莨菪美其名曰“天仙子”,不仅仅是它的外观颜值有多靓丽,而是因为“莨菪”的致幻作用让人服用以后,会“一半神仙一半人”,令人狂狼放荡如神如仙“举止不俗”才得以此名,称“天仙子”的。莨菪子入药是“蒙 汗 药”和“麻醉剂”“镇痛剂”的主使成分。
图片01~02):“天仙子”植株
看过《水浒传》的人都知道《智取生辰纲》这个故事章节吧。梁山好汉们通过使“蒙汗药”的方法,将官差押运们“迷”倒,然后才劫得财富济贫的。
现在看来,这些极端“措施”就是“旁门左道”里“非常规”的做法,背离了“蒙 汗 药”最初发现的初衷(病人行手术时,为了减轻病人手术时病痛的药剂,也就是“镇痛”与“麻醉剂”)。
图片03~04):“天仙子”花期
“蒙汗药”具有麻醉作用,可抑制人的“中枢神经”,它可以使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肌肉松,并解除血管及肌肉痉挛作用,使人处于“昏睡”没有知觉状态,并伴有“喊不出声”“动不了”的症状。
“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就是“东莨菪碱,山莨菪碱和阿托品”等生物碱,也就是“天仙子”植体中含有的生物碱物质成分。
本期图文,清江鹤就与各位亲们各位老师重点关注和聊聊关于草本植物“天仙子”~莨菪的相关话题,希望你喜欢并积极参与互动评论,转发分享本期图文。
图片05~06):“天仙子”的花朵
天仙子是木兰纲茄目茄科天仙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人工专业种植:《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一部中载:“天仙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呈块状,灰黑色,叶子互生,长椭圆形,花紫黄色,结蒴果,有毒,全草入药。”
天仙子是“莨菪”的通用名称,维吾尔族语为“苯格哈兰特”,哈萨克族语“克来名多那”。“莨菪”是《神农本草经》中对“天仙子”记载的“书面语”,是在植物学分类之中的“正规”称呼,亦即通用名称。在新疆青海等地方,还称“天仙子”为“牙痛草”“牙痛子”或者“马铃草”。
图片07~08):“天仙子”叶片
因为其果实外观似“坛状”,里面装有种子如米粒,故有的地方又称“天仙子”为“米罐子”。
“莨菪”(天仙子)是茄科、天仙子属的一种二年生草本植物,在田间的株高可达15㎝~70㎝,具有特殊的臭味,并且全株被粘性腺毛覆盖。其根粗壮,肉质,纤维质较多。
茎直立或斜上伸,密被柔毛。一年生茎极短。叶基生单叶互生,从根茎基部发出如莲坐状。叶片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渐尖,边缘有锯齿或者羽状浅裂,基部包茎,茎下部的叶具柄,向茎顶端的叶成浅波状,多为三角形,顶端钝尖并有柔毛。
图片09~10):田间“天仙子”
花淡黄绿色,基部带紫色,通常偏向一侧,花无梗或者短梗;花萼筒状钟形;花冠钟形;花药深紫色;花后子房膨大略呈椭圆形(似坛状)。蒴果包藏于宿存萼内,种子多数,近圆盘形,淡黄棕色。故此,有人将“天仙子”形象地称为“米罐子”。
“天仙子”喜温暖潮湿向阳环境,常常生长发育在温度为20—30℃的山坡林沿路旁,住宅及河溪岸边沙地。
“天仙子”现有人工专业种植(比如四川甘孜理塘哈依乡就有人工种植),生长周期3~5年,每亩可收鲜货4000㎏,晾干以后约1000㎏,每亩种植收益可达10000元。
图片11~12):野生的“天仙子”
但需要注意的事,“天仙子”幼苗不耐低温,培植幼苗植株时,需要集中育苗或者“小拱棚育苗”。天仙子对土壤要求不严,种植时以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的砂质壤土为宜。忌连作,也不宜与茄科植物连作,特别忌番茄马铃薯等作物为前作。
“天仙子”以种子繁殖为主,播种时间北方在3—4月,长江流域可秋播或春播。
