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识心记、对景写生各有何利弊?为何有人停止写生就画不出画来?

竹林艺画 2024-03-17 01:58:21

古人讲"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所谓"师造化",既包括"对景写生",也包括"目识心记"。两种创作方法,各有优缺点。

荆浩作品局部

目识心记:

为古法写生法。通过游观、默记或速写留下记忆,回到家再创作成画。

好处是不受现场细节干扰,可以发挥更多想象力,有利于以形写神,概括表现物象。

潘天寿作品

缺点是容易丢失现场细节。长期依惯性作画,易造成程式化。

黄宾虹作品

对景写生:

面对实景写生创作。

优点是借写生理解并超越传统绘画的套路和程式,有利于抓住景物特征深入刻画,创新画法。

缺点是视点集中,易被眼前景物束缚,缺乏想象力,意境较浅,难以达到高于生活、中得心源的目标。

两种方法古人都有施行。

唐寅作品

董源以江南真山水为稿本进行创作。吴道子默画嘉陵江三百里山水。

荆浩居太行山洪谷写生松树。范宽居终南山、太华山,于山林之间危坐终日,凝神静览,目识心记。

黄公望云游天下,到了好景处,见树有怪异,便模写记之。

石涛游黄山,"搜尽奇峰打草稿"。渐江居黄山莲花峰下数年,创作《黄山图册》。

由此可见,前人都是将目识心记与对景写生结合运用,并以目识心记为主。

渐江作品

近现代李可染、傅抱石等开创对景写生新风,使国画摆脱了明清以来的旧有程式,笔墨形式和意境焕然一新。

李可染作品

但对景写生也有一些新问题。

一是写生几个月画出许多作品。可一旦停止写生就思维枯竭,离开速写或照片就画不出画来。

二是对景写生记录生活,缺少思想提炼。没有构思,其作品意境普遍较浅,甚至谈不上意境。

傅抱石一家在重庆金刚坡

三是某些写生之作(譬如画太行山),花多少天如实描绘纹理,画得细之又细。如果作为资料收集,帮助理解自然尚可,但是作为一幅写生作品,画得太具体,局限于某种具体的形,未必是好事。

好的中国画必须把具体的景上升为境界,使有限变无限,才是最根本的。

傅抱石作品

傅抱石速写

傅抱石旅行写生画了许多优秀作品,许多都是当场勾速写稿,回家加工而成。

黄宾虹川蜀之游,大多是像范宽一样坐在山水间感受,思考画理。最终将"青城坐雨"和"雨淋墙头月移壁"的感悟形诸笔端,作品便来了个飞跃。

沈周作品

这些是不是说明,通过传统目识心记感悟明理,发挥想象,比现在盛行的对景写生对国画创作更为有用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