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贵来老师论:中国画之美,笔墨与精神的交融
作为一名书画艺术评论家,王贵来,我长期沉浸于书画艺术的世界,对其有着诸多深刻的思考。
书画,无疑是视觉艺术的重要门类。当我们第一眼看到一幅作品,瞬间能感受到的美,便是美的初始认知。这种视觉给予的美,却因人而异。正如古人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美的认识和理解,都受到自身文化底蕴、生活环境、个人修养、品德以及对美的独特见解的影响。
回顾历史,宋徽宗赵佶的书画作品,在当时可谓独树一帜。其画作的美,不仅在于细腻的物象、精巧的构图,更在于那独特的笔墨韵味,传递出一种高雅的气质和精神追求。但在不同人眼中,对其作品美的感受和解读也各有不同。
书画的存在,不仅是为了展现视觉之美,更有着重要的社会作用。“学好三年,学坏一日”,在这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教化人心、传播美德显得尤为重要。书画便充当了这一重要角色,引领人们向美、向善。
如顾恺之的画作,以其精妙的线条和传神的表达,展现了人物的精神风貌,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在书画艺术中,视觉是外表,精神是内核。外在美固然重要,但若没有内在的精神支撑,便如同失去灵魂的躯壳。而在中国书画里,笔墨之美被置于首位。
为何笔墨如此重要?笔墨者,精神也!郑板桥画竹,其笔墨的运用,刚劲有力、疏密得当,不仅展现出竹子的形态之美,更传达出竹子坚韧不拔的品质和作者自身的高尚气节。
再看八大山人的作品,简约的笔墨,却蕴含着无尽的悲愤与超脱,让人在欣赏画作的同时,感受到他内心的挣扎与坚守。
书画之美的定义,关键在于内在而非外在。外在的表现又是传达内在精神的必要途径。好的书画作品,应是笔墨与精神的完美融合,既能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又能触动心灵,引发思考。
评判一幅书画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象和构图的美,更要深入探究其笔墨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领略到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
作者:王贵来(天津书画艺术网主编)
2024年10月16日星期三
不懂装懂!!!!!!!!!很搞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