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中国公派博士在美国血洗校园,曾直言自己不愿回国

审时度势历史说 2023-11-29 06:17:03

1991年发生的以华人为主角的一起残酷事件,在美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引起轩然大波。虽然从官方资料来看,此事几乎是一起单方面的屠杀,但有不少人认为,此事改变了中国人在美国逆来顺受的驯服姿态。

简而言之,事情的过程是这样的:1991年11月1日,一个名叫卢刚的中国公派留学博士手持一把0.38左轮手枪,在20分钟内血洗美国爱荷华大学,连杀5名“仇人”,其中包括物理系主任德怀特·尼克森、3位教授以及同为中国留学生的山林华。

每击倒一名受害者后,他都要走上前去补枪,确保对方彻底死亡。做完这一切后,卢刚举枪自尽。

光天化日之下能做出如此行径,若不是大恶之徒,恐怕多半是疯了。但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根据美国犯罪学家调查的结果来看,卢刚非但没有任何精神问题,反倒逻辑清晰,情绪稳定,他经过反复思考后才作出这样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在动手杀人之前,卢刚甚至还给他的二姐写了封信,详细交代了自己的动机,声称自己早已做好打算,是在拿到博士学位、为家人争得荣誉后才动手的。而他之所以要杀人,尤其针对既是同胞又是同窗的山林华,卢刚直言“看不惯溜须拍马之辈”。

总而言之,从卢刚的一面之词来看,他似乎在美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鼓励、排挤乃至打压,而“奸猾”的山林华用某种手段阻碍甚至中断了对方的晋升。

俗话说“兔子急了还咬人”,常人究竟遭受了多大委屈才会变得如此极端?通常而言,这种情况极易引起人们同情,但真相却让人吃惊——黑与白竟然是完全颠倒的。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们不妨从事发现场讲起。

1991年11月1日15时30分左右,卢刚穿着一件美式夹克,提着手提包推开了美国爱荷华大学凡·艾伦物理系大楼3楼309室的大门。此时,屋里有几位教授和博士生,正激烈讨论着问题。

趁无人注意到自己,卢刚悄悄靠近人群,同时将手伸进口袋,摸到了藏在其中的左轮手枪。约5分钟后,他毫无征兆地抽出手枪抬手就射,其导师克里斯托弗·戈尔咨教授首当其冲。眼看导师跌倒在地,卢刚一不做二不休,立马在其后脑补了一枪。

紧接着,博士研究生导师罗伯特·史密斯教授也身中两枪倒地。

此时,众人这才反应过来,惊叫着逃离会议室。而卢刚无暇顾及这些“无关之人”,他径直奔向自己最恨的“仇家”、事件的另一位主角——时年仅27岁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面对山林华,卢刚下手格外凶残:他对山的胸部和头部连开数枪,似乎恨不得将其当场打碎。

杀死山林华后,卢刚又飞奔至二楼,在系主任办公室枪杀了物理系主任尼克森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史密斯教授虽身中两枪但并不致命,倒地后仍拼命挣扎。在卢刚离开的间隙,有3名博士生正努力尝试将教授抬起送到医院抢救,不料卢刚杀了个回马枪,用枪指着要求他们离开会议室。中国留学生鲍汉生尝试阻拦无效,眼睁睁看着对方在导师的头部补了一枪,子弹恰好打穿眼睛,惨不忍睹。

在确保每一名“仇人”死亡后,卢刚马不停蹄地冲向行政大楼,在校长办公室找到了副校长安妮·克莱瑞。刚一见面,他就一枪打中副校长胸部,旋即又在太阳穴补枪。旁边的副校长秘书试图报警,被卢刚射中了脖子。

随后,“大仇”得报的他举枪自尽,整个过程仅持续十几分钟。

显然,卢刚一开始就没打算给这些人留活路,他也在家书中明确提到:自己就是不想活了,要拉他们陪葬。那么问题来了,这些人究竟怎么得罪了卢刚,竟招致如此毒手?

事实上,从资料来看,双方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怨,相反,彼时的卢刚正握着一手好牌,有着充满无限可能的人生。

卢刚的一生,像极了我们常说的“天选之子”。

他出生在北京市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中,家境虽说不上多么殷实,父母却有稳定收入,足够一家人吃穿。相比之下,最受他嫉恨的山林华的父母都是农民,家境则寒酸许多。

卢刚在学校里就像开了挂,考试成绩从来都是顶尖,18岁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适逢华裔物理学家主持的中美物理学交流计划开展,卢刚于1984年顺利通过选拔考试,次年本科毕业后便以交换生的身份公费赴美进修并于7年后获得物理学博士学位。

获得如此成就,卢刚的个人努力是不容置疑的,但总体来看,他的人生似乎并没有遭受过什么非常严重的苦难,可以说是比较顺畅。然而,他偏偏在学有所成之时陷入了巨大的迷茫。

卢刚在写给二姐的绝笔家书中提到:他对研究多年的物理学突然失去了兴趣,后悔自己选了这么个不靠谱的学科。他甚至有些责怪父母什么都不懂,没法给他提供引导,只能靠他自己瞎闯。

他表示:“我今天走到这一步,可以说是有父母的过错在内。”

