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格局揭幕,券业大时代即将开启!

包不具 2024-09-13 20:18:47

01

券商业绩普遍承压,一个新趋势值得注意

8月的倒数第二天,随着中原证券财报发布,50家券商2024年半年报悉数披露完毕,证券行业的整体业绩露出真容。

之前已预料到今年券商不太容易,看到财报数字也还算预料之中。

营收方面,今年上半年,50家券商股营收合计为2462.7亿元,同比下滑12.47%;其中40家下滑,占比为80%。

净利方面,50家券商股归母净利之和为683.96亿元,同比下滑21.22%;37家负增长,占比达74%。

上半年利润总额排名前10的券商中,只有寥寥数家:广发证券、招商证券、东方财富还保持了微弱增长或者将利润下滑控制在个位数水平。

这股寒气影响的不止公司,还有打工人。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证券从业人员总数略有下降,由年初的35.41万人降至35.30万人。从结构上看,经纪业务是减员最多的条线,今年以来减少了7879人;但投顾、保代和分析师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员,其中投顾增加3522人,保代和分析师则分别增至8615人、4607人。

虽然证券行业的整体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使得从业人员数量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但是头部券商的人员规模依然保持绝对优势。

其中,中信证券(1.56万人)、广发证券(1.2万人)、中信建投证券(1.2万人)、国泰君安(1.19万人)、国信证券(1.13万人)、银河证券(1.09万人)等6家券商的人员规模均保持在万人以上。

可见,越是底子好的券商,在面对市场行情震荡、监管政策优化、业务条线调整以及数智化应用水平提升等挑战的适应能力就越强。

尽管随着资本市场投资环境下行、IPO降速、项目收入锐减,证券公司业绩普遍承压,但证券行业本身是一个高度受周期影响的行业,只要中国经济的基本盘还在,那么牛熊转化的规律应还会重演。

我们关注的并非券商简单的业绩数字,这是“落后指标”,而更应该关注券商如何借由这一波行业洗牌调整的趋势,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这才是“领先指标”。

比如,相关部门在最近一年多次强调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优做强。去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以及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今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新“国九条”提出,要支持头部机构通过并购重组、组织创新等方式提升核心竞争力。随后,中国证监会也密集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文件,推动相关事项落地。

对于“嗅觉灵敏”的券商而言,积极把握机会,加速调整业务布局、整合自身优势特色、探索发展新方向,才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正解。

而如果将目光从宏观调至更微观区域,企业更是大有可为之处。例如,头部券商通过并购重组、发力北交所、紧抓优质客户“出海”需求等,做优做强;再比如中小券商,不贪多冒进、盲目扩张,结合自身优势禀赋,走符合自身特色的差异化发展道路。

02

证券公司走低,是否为大环境错杀?

人有被冤枉的时候,公司也有被错杀的时候。

大环境不好很多有能力的公司也会被“杀”下来。

券商现在面临的也是行业普遍性的问题——资本市场大环境在急剧变化。

一方面,行业价格战愈演愈烈。

自2013年“佣金战”以来,2013-2017年行业平均净佣金率(含席位租赁)年均降幅超过10%。

2018年降幅收窄至2.19%,2019年降幅扩大至9.08%,2020年降幅再度收窄至6.55%。

将北向资金成交占比按照2021年月度加权平均值10.74%的比例剔除后,2021年行业平均净佣金率为0.280‰(万分之2.80),较2020年的平均净佣金率下滑约10.83%。

十年前,证券行业大打佣金战,将佣金率从高峰时期的千分之三打到如今最低的万分之一以下,甚至“免五”,佣金率几乎见底。

在融资融券方面,目前市面上多家券商融资年利率可做到5%以下,还有券商给出“500万元资金即可给到4%”的超优惠费率。

实际操作中,最大折扣已低于公示利率的五折。对2021年至2023年间有可比数据的38家上市券商融资融券利率进行统计发现,两融利率已处于长期下降通道。

换而言之,现在不少券商已经把价格战打到了“降无可降”的地步——融资利率如果低于4%,基本就不赚钱。因为纯资金成本就在3.4%以上,两融综合含税成本约为4.2%,这是盈亏线。

