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文人总愿意用李广比喻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这样真的好吗

童问娣 2020-08-15 13:28:30

为什么文人总愿意用李广比喻自己的郁郁不得志?这样真的好吗?我们回顾一下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文人在笔下写过李广这位老将军。他们在写李广的时候不乏顺便批判一下在李广身后的两个后生卫青或霍去病。然后再感叹一下此二人是皇帝的亲戚、是外戚,借着他们的身份指责武帝用人用亲。最后再替李将军感叹一下他时运不济,运气不好没有封侯。又是说武帝不用他、又是说他上战场运气不行,一辈子想要封侯的愿望没有实现。文人还偷偷的暗喻自己现在的情况,或者不得志的样子。

实际上这样写的很多文人并不是没有才能,而只是怀才不遇而已。当然这之中也存在很多以为自己怀才不遇,但实际上没有什么才能的人。但是他们用李广比做自己不得志,实在是失了智。为何小编要这么说呢?我们今天就来说说李老将军。

西汉封侯的要求主要是军功或者对朝廷作过什么大的贡献,而且对于功劳和军功的评定和判定又极其的严格,所以若是在活着的时候没有对朝廷作过什么大的贡献,特别大的军功,即便你的职位再高你也不可能活着被封侯。这些文人认为李广最终一辈子不能封侯,是因为他没有过多的上战场,这是武帝的偏心。

但实际上并不是这样的,李广的职位本身就是郡守,他负责的就是守住边境七个地盘的安全问题。匈奴那时候又老是动不动就来犯,他的机会应该有很多才是。不可能有着军队的掌控又有守卫的职责,老是到边界上来捣乱的敌军你接触不到也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他军功的累积程度也没有达到封侯的地步。而后来他在军中也担任过单独带领军队出击或者策应主军的将军,可是从史料上就可以发现,他并没有抓住这几次机会。而经常被用来专门黑武帝的李广利,他能够封侯是因为他曾经破过一个国家——大宛。很多人说这是因为他得到武帝的支持,所以有资源。大家大可不必这么看,为什么这么说呢?那是因为到一个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打仗,李广利做的其实已经不差了,整个战线长达将近上万公里!部队的人数极其众多,他能在这一过程中完全统御部队,最后破国这证明他的能力实则不差。

若是在这种时候让李老将军上场的话,实话来说小编还真有点担心他迷路。即便是李广利,后来对匈奴作战多次没有战果,但他一辈子就凭这一个战绩就足够封侯!可是李老将军一辈子却拿不出这样类似的战绩。

要反驳这些文人总说李老将军不得侯的原因不是个人原因,打这些人脸的最好方式是他的儿子李敢。其实除了这位李敢,李家还有很多人获得了封侯!他的兄弟李蔡,被封为乐安侯,这也是按照军功战绩来封的侯。他儿子就更不用说了,作为霍去病的先锋封的关内侯!

而这一时段,跟着卫、霍二人,封侯的人也并不少,但是他们也是在军功达到足够的情况下才被封侯的。没有人头作为军功的人就不能被封侯吗?还真有一个这个人就是张骞。但是他封侯的原因是因为他跟着军队出击,然后极其了解地形,能达到完全指导军队辨认地形,水源以及天气的能力的,这能力只怕是李老将军是没有的。

而李老将军最后一战因为迷路而羞愧自杀,这事常被文人们津津乐道好像多光荣一样。要知道当时李广与另一路军队从两边夹击匈奴,最后人家赶到了地方,斩获了军功。当然这也不是他第一次迷路了,说了这么多小编并不是说李广此人不适合当将军,毕竟这人还是非常能打的,带领先锋军队应该是非常合适的。

可要是作为整个大军的执掌者,个人认为他能力确实不够。所以很多文人用李广比喻自己,实际上大可不必。因为很可能李广的才华并没有这些文人高,他们可能完全高估了李广。而他最终没有封侯的原因,其实不是因为机会,也不是因为武帝用人的这些原因,而是因为他确实没有能力封侯,若是这些文人在失意之时,还拿他比喻自己不得志的话,那岂不是在说自己没啥能力和资格么?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