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断“导火索”,分布式光伏安全指南来了!

北极深度 2024-12-24 19:04:41

截至2024年9月底,我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达到3.4亿千瓦,即将占据光伏总装机的“半壁江山”。分布式光伏项目数量多、布局分散、周边环境复杂,安全管理难度较大。更为紧要的是,分布式项目更贴近用户,一旦发生起火事故,不仅波及人身、财产安全,还会威胁到公共安全。因此,提前预防、及时消除隐患,是保障光伏安全的关键。

分布式光伏安全,标准先行!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电站起火事故偶有发生,引发各界关注。2021年,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分布式光伏发电安全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见稿)》,要求各有关单位要抓紧梳理分布式光伏发电安全生产政策文件和标准体系,针对性开展相关政策文件和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

尽管各地已出台了多项光伏安全的相关标准,但由于对实际需求不甚明确,相关标准的有效性不足,导致电站的实际监测能力和安全防护水平参差不齐,亟需专业的标准做指引。

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表示,光伏安全标准编制的总体目标是“定得好、用得上、管得住”,既有助于引领企业更加注重安全,也可为行业提供监管“抓手”。

前不久,鉴衡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了北京市《建筑光伏消防技术规范》的编制工作。据介绍,《建筑光伏消防技术规范》按照消防管理流程及建筑光伏的既有形式和特点,实现全范围、全过程、全要素覆盖。

与现行光伏发电专用标准对比发现,消防要求为通用消防标准的延伸,侧重于材料防火性能、消防器材配置等方面要求,对事故根因、故障保护等方面要求不够系统和完整。而《建筑光伏消防技术规范》各过程并重,补充、完善、突出根因控制和故障保护。

不仅如此,《建筑光伏消防技术规范》在现有标准的基础上,以消防过程为主线,进行了系统串接和适合性修补、完善。例如,在故障保护系统设计时,要考虑消防人员的人身安全;在电站设计、运行和故障信息的保存方面,要考虑火调的需要;此外,规范还增加了组件燃烧和耐热性能要求;对火灾种类和危险等级的界定及消防设施的配置。

上述专业性、细节性的标准设置,对有效解决分布式光伏安全痛点提供了重要指引。

切断电气安全“导火索”

“消除隐患,预防灾患”是消防工作的首要任务,分布式光伏消防安全属于系统性工程,需要体系化标准作支撑。纪振双介绍,综合考虑消防链条中的作用、复杂程度及安全成本,编制组将《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消防安全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直流侧电气安全故障监测与响应》(以下称“监测规范”)作为序列标准的重中之重。

分布式光伏直流侧呈现安全隐患点多、故、杂的特点,前期的故障监测与响应是阻断光伏电气火灾诱因“导火索”、避免演进为火灾事故的关键。“监测规范”将消防安全故障细分为电弧故障、绝缘故障、故障电流、过热、过电压五大类,并围绕上述故障的监测与响应规定了技术要求。

“监测规范”的编制亮点在于,分级设防,明确电气安全设防等级及相关技术要求。其中,“L3”等级为现行标准中的适用要求,“L4”等级为标准中未规定或标准应用有效性不够时,增加、加严某些要求;“L5”等级则按全场景应用的未来目标,进一步增加、加严某些方面要求。如“L5”等级要求,对各类故障(含细分类型)不存在保护盲区,对各类可能引发火灾事故的故障要实现检出率100%、保护装置正确响应率100%、保护装置动作后,现场无任何灾患情况发生;同时电弧故障、绝缘故障、过电流要达到“L5”中的控制指标要求。

更具指导意义的是,“监测规范”将防护等级与应用场景火灾危险性对应,有助于业主在项目建设之初有效规避安全风险,防患于未然!根据“监测规范”,所有场景不应低于“L3”的配置和管理要求;高风险场所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不应低于“L4”的配置和管理要求;在火灾危险性为甲类、乙类建筑物上安装光伏发电系统,不应低于“L5”的配置和管理要求。

整体来看,“监测规范”以应用主导、目标引导和问题导向为原则,基于现状、瞄准未来、适度超前,有助于引领行业安全标准升级。

除行之有效的标准外,智能化技术是实现电站主动安全,消除隐患、预防灾害的关键手段。近几年,头部企业更加注重安全防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华为智能光伏针对工商业场景提供的优光解决方案,采用优化器适配150kW光伏逆变器,可实现并网过程中15ms切断对地故障,0.5s自动切断电弧,30s内将电压由1100V降至30V以下,确保电站及人员安全。

分布式光伏健康发展任重道远,维护消防安全需要多方协同。对此,纪振双呼吁,光伏行业应加大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电站“控隐患、防灾患”中的应用,尽早实现分布式光伏全场景应用;同时,消防部门在职责范围内工作前移,倒推分布式光伏安防水平的提升。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