另一方面,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整体持续下滑态势,这点直接反映在上半年各大券商的财报上。

经纪业务方面,44家数据可比券商股,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合计为458.59亿元,同比有所降低。

投行业务方面,44家数据可比券商股投行业务净收入合计为140.18亿元,同比下滑41.04%。

然而疾风知劲草,越是发展环境发生剧变的时候,越能看出谁的韧性更强。虽然行业整体的形势不佳,但是行业头部券商的业务线在扩张,资产质量正在提升。

比如广发证券2023年,债券承销规模大幅增长,主承销发行债券416期,同比增长121.28%;主承销金额2444.42亿元,同比增长72.05%;今年上半年,其代销金融产品保有规模超过2200亿元,较上年末再度增长4.0%。

还有中信建投证券的经纪业务新开发客户121.76万户,累计客户总数1337.32万户,同比增长10.20%。

从业务的增速来看,山西证券(14.03%)、国联证券(6.88%)、财达证券(1.69%)都实现了业务线的扩张。

可以说券商开始进入发展的分水岭——从“做大做强”转变为“做优做强”。

03

行业集中度提升,强者恒强

这世界,不增不减。这个理论放之四海而皆准。

为什么会不增不减,是因为行业一直在洗牌。

距今并不遥远的十多年前,证券行业就经历过一次大型洗牌,这是一段老从业和老股民都无法忘却的过往。大约是在2002-2005年,那段时间比较特殊,熊市漫漫,“998”这个永远值得铭记的指数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熊市里,那些靠天吃饭的公司就很难熬了......据不完全统计,那段时间内至少有20家券商破产!一直到06年下半年,行情启动之后,券商的业绩才逐步回暖。

如今,资本市场新一轮的调整已走过大半。券业并购重组的浪潮正席卷而来,标志着中国打造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序幕已全面拉开。

此轮并购潮获得了国家层面的明确支持与推动,2024年4月12日新“国九条”的发布,重申了《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中的关键目标:

“未来五年,通过构建标杆性的监管模式和行业标准,引领10家左右优质头部券商带动整个行业向高质量发展迈进。”

彰显了监管层推动证券行业集约化、标准化发展的坚定决心。

随着政策的持续加码,券商合并、“大鱼吃小鱼”、“强强联合”的大趋势已清晰可见。

就在不久前,国泰君安宣布将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海通证券,拉开了大券商整合的序幕。

更早之前的8月8日,国联证券发布《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官宣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国联集团、沣泉峪等45名交易对方购买民生证券合计99.26%股份。

除了国联证券并购民生证券之外,目前还有多家券商的并购计划正在推进之中。

今年7月,证监会公示信息显示,已依法受理国都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实际控制人申请,浙商证券将成为国都证券第一大股东,持股34.25%。

无独有偶,6月24日,方正证券发布公告,拟向北京国资公司转让所持参股公司瑞信证券49%的股权,转让对价为8.9亿元。

此外,瑞银也将转让36.01%瑞信证券股权同样给北京国资公司,价格约在6.51亿元。

并购重组本是“1+1”的组合,但放在证券行业往往能实现“1+1>2”的效果。

如广发证券在1994-2001年累计收购超80家证券营业部,成为我国证券业规模较大的券商。

1999年,国泰证券和君安证券通过新设合并、增资扩股的方式组建成立国泰君安证券,注册资本达到37.27亿元。

2000年,中国银河证券在合并华融、长城、东方、信达和人保5家信托公司所属的证券业务部门及营业部的基础上得以组建,注册资本高达45亿元,一跃成为证券行业的龙头企业。

广发证券、国泰君安、中国银河等多家券商正是抓住了政策机遇,通过并购重组得以发展壮大。

目前,我国A股上市券商数量不少,在行业中的影响和地位举足轻重,但整体仍面临“大而不强”的问题,尤其是在综合金融服务、抗风险能力、国际化程度等方面,距离一流投资银行的标准和要求仍有一定差距。

券商想要从“长个头”转向“强筋骨”,并购重组是一剂“补药”,可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经营效率、增强抗风险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力等功效。

