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海防军事炮台
民国规模最大的海南医院
国民政府海南最高办事机构
侵琼日军的指挥部
民国海南最高学府
都设置在海口这座富有传奇色彩的椰子园
早晨,阳光明媚,蹓跶于海口市海甸溪南岸的健身跑道,岸侧的一排排空旷的老房子引人注目,门窗尽撒,房子空荡,已是人去楼空,
这里曾是海口“滨海医院”,这些年医院撤离,留下了幢幢楼房,房子的外墙体上已刷红色大字“拆”,看着也是准备拆除的境况。
楼房之外的行道与小花园处,椰树成行,高矮参差不齐,其中不乏高耸挺拔的百年老树,迎着阳光微风,翠叶摇曳。
回溯时光,摸索历史。
清代至民国时期,这里曾是海口历史上著名的"椰子园"。
《海口辞典》这样介绍椰子园:建于清代,位于海口外沙(今得胜沙),现海口滨海大道北侧的滨海医院(原四二四医院)。
退潮时与得胜沙相连,涨潮时是一个独立的小岛。
清代,海口设有东西两座炮台,西炮台就在这个小岛上。
在此驻守炮台的官兵在空地上种植椰树,茂盛的椰叶既可掩蔽炮台,又可遮阳乘凉及食用,因而得名“椰子园”。
1947年海口市区图
据了解,清初的军事炮台建于乾隆年间,置于椰子园北面的海滩边,镇守着海口的海防安全。
滨海大道挖掘出来的清代铁炮
1993年,海口市在椰子园附近扩建滨海大道时,出土了一尊清代铁炮,从炮身的铭文得知,铁炮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铸制,重1500斤,炮口处还卡着一个哑弹。
清末民初,随着清军撤去,炮台废弃,摇曳的椰树依然耸立。
民国时期海南医院一角
1926年,海口设市,城建发生了巨大变化;当时发生瘟疫,医疗设施的短缺,成为时下危及社会安全的问题,以周成梅为首的侨商与社会上的有识之士,发起了募捐资金建设大型“海南医院”的事项。
连接椰子园与市区相通的林树森桥
1927年,海南医院最终选址在风光秀丽的椰子园,经过三年的建设,1930年投入使用。“海南医院”成为当时海南规模最大的医疗机构。
1939年日军侵琼,海口沦陷,小日本在椰子园设军事指挥部,海南医院停办,日军侵占海南医院的房屋与资产,改办为日军医院。
1945年,日军战败投降,国民政府接管海南,并在椰子园设立“广东省府琼崖办事处”;椰子园成为了海南最高政府机关办公点。
椰子园上的私立海南大学校门
抗战胜利后,广州市市长陈策邀集热爱教育的人士创办“私立海南大学”。
边接椰园与市区的第二座桥:大学桥
1947年,椰子园成为了海南最高学府“私立海南大学”的建校地址。
1950年,海南岛解放,私立海南大学解散,原校址改为南方大学海南分校。
60年代,椰子园成为“424医院”,后改为“滨海医院”,一直延用至今。
1952年海口市区图
纵观百年历史,椰子园虽为市中一小岛,却是位置独佳,驻立其中的机构频频“蝶变”,唯独其中椰树依然耸立,留下传奇色彩。
椰子园成为军事堡垒、公园、医院、海南最高机关所在地,最高学府校址,海军医院,直到今日最后的医院的撤离,延写着椰子园在海口市的传奇故事。
曾经的滨海医院大门
如今的椰子园已不再是个小岛,宽阔的滨海大道从医院前穿越而过,北岸临着海甸溪,与海甸岛隔岸相望。
“椰子园”内众多幢不符合使用与保留的旧房子将列为拆迁对象,随着自贸岛的兴起,这片傍海的“椰子园”最终的规划动态如何,我们翘首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