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与赫梯(二):《战车大比拼:谁才是古代战场的“猛兽”?》

灵感涌社会 2024-12-16 08:57:09



各位看官老爷们,大家好!上期带领大家了解了一下埃及的起源,以及它那引以为傲的战车部队。但其实同时期拥有战车部队的不仅仅是埃及,还有小亚细亚的赫梯,那么本期我就带大家来对两种战车做一个大比拼。

一、古埃及战车的构造与特点

古埃及战车的构造凝聚了当时高超的工艺智慧,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实用性与适配性。

车架结构:古埃及战车的车架堪称是一件精心雕琢的木工杰作。工匠们会在广袤的尼罗河流域周边挑选质地坚韧且轻便的木材,像柽柳木等就是常见的选材。这些木材经过长时间的晾晒、风干等处理工序后,被精心打造成为战车的车架主体。车架整体呈现出规整的长方形框架模样,其长度大约在2.5米至3米之间,宽度则维持在1.2米至1.5米左右,这样的尺寸设计既保证了战车的稳定性,又不至于过于笨重影响机动性。在车架的连接环节,古埃及工匠们运用了极为精湛的榫卯结构工艺。他们将榫头与榫眼精准契合,再辅以动物胶等天然黏合剂进行加固,使得整个车架浑然一体。这种连接方式的精妙之处在于,当战车在颠簸的战场上疾驰时,能够有效地缓冲来自地面的冲击力,最大程度减少车架各部件之间因震动而产生的松动或损坏,从而确保战车在长时间的行军和作战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结构完整性,为车内人员提供相对平稳舒适的驾乘环境。车轮设计:车轮作为战车的关键移动部件,古埃及人在其设计上也是煞费苦心。车轮的直径普遍较大,通常可达1.2米至1.5米左右,如此大的直径使得战车在跨越诸如沙漠、荒原以及那些布满石块和坑洼的古战场地面时,能够较为轻松地保持平稳前行,减少颠簸。轮缘部分的宽度被特意加宽,一般能达到15厘米至20厘米,这样的宽度增大了车轮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有效分散了车身的重量,极大降低了车轮陷入松软沙地或者泥泞地带的概率,确保战车即使在复杂路况下也能畅行无阻。再看车轮的辐条,数量大多设定在6到8根这个区间内。这些辐条的粗细适中,均匀地分布在轮毂与轮缘之间,它们犹如桥梁一般,将车轮所承受的来自车身、人员以及武器装备等重量合理地分散开来,承载着整个战车的运行压力。而且,辐条的排列角度和形状都是经过反复试验和优化的,在战车行驶过程中,辐条能够随着车轮的转动顺畅地进行工作,尽可能减少能量的损耗,让马匹能够以相对较小的拉力带动战车快速前进,从而充分发挥出古埃及战车在速度方面的优势。马匹配备:古埃及战车在马匹的选择和配备上有着严格的标准。通常选用的是埃及本地驯化的优良马种,这些马匹经过长期的选育和训练,具备了出色的耐力和速度。它们身材矫健,肌肉发达,肩部宽阔,能够为战车提供稳定而强劲的牵引力。每辆古埃及战车常规配置为两匹马牵引,对于这两匹马的训练更是重中之重。驭手们会通过长期的磨合,让马匹熟悉各种指令,如加速、减速、转弯等,确保它们在战场上能够与驭手配合得天衣无缝。缰绳的材质多为坚韧的皮革,经过鞣制加工后,既柔软又牢固,便于驭手灵活操控马匹的行动方向和速度。马具方面,除了常规的辔头、嚼子等部件外,还会配备一些装饰性元素,这些装饰虽然有美观的考量,但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功能性,比如有的装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缰绳缠绕等问题。为了保障马匹在战斗中的安全,古埃及人会给它们披上精心制作的马铠。马铠一般采用皮革为基底,上面镶嵌或者缝制有金属片,重点防护马匹的颈部、胸部以及腹部等要害部位。这样的马铠不仅可以抵御敌方箭矢、标枪等远程武器的部分伤害,还能在近距离交战中,防止敌方步兵或战车的兵刃对马匹造成致命伤,使得马匹能够在枪林箭雨中依然保持良好的作战状态,持续为战车提供动力。车厢设计:古埃及战车的车厢相对小巧精致,它主要是为一到两人的乘坐而设计的。车厢底部铺满了柔软且厚实的垫子,这些垫子通常是用亚麻布包裹着羊毛或者干草制成,能够有效减轻车内人员在行驶过程中所感受到的颠簸,让他们可以更专注地投入战斗。车厢的四周设置了一圈木质栏杆,栏杆的高度大约在半米左右,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挡来自侧面和前方的敌方攻击,为车内人员提供基础的防护,又不妨碍车内人员的视线以及他们使用武器进行作战。车内配备的武器装备种类丰富,弓箭是最主要的远程攻击武器,古埃及的战车兵会携带特制的复合弓,其射程较远,威力也不容小觑,搭配的箭矢则有着尖锐的箭头和轻便的箭杆,方便快速射击。此外,还会配备一些标枪,标枪的枪杆通常用坚硬的木材制成,枪头有的是青铜材质,锋利无比,可用于近距离投掷攻击敌人。同时,车内人员还会手持盾牌,盾牌一般呈圆形或者椭圆形,表面覆盖有皮革,中间有坚固的木质骨架支撑,在防御敌方箭矢和近战攻击时能发挥重要作用。这些武器装备在车厢内都有专门的放置位置,比如弓箭会放置在便于取用的一侧,标枪则整齐地排列在另一边,盾牌可以挂在栏杆上,确保车内人员在战斗的紧张时刻能够迅速、准确地拿到所需的武器进行攻防操作。

