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群山中的汉式古城,居民来自江淮,明代功勋被视为龙王尊崇

四面八方风 2024-10-31 11:04:25

临潭古城,确切地说,应当是洮州卫城,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镇,地处洮河下游东岸。临潭县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南部,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是农区与牧区的结合处。

这座古城坐北朝南,地势险要,依山傍水,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洮州卫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由西平侯沐英所筑,并在明、清两代经历了多次重修和扩建,使其具有坚固的防御功能,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临潭的历史

临潭,古称洮州,历史底蕴深厚。其历史可追溯至仰韶文化时期,大约公元前5000年,就已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早在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郡县,临潭地区被纳入陇西郡临洮县的管辖范围。到了汉代,临潭地区继续属于凉州刺史部陇西郡临洮县(今岷县)的管辖。这一时期的临潭地区,作为中原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交往的前沿地带,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自汉代起,临潭地区便成为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在隋开皇十一年(591年),由于县城北城墙外不远处有一潭,四季水深而绿,当地人俗称“海眼”,因此县名由临洮改为临潭。

唐代,洮州城繁华一时,成为洮州的治所,文成公主下嫁吐蕃松赞干布时,便选择了这条道路。五代至北宋时期,临潭多为吐蕃控制。到了元代,这里成为洮州帅府的驻地。

明代洮州卫的兴建

洮州卫在明代的历史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一卫所的设置与明代初期的边疆政策紧密相关,体现了明朝对于西北边疆地区的重视。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洮州十八蕃酋发生叛乱,朱元璋派遣征西将军沐英率军征讨,同时命令大将李文忠筹备军饷。沐英在土门峡大败蕃军,生擒蕃酋,拓地千里。朱元璋认识到了洮州作为“西蕃门户”的重要性,因此决定筑城戌守,扼其咽喉。

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洮州千户所升级为洮州卫,治所设在甘肃省临潭县东新城。这一变动基于洮州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洮州卫的辖境大致包括当今甘肃省岷县以西及西倾山以东的洮河流域,这一区域是明朝与西北诸族交往的前沿地带。

李文忠奉旨,派都督府俭事金朝兴领兵筑城,在藏族土司的协助下,于东陇山下建筑 新城,将洮州卫由旧洮堡迁至新城。此后,该城经历了多次改筑和增修,成为明代洮州卫的卫城。

洮州卫的构造

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城东35公里的新城镇新城村的洮州卫城,在明、清两代经历了多次重修。这座卫城坐北面南,依山而建,平面呈不规则长方形,城墙总周长5400余米,总占地面积2.98平方千米。其独特之处在于依据了“一半山一半原”的奇特地势,南城墙顺河而建,其他三面顺山而上,三分之一位于山上,东北高,西南低。

金朝兴奉李文忠之命督工筑城于临潭新城。筑成的洮州卫城高9.9米,基宽7.92米,顶宽6.6米,全城为黄土夯筑,并开设有东南西北四门。城头还构建了砖石城垛3035堵,增强了防御能力。

此外,还特别在围城四周百十里之内构筑了几百个寨堡关塘、峰火墩台,并修建了长达250华里的边墙堑壕,形成了网络星卫之势的联环工程,为洮州大地的安宁和开发尽了职守。洮州卫城城墙上宽约三米,建有多座马面,东西南三门均有瓮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坚固的城墙,使得洮州卫城成为临潭地区的重要军事堡垒。

卫城分为前后两部分,由东西向墙垣分隔,前城取直线构筑,后城则依山脊走向随形而筑,呈现不规则形状。城垣四面均设有城门,并附设有瓮城和马面多座,其中后城还设有三座烽火台。这种设计不仅使卫城在视觉上显得气势雄伟,东、西、南三面城墙挺拔陡直,更在实际防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除了洮州卫城,临潭地区在明代还修建了其他城堡,如千家寨堡子等。这些城堡的存在,进一步增强了临潭地区的防御能力,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安全的生活环境。

洮州卫端午庙会,明开国功臣被视为当地“龙神”游神

临潭县的人们结合历史信仰明朝开国元勋,这主要体现在他们对湫神,即龙王的崇拜上。这些湫神并非传统的龙神形象,而是一应被尊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将领和亲属,共有18位。这一信仰在普遍的龙神崇拜中显得尤为罕见。

端午庙会期间,最为引人注目的活动是迎神赛会。在这一天,人们会抬着十八位龙神(即明朝开国的十八位元勋)的偶像,在城内游行,并举行赛跑活动。这些龙神偶像由新城、流顺等地的先民在端午节时供奉,并逐渐被全县人民所尊崇。赛会期间,人们还会举行秦腔演唱、洮州花儿大赛等活动,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

临潭县的自然环境恶劣,多恶风暴雨、霜冻冰雹、干旱蝗灾等自然灾害,生存的压力使得临潭百姓求神庇佑的愿望格外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当明朝开国元勋如徐达等死后被朝廷封王后,他们的神性在当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临潭县的十八位龙神,实际上是明朝的开国将领和军官眷属,他们被尊为龙神,体现了临潭人民对历史的记忆与尊重,以及对生活的美好期许。这十八位龙神包括开国大将军、中山王徐达,被尊为“敕封驼龙宝山都大龙王”,他的雕像通常供奉在城背后村的庙宇,群众亲切地称他为“城背后佛爷”。

副大将军、开平王常遇春,被尊为“敕封总都三边常山盖国都大龙王”,他的庙宇位于冶力关池沟,被称为“常山盖国都大龙王”。歧阳王李文忠,营国公郭英,越国公胡大海,靳国公康茂才,梁国公赵德胜,永嘉侯朱亮祖,高阳侯韩成,忠烈侯、千户张志明, 都指挥使花云、成世疆,都督同知安国,百户刘贵等人也都是被尊奉的龙神之一。

临潭地区在明朝时期经历了多次军事冲突。特别是平西侯沐英、曹国公李文忠等人在洮州平乱后,带领大量江淮军士就地屯田、定居,形成了洮州居民的主体。这些军士及其后代为了纪念自己的先祖和将领,将明朝开国元勋尊为“龙神”,并在乡村建立庙宇进行祭祀,以求祈福招祥。

在临潭县,不同的乡村会为自己的龙神立庙祭祀,进行祈福招祥的活动。这些庙宇是信仰的象征,也是历史的见证,它们承载着临潭人民对明朝开国元勋的敬仰和感激之情。每年端午节还会举行盛大的龙神赛会,这是临潭人民对明朝历史信仰元勋的一种集体表达,也是他们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