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文
在我们很多人的记忆中历史课都是相当枯燥的,因为我们要去强行记忆那些年代、人物、事件,当年的我可谓是非常痛恨历史课的,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长大了,长大的我们确非常喜欢历史,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非常感兴趣。《明朝那些事》篇幅之长、跨度之大,那么厚厚几大本书,对很多人来说看完这套书简直需要强大的心理,我也一样,但有意思的是这么厚这么多的书我居然废寝忘食、不知疲倦、如饥似渴地看完了。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明朝那些事》语言似白话,通俗易懂,诙谐幽默,非常吸引人。历史人物的描述形象、饱满,事件的脉络清晰、明了,如娓娓道来。我们大家都知道明朝的历史是非常让人愤懑的,但作者当年明月在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把沉重、枯燥的历史表述得生动而有趣,轻松中透着严谨。对历史上的大人物如朱元璋、陈友谅等的描写客观、详尽,甚至对一些小人物的描写也非常到位,人物形象立体而充实。
当今很多问题都能在历史中找到答案,无论时代怎么进步,社会怎么发展,历史都会以另外一种形式在当今重现,因为无论处于什么朝代,人都是主体,而人的特性都不会变。
历史总会以它特有的方式告诉我们在面临重要抉择时如何选择,是从众随波,还是坚持已见,它都会给我们答案。
朱元璋给历史交了很好的答卷。他从一个农民、一个乞丐、一个和尚,最后成为大地主,成为一代帝王。他的军事才能占着主导作用,但他的判断能力也不容忽视。元朝当时非常强大,似乎是不可战胜的,马背上的民族,曾经横扫欧洲,但朱元璋打败了他们。
陈友谅不仅兵强,而且武器精良、先进,他有当时领先世界的无敌舰队,郑和下西洋的舰队技术就来源于陈友谅的舰队,况且陈友文谅的军队人数庞大,但他最后还是败给朱元璋。
明朝那段历史在我们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似乎是妖魔鬼怪当道,皇帝昏庸无能,忠臣不得善终,但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也许作者当年明月在《明朝那些事》中给了我们答案。而在明朝这个舞台上,演绎着无数生动、离奇、曲折的故事,有帝王将相、后妃女侍、百官公卿、御史谏臣、文化精英、书画名家、能工巧匠、太监宫女、佛道僧侣、域外使臣,各路人马悉数登场。
1、能力是在艰难困苦中锻炼出来的
固然历史上有很多人被称为天才,在明代诸如朱元璋、朱棣、徐达、常遇春、陈友谅、杨廷和、杨慎、张居正......这些人看似天才军事家、文学家、政治家,但他们都不是生下来就具有无与伦比的才华的。
朱元璋小时候家里很穷,饭都吃不起,更别谈念书了,他眼睁睁地看着他的父母兄妹在元朝的统治下一个个地死去,却无能为力。他什么都做过,他受尽欺凌,他做过乞丐,做过和尚,后来实在过不下去才在儿时伙伴汤和的劝说下加入起义军的。他的军事才能也许有天赋的成份,但更多的是他在艰难困苦中锻炼出来的。安逸的环境是很难造就英雄的。
2、实践是检验一切的真理
毛泽东思想中有一条:实践是检验一切的标准,实践才能出真知。明代的抗倭名将戚继光我们都是耳熟能详的,他每战必胜,但他的军事才能也不是天生就有的,他是在抗倭的道路上不断学习,不断总结经验,并吸取他人的建议而得来的。
明代成祖朱棣是很有军事才能的,他一出生就跟着他爹南非征北战,身边看到的都是诸如徐达、常遇春等名将,他想不学技术都难。他把从老一辈那里学来的本领,再加上自己的努力,运用到实际中去,打起仗来那是得心应手。
3、骄兵必败
《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老子《道德经》第69章:“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轻敌、骄傲这是兵家大忌,无论打赢多少仗,都不能视对手,都要虚心。
毫无疑问,论用兵打仗,朱棣的能力不输给当时任何一位将领。但朱棣身为皇帝,日理万机,不可能每次都御驾亲征。于是,在平定鞑靼部落时朱棣把这个立下不世之功的机会给了自己的“军事贵族”老将丘福。《明史·丘福传》记载:朱棣派了4位大将辅佐丘福,又让丘福不要轻敌,这还不够,临行前,朱棣又连续下了几道敕书告诉丘福:“如果有人说敌人很容易打败,你千万不要相信。”甚至追出很远就为反复强调别轻敌,但很遗憾丘福把朱棣的话当耳旁风,最后自己死还不算,十万大军几乎无一生还。
4、“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就是说任何一个团体(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领导要是没有水平,蠢货一个,那么这个团体肯定不会出色的;要是这个团体的领导很厉害,很有水平,那么这个团体肯定是出色的。明代当时的军事、经济都是世界领先水平,但当年朱元璋打下江山,那个江山也是满目疮痍,一穷二白。然而当年郑和下西洋的盛况,我想很多人猜也猜得出来,多少国家成为明朝的附属国,这些都多亏了有像朱棣这样的领导,国家才能强大。
明朝灭亡大致有三个原因:土地兼并和吏治腐败;长年累月的战争;明朝后期皇帝不干事。第三个导致明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就是明朝后期的那几位奇葩皇帝了,其中第一责任人当属万历皇帝。这位爷在位48年,但却有长达30年不上朝的纪录。在万历皇帝的长期怠工影响下,原本家底丰厚的大明王朝终于被彻底掏空。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万历皇帝终于走完了他荒唐的一生,而他留给子孙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明江山。
结语:
《明朝那些事》书中还体现了很多古人的智慧,无数精英悉数登场,像杨士奇、张居正、于谦、蓝玉、傅友德、李如松、冯胜......一套历史书能写那么好看,也许不是从来没有,只是我没看到过。当年明月把复杂的事情写的简单明白,把平淡的事情,写得妙趣横生,这是符合我作为一个理科生热爱逻辑清晰的本能,也符合我追求快乐的本性。而人生的烦恼,是没有穷尽,也不能避免的,我们只能用快乐来弥补。当年明月,他把明朝300年的故事写得那么生动、有趣,用“好看”来形容,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