古埃及战车凭借其这种轻便灵活、速度较快的特点,在广袤的战场上能够自如地进行快速机动,通过远距离的弓箭射击来有效地骚扰和打击敌人,成为古埃及军队在对外征战中的得力作战工具。

二、赫梯战车的构造与特点

赫梯战车同样有着别具一格的构造,展现出了其独特的军事工程智慧,在诸多方面与古埃及战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车架结构:赫梯战车的车架选材极为考究,他们会从周边山脉中寻找那些质地坚硬、纹理细密的木材,比如橡木等,这些木材本身就具有很强的抗压和抗折性能。在木材加工之前,还会经过特殊的浸泡、烘烤等处理工艺,进一步增强其坚固性和耐用性。车架的整体造型宽大厚实,长度大约在3米至3.5米之间,宽度能达到1.5米至2米左右,相比古埃及战车的车架尺寸更大。这样宽敞的车架结构为车内乘员提供了更为充裕的活动空间,同时也使得战车在整体上显得更加稳重。车架的关键部位,如与车轮连接的地方以及承受主要重量的横梁处,都会采用金属加固,这些金属部件通常是青铜材质,通过精湛的锻造工艺打造而成,然后与木质车架紧密结合。这种金属加固的方式让车架能够承受住战场上更为强大的冲击力,无论是在高速冲锋时与敌方战车的碰撞,还是面对敌方步兵的顽强抵抗,都能保证车架的稳固,不至于轻易损坏,为车内人员和整个战车的持续作战能力提供了坚实的保障。而且,赫梯战车车架的高度设计也颇有深意,它相较于古埃及战车更高一些,大约在1.2米至1.5米左右。这样的高度优势使得车内的乘员在战场上能够拥有更为开阔的视野,他们可以提前观察到敌方的兵力部署、战术动向等情况,从而更好地制定作战策略,指挥战车的行动,在战斗中抢占先机。车轮设计:赫梯战车的车轮虽然在直径上与古埃及战车相近,大致在1.2米至1.5米的范围,但在轮缘和辐条的设计上有着独特之处。轮缘部分采用了更为厚实的构造,其厚度能达到20厘米至25厘米,并且选用了密度更高、质地更坚硬的木材,有的甚至还会在轮缘外层包裹一层薄薄的金属片,进一步提升轮缘的耐磨性和抗撞击能力。这种厚重的轮缘设计使得赫梯战车的车轮在复杂恶劣的地形中,如崎岖的山地、布满岩石的河谷地带等,能够更好地保持完整,不易出现破损、变形等情况,保证战车的正常行驶。辐条方面,赫梯战车的车轮辐条数量虽然和古埃及战车相差不大,但辐条的直径明显更粗,一般要比古埃及战车的辐条粗上三分之一左右。更粗的辐条意味着更强的承载能力,能够承受住车厢内三名乘员以及更多武器装备所带来的重量,确保车轮在长时间的运转过程中不会因为负荷过重而出现故障。同时,辐条与轮毂、轮缘之间的连接工艺也十分精细,采用了类似榫卯结合并辅以金属钉固定的方式,使得整个车轮结构更加牢固可靠,为战车在战场上的稳定行驶奠定了基础。马匹配备:赫梯战车同样采用双马牵引的方式,不过其选用的马匹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赫梯人所培育和训练的马匹是经过特殊选育的优良品种,它们体型更为高大健壮,肌肉力量十分惊人,具备超强的耐力,能够长时间承受高强度的拉力。