电影,虽然过去了20多年,但它的意义远不止是救市之作那么简单。它见证了两个不同理念创作者的碰撞,也成就了周星驰后来的经典套路。
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有时候最大的突破,反而来自于最无奈的妥协。
这不就是娱乐圈的真实写照吗?没有永远的对手,也没有永远的低谷。正如王晶在《圆桌派》上说的那句话:"人们总是因为某些事渐行渐远,但曾经的美好却不会一笔勾销。
王晶 谷德昭 李力持
现在的周星驰和王三日再拍不出稍有深度嚼劲的剧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