此外,虽说在美国混得很不自在,自觉前途黯淡无光,但提及回国效力时,卢刚却表现得极其抵触。

而谈及自己杀人的原因,他隐晦地表达自己“一生刚正不阿,最讨厌溜须拍马的小人和自以为是的赃官”,言外之意,他所杀的那些人个个罪有应得。

实际上,真相却是恰好相反的。

据亲属、同学和朋友表示,卢刚从小就很有个性,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甚至对自己的家人,他都很少说话,唯独跟两个姐姐中的二姐还算谈得来。

有一些人则表示,卢刚看上去老实安静,实则透着一股令人毛骨悚然的狠劲儿。

曾经与其合租的同学回忆称,卢刚为人素质很差,不注重个人卫生,经常乱扔垃圾却不清理。这名合租者曾十分温和地提出让卢刚打扫一下,谁知后者竟像变了个人一样,当场目露凶光,一言不发死死盯着眼前之人,令人胆寒。

此外,身边的人也称卢刚的人品存在严重问题:他刚愎自用,自以为是,太过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尊重他人。

他似乎非常喜欢美国文化,打扮得完全像美国青年,是当地酒吧的常客。平日里,他随意地诋毁、嘲弄别人,故意提及别人的短处,以在争论中占据优势。对于对他人造成的伤害,他全然不当回事儿,用旁人的话来讲,他实在是“攻击性太强”。久而久之,卢刚身边已没了朋友,在美国呆了6年多,大多数时间里可谓形单影只。

显然,他在其家属中自称“刚正不阿”,将自己描述成一位君子,这并不客观;而被其暗指大奸大恶的中国留学生山林华,在人们口中却是个大好人。

山林华有着典型的中国人的善良性格:待人和善有礼,尊重孝敬长者。爱荷华大学物理系的教授们对他的评价很高,不仅仅是因为成绩;当得知其死讯后,教授们无不为之惋惜。因为有着极好的人缘,他在爱荷华大学的知名度很高,还曾担任过中国留学生联谊会会长。

道不同而不相为谋,两人的性格不同,大不了彼此互不理睬,他们又是如何结仇的呢?造化弄人,命运戏剧性地将二人硬凑在了一起,并且产生了直接的利益冲突。

毫无疑问,卢刚是个天才,天选之子,但山林华的才智却更胜一筹:后者16岁便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并于1987年争取到了赴美留学的机会。

后来,两名天才同时出现在了爱荷华大学物理系中,一同参加博士资格考试,并且拿到了并列第一的成绩。

然而,在长时间的竞争中,彼此的差距逐渐显现:并非卢刚不优秀,而山林华则更加卓越——后者的博士论文更具价值,获得了学术界的肯定与赞扬,比卢刚早半年拿到博士学位,并得到了DCS学术荣誉奖,毕业后立马获得了一份薪酬不错的工作。

相比之下,卢刚虽然也依靠出色的博士论文拿到学位,但在他看来,山林华从他手中“抢走”了本该属于他的学术荣誉奖,靠的不是能力,而是钻营——恐怕卢刚认为,山林华依靠好性格营造的好人缘,成了其在学术上“投机取巧”的敲门砖。

总而言之,卢刚就是我们常说的那种“高智商低情商”的人,这种人喜欢钻牛角尖。况且毕业后的卢刚过得并不顺利,虽然身为名校出身博士的他并不愁找工作,但自视甚高的他根本看不上面前的工作机会。

当然,客观上讲,彼时美国经济紧缩,各大高校都在削减学术研究经费,这确实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卢刚在美国的发展。然而,诸多不利在他的眼中都成了山林华“抢走”其荣誉带来的“后果”,身边没有朋友,缺乏交流的他只能将这些糟心事窝在心里,越想越气,乃至最后动了杀心。

那么,山林华究竟有没有在学术上投机取巧,徇私舞弊呢?所谓旁观者清,爱荷华大学一位计算机专业的教授称,相比之下,山的博士论文显然更值得获奖。此外,山林华的一些研究早已获得了学术界权威的肯定,并有几篇文章被权威刊物刊登。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没有遇到山林华,卢刚对这个世界仍是充满怨气的:他在家书中提到过自己对那些富裕家庭子女的羡慕,羡慕他们生来就有着大量的金钱用于吃穿和学业。另外在他看来,在美国赚美刀也是一种值得炫耀的成就,这大概就是他不愿回国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此事发生后,多数人对其行径大加批判,华人群体尤甚。有一部分人认为此事反倒有积极意义,即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逆来顺受的驯服形象。但笔者认为,若争取“尊重”依靠这种手段,甚至对同胞动刀动枪,这样的“尊重”还是不来的好。

两个同样平凡的中国家庭孕育出来的孩子,却走上两条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并铸成了可怕的后果,这实在令人唏嘘。

或许正如爱荷华大学教育系博士赤旭明所说:人性本恶,有些人的天性就是坏的,人的皮囊里藏着一个冷血恶魔,而卢刚的人生就是被这样的性格支配了。

而笔者认为,卢刚至少有一点说对了:他得到如此的人生结局,其父母有一定的过错,错在明知自己孩子性格孤僻冷漠时却不及时沟通教育,没有给予充足的关爱,才让卢刚日后毁掉了5名无辜者的人生。

对山林华这样的天才而言,在光辉到无可估量的人生即将拉开序幕时便戛然而止,这才是真正的遗憾。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