这些马匹的选育过程历经了数代人的努力,从众多马驹中挑选出身体素质最佳、性格最为温顺且易于驯服的个体进行重点培养。在训练方面,赫梯人有着一套独特且严格的方法。驭手会从马匹幼年时期就开始进行系统训练,让它们逐渐适应战车的重量以及作战环境的嘈杂和危险。除了常规的指令训练外,还会着重训练马匹在高速奔跑时的协调性和爆发力,使得两匹马能够像一个整体一样,同时发力,共同拉动载有三名乘员的战车迅速前行。而且,针对马匹的保护措施也很周全,马具的制作精良,缰绳采用了多层皮革编织而成,坚韧且不易断裂,辔头部分设计合理,能够更好地控制马匹的头部动作。马铠的防护范围更广,不仅覆盖了马匹的要害部位,还延伸到了腿部等容易受伤的区域,其材质多为皮革与金属片相结合,防护性能极佳,确保马匹在战场上能够最大限度地免受敌方攻击,保持良好的作战状态,为战车提供持续稳定的动力。车厢设计:赫梯战车的车厢规模较大,这是为了容纳三名不同职责的乘员而专门设计的。车内的三名乘员分别是驭手、弓箭手和盾牌手,各司其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作战团队。驭手负责操控马匹,掌控战车的行驶方向和速度,他们坐在车厢前部,有着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手中紧握缰绳,通过各种指令引导马匹在战场上穿梭。弓箭手位于车厢中部,配备了威力强大的复合弓以及充足的箭矢。赫梯的复合弓制作工艺精湛,弓身采用了多种不同弹性的材料组合而成,使得其拉力更大,射程更远,杀伤力更强。箭矢的种类也更为丰富,有专门用于远距离射击的轻羽箭,还有适合近距离破甲的重箭,根据不同的作战场景,弓箭手可以灵活选择使用。盾牌手则站在车厢后部,手持大型盾牌,这种盾牌通常呈长方形,面积较大,能够有效地为车内人员遮挡来自后方和侧面的攻击。盾牌的材质一般是多层木板胶合而成,表面覆盖有厚厚的皮革,中间还夹杂有金属加固条,坚固异常,能够抵御敌方的箭矢、标枪以及近战武器的攻击。此外,车厢内还配备了丰富多样的武器装备,除了上述的弓箭和盾牌外,还会有长矛、短剑等近战武器。长矛的长度可达2米至3米左右,枪头锋利且坚固,可用于在近距离与敌方战车或步兵进行搏斗,发挥强大的冲击力。短剑则作为备用的近战防身武器,方便在近距离混战中给敌人以致命一击。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赫梯战车车厢内的一名乘员(通常是盾牌手)在必要时可以迅速跳下战车,参与到陆上作战中,凭借其手中的武器和自身的战斗技能,与战车形成配合,就如同机动部队一般,能够在战场上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将兵力投放到关键位置,对敌方实施突然打击或者填补己方防线的漏洞,极大地增强了赫梯军队在战场上的灵活性和作战效能。