图片13~14):“天仙子”生长发育环境
“天仙子”全草入药,有镇痛或麻醉作用:《中国植物志》第67卷第一部中载有“天仙子”可全草入药。天仙子(莨菪)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其种子和叶上,它们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成分,亦即莨菪碱、东莨菪碱、阿托品等物质,这些成分赋予了天仙子多种药理作用。
图片15~16):“天仙子”花期
《神农本草经辑注》中载:“莨菪子,一名横唐。味苦,寒,有毒。主治齿毒,出虫,肉痹拘急。使人健行,见鬼。多食令人狂走。久服轻身,走及奔马。强志,益力,通神。治癫狂风痫,颠倒拘挛。生海滨川谷,五月采子。”对天仙子(莨菪)基本上作了较为详尽地介绍,包括不限于药用价值。
01)“天仙子”(莨菪)的止咳平喘作用:天仙子(莨菪)能够解除气管的痉挛,对咳嗽、咳痰、喘憋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具有疗效。
图片17~18):“天仙子”植株与花
02)“天仙子”(莨菪)的解痉镇痛作用:天仙子(莨菪)具有解痉止痛的功能,对坐骨神经痛、胃痛、腹痛、神经痛等有较好“镇痛”疗效,也可用于牙痛的治疗。因此,有的地方称“天仙子”为“牙痛草”或“牙痛子”。
03)“天仙子”(莨菪)的安神静心作用:天仙子(莨菪)与其他中药配伍使用,可起到镇静安神的作用,有效治疗癫痫、惊厥,晕动症(比如有些晕车药中就含有“东莨菪碱”这种生物碱,起镇静作用)等疾病。
图片19~20):“天仙子”漂亮的花
04)“天仙子”(莨菪)的外用疗效:天仙子外用可治疗痈肿疗疮、龋齿作痛、皮肤瘙痒等症状。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天仙子是一种有毒的药材,过量应用会引起中毒,甚至因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因此,必须在有经验的中医指导下进行使用,不可掉以轻心(本文不构成用药建议,请谨遵医嘱)。
图片21~22):“天仙子”的果
“天仙子”(莨菪)的“致 幻”作用与趣味故事:《神农本草经辑注》中载:“莨菪子味苦,寒,有毒。(多食)使人健行,见鬼。令人狂走。”这里面说的“使人健行,见鬼”应该描述的是“天仙子”的“致 幻”作用,因为“鬼”是不存在,不可能见到“鬼”。
《本草纲目》中载:“莨菪其子服之,令人狂狼放荡,故名。”说的就是这个天仙子在服用过量以后,会出现人的“精神混乱”“迷糊”产生“幻 觉”的现象,飘飘欲醉如神如仙。
所以有诗云:“西湖吹雨了无尘,行客匆匆避店门。青黛碧影含羞笑,一半神仙一半人。”
关于天仙子的趣味故事,多与其毒性及神秘性相关。
图片23~24):“天仙子”花与果
有一个痴情的书生,妻子早逝,他悲痛难耐,把自己锁在屋里不吃不喝。
父母担心儿子只得暗中观察。第七天一早,儿子屋里传来嬉笑声,老两口赶过去发现儿子面带喜色地站在坟前。
原来,儿媳坟头冒出一株紫花,花朵奇状异香,书生被其吸引。老两口见状不敢大意,继续观察儿子,并请来神医。
图片25~26):“天仙子”花与果
神医诊断后离开,书生果然停止了梦呓。原来,书生是中了天仙子的毒。天仙子名莨菪,可致幻和迷人心窍,书生正是在中毒以后才得以进入冥想与亡妻再续前缘的。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天仙子的毒性(致幻作用),也为其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在古代,天仙子因其毒性常被用作蒙 汗 药或迷 药,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天仙子”~莨菪的神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