对于头部券商而言,因其具备更强的抗周期能力与经营能力,比如广发证券的总资产在今年上半年较2023年末增加1.0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407.03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67%。中信证券的总资产接近1.50万亿元,同比增长2.87%。雄厚的资本实力让头部企业能够在这一轮行业洗牌中占据优势。

再叠加监管对头部券商风控指标调控带来的资本约束放宽,在2024年资本市场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头部券商的经营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也就是强者恒强。

04

券商的未来,就是中国的星辰大海

证券公司有很强的周期性,它的周期就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周期。

有网友曾用简单的逻辑来演示资本市场的正周期:投资者买买买→股市涨涨涨→券商的佣金及投资收益涨涨涨→理财收益涨涨涨→投资者更愿意拿钱出来买买买,从而进入正循环。

投行业务也是同理,市场好了,钱多了,IPO、定向增发、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等等也会向好。

最后,这几大块业务累加起来的累加效应会成为股市的放大器,进一步让行情火热起来。

所以为什么说券商是“牛市旗手”,因为它名副其实的担当起资本市场“周期之王”的称号。

现在中国的资本市场确实有比较大幅度的震荡,但道路虽然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因为中国发展的基础没有受到影响,那些优质的企业也在稳步前进。所以中国资本市场的基本盘依然稳固,券商的基本盘同样也稳固。

投资者喜欢对比中美的市场差异,其实二者也有不尽相同的地方。上交所资本市场研究所做过一个统计:1999—2001年间,美国纽交所和纳斯达克共有899家科技公司IPO。后来互联网泡沫破裂,大量公司退市,至2019年11月底,这批公司的股票仍然存续的仅61只,存续率为7%,其余838家公司因各种原因相继淡出资本市场。

互联网泡沫过后,绝大多数公司都死了,纳斯达克的意义何在?在于留下来的那些企业。

今天纳斯达克市值前十名的公司大约占到了纳斯达克总市值的近一半,苹果、英伟达、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博通、特斯拉、Costco(开市客)、ASML(阿斯麦),这些公司改变了全人类的生活方式,提高了全人类的生活福祉。

这些最优秀的企业,不仅铸就了经济社会的繁荣,也创造了股市的绝大部分回报,与投资者分享了它们的成长性。

如今的中国正在经历一场宏大的产业转型。汽车成为全球最大出口国,手机,光伏、风电等等都光速进步,从不入流角色成为主要玩家。

十年前,华为、比亚迪还是低端的代名词,中国没有一款软件和app在世界上出名,中国游戏还被国外霸占,但现在他们都在全世界的产业链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

还有我国的无人机、医疗器械等产品都逐步走入了世界舞台,中国制造已经成为了中国崛起的标志,甚至作为谈判的筹码。

过去10年,制造业产值已经相当于欧美之和,专利数量,自然指数,科技产出都是世界第一。发电量增长在G20排第一,出口增长排G20第一……

而这些新型产业链孵化出的行业机会,同样也会带动资本市场的腾飞,券商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

现在已经有不少券商开始前瞻性布局新质生产力产业研究,走在市场曲线之前,通过积极支持科技型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活动,提供上市咨询、价值评估、IPO承销、并购顾问等专业服务,帮助科技企业设计和实施融资计划,提高上市和并购的成功率。

比如广发证券开始聚焦服务新质生产力及国家战略新兴产业,深入挖掘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多层次、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促进资产资本有序循环。

浙商证券在2024年进一步扩大浙商资本的管理规模,加快推进私募股权基金的平台化建设,并围绕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进行投资布局,全力推动私募股权基金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

中信证券也在2024年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积极通过资本市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现在是中国经济的转型期,实际上也是中国券商的转型期——

从金融生态系统的服务者转型为生产者!

本质上是服务,但通过服务证券行业、金融大局、实体企业、产业建设,落脚到服务整个社会经济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最终激发出新质生产力。

过去十年,中国资本市场取得了长足的发展。A股总市值突破80万亿、上市公司数量超过5,000家、直接融资和机构投资占比也持续走高。证券公司作为服务资本市场的重要金融力量,在市场的簇拥下、政策支持下稳步成长。

未来十年,在中国奔赴世界级大国和金融强国的道路上,证券业的未来充满了无限可能,必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深远的影响力。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