赫梯战车凭借其坚固耐用、攻击力强以及独特的机动作战能力,在与周边国家的军事对抗中成为了赫梯军队的王牌武器,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三、战役实例中的表现卡迭石战役:(这场战役后续会有具体介绍)公元前1274年爆发的卡迭石战役无疑是古代军事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古埃及与赫梯之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场大规模会战。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役中,双方投入了大量的战车,战车的性能与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战役的走向。战役伊始,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由于收到了不准确的情报,误判了赫梯军队的部署情况,率领拉蒙军团贸然孤军深入。赫梯军队早已在卡迭石地区设下了重重埋伏,当埃及的拉蒙军团进入包围圈后,赫梯军队的2000多辆战车从奥伦特河东岸迅速迂回到埃及军队的侧翼,然后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发起了猛烈冲锋。赫梯战车凭借其坚固的车身、强大的冲击力以及车上三名乘员的协同作战,瞬间冲垮了毫无防备的埃及拉军团。埃及士兵们面对赫梯战车的凶猛冲击,阵脚大乱,许多人还来不及做出有效的抵抗就被撞倒在地,伤亡惨重。随后,赫梯战车趁势冲入了拉蒙军团的营地,继续扩大战果,埃及军队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然而,就在赫梯战车与己方步兵出现短暂脱节的关键时刻,埃及人的第三支部队——塞特军团及时赶到了战场。埃及军队抓住这一机会,利用赫梯战车后方空虚的破绽,从后方发起了突然袭击,成功地将赫梯人赶出了营地。拉美西斯二世也在谢尔登卫队的保护下,组织起了一次小规模的反击,稳住了阵脚。之后,埃及军队按照经典的三线战术,将全军重新进行了部署,向赫梯人展开了全面反攻。赫梯军队虽然在前期取得了巨大优势,但面对埃及军队的顽强抵抗和有序反击,也遭受了不小的损失。最终,这场战役双方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并且都宣称自己获得了胜利,但实际上这场战役更像是一场势均力敌的较量,充分展现了双方战车在不同作战阶段的优劣势。例如,赫梯战车在初期的冲锋中凭借其强大的攻击力和冲击力发挥了巨大作用,成功打乱了埃及军队的部署;而埃及战车在后续的反击中,利用其轻便灵活的特点,通过快速机动和远程攻击,给赫梯军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双方的战车在这场你来我往的战斗中都展现出了各自的特点和价值。其他战役中的表现:在古埃及与赫梯长期的军事对抗过程中,还有诸多战役见证了双方战车的精彩表现。在一些小规模的边境冲突中,古埃及的战车凭借其出色的机动性优势大放异彩。由于古埃及战车轻便灵活,它们可以迅速地穿梭在复杂的地形之间,悄悄地接近敌方的营地或者巡逻部队。一旦进入合适的攻击范围,车内的士兵就会利用手中的弓箭,对敌人进行远距离的精准射击。古埃及战车兵经过长期训练,射击技巧娴熟,能够在高速行驶的状态下准确命中目标,给敌方造成人员伤亡和心理上的威慑。而且,在遇到敌方反击时,古埃及战车又能凭借其灵活的转向和快速的加速能力,迅速撤离危险区域,让敌人难以追击,从而有效地完成骚扰和打击敌人的任务。而赫梯的战车在一些攻坚战或者正面大规模交锋的战役中则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比如在攻打敌方坚固城池的外围防线时,赫梯战车往往会作为先锋部队冲锋在前。凭借其坚固的车身、强大的攻击力以及车上乘员的密切配合,赫梯战车能够冲破敌方设置的简易障碍,如拒马、木栅栏等,直接冲击敌方的步兵防线。车上的弓箭手会在冲锋过程中不断向敌方发射箭矢,压制敌方的火力,而盾牌手则全力保护车内人员免受敌方攻击。当接近敌方防线后,车内的乘员可以拿起长矛等近战武器,与敌方步兵展开激烈搏斗,为后续跟进的赫梯步兵开辟出进攻的道路。同时,在战场上局势瞬息万变的情况下,赫梯战车的机动部队特性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一旦发现敌方防线出现薄弱环节或者己方某个区域需要支援,车厢内的乘员可以迅速跳下战车,投入到陆上作战中,及时填补防线漏洞或者对敌方进行包抄攻击,改变整个战场的局势,为赫梯军队赢得胜利奠定基础。

四、综合比较机动性方面:古埃及战车在机动性方面有着显著的优势。其车身相对较轻,整体重量大约在200公斤至300公斤之间,这使得马匹在拉动时较为轻松,能够快速启动和加速。再加上较大的车轮设计以及较少的马匹数量,使得战车在战场上的转向更加灵活自如,可以在狭窄的通道、复杂的地形如沙漠中的沙丘间或者山谷地带迅速穿梭,轻松完成各种复杂的机动动作,比如快速的迂回、掉头等。古埃及战车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行驶方向,对敌人进行出其不意的袭击,或者迅速摆脱敌方的追击,这种机动性优势让它在远距离的机动作战以及小规模冲突中能够占据主动地位。而赫梯战车虽然车身较重,整体重量可能达到400公斤至500公斤左右,但它的双马经过特殊训练,具备强大的力量,在起步和加速时也能展现出不错的性能。尽管在灵活性上相较于古埃及战车略逊一筹,比如在狭窄空间内的转向可能会稍显笨拙,但赫梯战车凭借其稳定的结构以及双马强大的爆发力,在开阔地带进行直线冲锋时,速度同样不容小觑。而且,赫梯战车的这种相对稳重的机动性特点,使得其在大规模会战中,能够保持良好的阵形推进,不至于轻易因地形或敌方的小规模干扰而出现混乱。例如在面对敌方设置的一些较为分散的障碍时,赫梯战车可以依靠自身的重量和坚固性直接碾压过去,继续保持冲锋的势头,而古埃及战车则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灵活绕开,在大规模集群作战时,这一特性就决定了赫梯战车能更高效地向敌方阵地施压。攻击力方面:古埃及战车主要依赖车内乘员携带的弓箭和标枪来发动攻击。弓箭作为远距离打击的利器,其射程能达到 150 米至 200 米左右,在这个距离范围内,古埃及战车兵可以凭借精湛的射术对敌方进行袭扰,打乱敌方的阵形或者杀伤敌方有生力量。标枪的投掷距离则相对较近,一般在 20 米至 30 米左右,可用于在靠近敌方时给予出其不意的一击,比如当敌方试图躲避弓箭攻击而靠近时,标枪就能发挥作用。不过,整体而言,这些武器的杀伤力相对有限,面对敌方有着厚重铠甲防护的部队时,可能较难造成致命伤害,更多是起到威慑和消耗敌方的作用。赫梯战车的攻击力则更为强劲且多样化。车厢内配备的复合弓威力更大,射程能达到 200 米至 250 米左右,并且其不同类型的箭矢可以针对不同目标进行打击,无论是远距离的轻羽箭杀伤敌方后排人员,还是近距离的轻箭穿透敌方铠甲,都具有很强的实战效果。此外,车上配备的长矛、短剑等近战武器更是在近距离搏斗中发挥关键作用。当与敌方战车或步兵短兵相接时,长矛可以凭借其长度优势,先一步对敌方进行攻击,给予对方强大的冲击力,而短剑则用于近身的防御和反击,一旦冲入敌方阵营,赫梯战车凭借车内三名乘员相互配合,利用这些近战武器能造成巨大的杀伤,在攻坚战等需要强力突破的作战场景中展现出强大的攻击力。防御力方面:古埃及战车的车厢较小,其防御主要依靠车内人员手持的盾牌以及给马匹配备的马铠。盾牌能在一定程度上遮挡来自前方和侧面的箭矢、标枪等攻击,但由于其尺寸和防护范围有限,面对敌方多角度、大规模的攻击时,很难做到全面防御。马铠虽然可以保护马匹的要害部位,但对于一些刁钻角度的攻击或者敌方强力的穿刺攻击,防护效果也会打折扣。而且,战车本身车架结构相对轻便,在遭受敌方战车的直接撞击时,较容易出现损坏,进而影响车内人员的作战和生存能力。赫梯战车在防御力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其宽大厚实的车架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抗撞击能力,关键部位的青铜金属加固更是让其能承受住较大的冲击力。车厢的大型长方形盾牌可以为车内人员提供大面积的防护,遮挡来自后方和侧面的大部分攻击。再加上马匹的马铠防护周全,几乎覆盖了马匹易受攻击的各个部位,使得整个战车部队在战场上就像一座座移动的堡垒。即使在敌方密集的火力打击或者近距离的混战中,赫梯战车也能凭借其出色的防御能力,保障车内人员的安全,持续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战略运用方面古埃及战车由于其机动性强、适合远距离攻击的特点,在战略运用上更多是作为一种灵活的作战力量,用于侦察、袭扰以及对敌方后勤补给线等薄弱环节进行打击。比如在战争前期,古埃及军队可以派出多支战车小队,深入敌方控制区域,搜集情报,破坏敌方的物资运输和通讯联络,打乱敌方的战前部署。在战斗过程中,又可以利用其机动性,对敌方的侧翼或者后方进行突然袭击,牵制敌方兵力,为己方主力部队创造有利的作战条件。赫梯战车凭借其坚固耐用、攻击力强且具备机动作战能力的特点,常常在战略中扮演攻坚先锋和关键支援力量的角色。在攻打敌方重要据点或者进行大规模会战时,赫梯战车会率先冲锋,冲击敌方防线,撕开敌方的防御口子,为后续的步兵进攻开辟道路。而在战斗过程中,一旦发现战场上某个区域出现危机或者有战机出现,赫梯战车又能迅速调整部署,通过车上乘员投入陆上作战等方式,及时对关键区域进行支援,改变战场局势,确保整个作战计划的顺利推进。

综合来看,古埃及与赫梯的战车各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的作战场景,它们在不同方面展现出的卓越性能共同构成了古代中东地区丰富多彩的战争画卷,也都在各自国家的军事发展和对外征战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很难简单地判定孰优孰劣。它们都是古代军事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品味,从中汲取古人在战争艺术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宝贵经验。

那么大家是否在想,这个赫梯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呢?为什么我要把埃及与赫梯的战车进行比较呢?有些伙伴们应该还记得我在上一期的最后说的是埃及的宿敌,没错,赫梯和埃及之间可是进行了漫长的战争,双方就像是有世仇一样,那它们的矛盾又是因何而起呢?下期,我将带大家了解赫梯的起源,以及它和埃及之间矛盾的起源,到时候不见不散!

1 阅读:12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