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作义劝阎锡山起义投诚,阎婉拒:我生平嫁人太多,不想再改嫁了

历史详说员 2024-07-09 05:56:54

(文中含有广告,5秒即可跳过。写文不易,感谢支持!)

据曾任中央书记处办公室主任的师哲回忆,傅作义曾对他说过这样一段话:

“当年北平和平解放的时候,蒋介石和阎锡山都曾拉过我的后腿。对蒋介石的纠缠,我只要摆脱就是了,也容易摆脱;而对阎锡山则是不摆脱,想拉他一起倒戈,一道转到解放军方面来。但阎锡山给我的最后回答是:他这一生已经嫁过四五次人了,时至今日,不想再‘改嫁’了。他已经死心了。”

阎锡山起家于1911年的太原起义,此后统治山西长达38年。在民国这个历史大舞台上,任凭风云变幻,各方势力你方唱罢我登场,他始终屹立不倒,人称“民国不倒翁”。

阎锡山之所以能长期“不倒”,恰恰和他一生多次“倒戈”有着很大的关系。

他本是前清举人,光绪三十年被官费保送到日本留学,在日本却心向革命党,秘密加入了立志反清的同盟会,蒙孙中山先生当面教诲。毕业后,阎锡山奉命返回山西,在山西新军中和其他同盟会会员秘密活动,掌握了山西新军的领导权。

辛亥革命爆发后,阎锡山等人在太原密谋响应,率部攻入城中,杀死山西巡抚陆钟琦,成为山西都督。

从清朝的臣民变成反清的革命军首领,这是阎锡山的第一次“改嫁”。

宣统三年,南北议和后,袁世凯成为第一任大总统,阎锡山权衡利弊,认为天平已经倾向了袁世凯的一边,于是再次调转阵营。他一方面请求孙中山给他支持,另一方面向袁世凯表达诚意,又在建都问题上赞同袁世凯,站到了孙中山的对立面。袁世凯看到阎锡山和其他同盟会成员不同,对他另眼看待,正式任命他为山西都督。

到1915年,袁氏蓄谋称帝,阎锡山接连去电劝进,认为“君主立宪”才是强国最正确的办法,并说袁氏应该当仁不让,““以大有为之才,毅然以救国救民自任,无所用其谦让。”袁氏称帝后,阎锡山于是被封为一等侯。

此后,蔡锷、唐继尧等人发起护国运动,阎锡山痛斥这些人为“不忠不义不仁不智”之徒。

从革命军的首领,蜕变成北洋政府的官员,这是阎锡山的第二次“改嫁”。

袁氏病死后,段祺瑞出任国务总理,阎锡山再次改换门庭,称段祺瑞为师,唯段祺瑞马首是瞻。这是阎锡山的第三次“改嫁”。

此后,段祺瑞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孙中山先生发起护法运动,阎锡山不助孙中山,而是派出晋军第一混成旅南下与革命军作战,结果是全旅覆没。

这次失败后,阎锡山总结教训,为自己制定了“三不二要主义”,即“不入党、不问外省事、不为个人权利用兵,要服从中央命令、要保卫地方治安”。他此后拒绝参加军阀混战,把注意力都放在了山西省内,山西由此维持了数年的和平和安定,并成为全国“模范省”。

民国15年,北伐军一路摧枯拉朽,先后击败吴佩孚、孙传芳,阎锡山眼看北洋政府大势已去,再民国16年宣布就任“国民革命军北方总司令”,下五色旗,挂青天白日,出山西讨伐奉系张作霖,这是阎锡山的第四次“改嫁”。

民国17年,张学良东北易帜,全国宣告统一。一年后,蒋介石召开编遣会议,意图“削藩”,引发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实力派不满,中原大战由此拉开序幕。

先投蒋,而后反蒋,这是阎锡山的第五次“改嫁”。中原大战结束后,阎锡山虽然始终保持着一定的独立性,但总的来说,还是在蒋介石和国民政府这面旗帜下工作的。

可见,阎锡山对拉拢他起义的傅作义说:“我这一生已经嫁过四五次人了……”并没有说错。

总的来看,阎锡山的眼光还是很精准的:在清朝奄奄一息,内忧外患的时候投入革命军;在革命果实被窃取,革命陷入低谷时,果断投入北洋政府;北伐军如日中天,他再次及时调换阵营。唯一一次失算,就是和蒋介石的中原大战,但并没有撼动他在山西的实际地位。

既然都已经改嫁过四五次了,再嫁一次又何妨?这是大概很多人的疑惑。但这个问题并不难理解,回顾阎锡山和我党的交往历史,我们就不难得出答案。

在长征到达陕北之前,我党我军的活动中心都在南方,和阎锡山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恩怨。1936年2月,红一方面军渡过黄河发起东征,这是双方的第一次较量。

我军东征,晋军惨败,阎锡山不得不向蒋介石求援,引中央军的5个师进入山西。东征战役给了阎锡山很大的震撼,让他认识到了红军的战斗力,当时日军的铁蹄已经进入绥远,下一步就是进入山西。阎锡山于是产生了联共抗日,保卫山西的想法。

这个想法的实践,就是后来山西牺盟会(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的成立,阎锡山邀请薄一波主持牺盟会的工作,并同意八路军的三个师开赴山西前线,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此后,山西抗战局面日渐不利,阎锡山从太原撤至临汾,又一度从临汾撤到陕西,所掌握的地方只剩下了晋西南一带。

而此时的牺盟会和新军逐渐发展成独立的政治力量,这引起了阎锡山的高度警惕。1938年8月,阎锡山在吉县古贤村召开“古贤会议”,接着又是“秋林会议”,要求取消新军的政委制度,夺回新军的军权。

双方矛盾日渐激化,最终逐渐走向决裂。1939年12月,阎锡山命令我党领导的抗日决死第二纵队向日军发起进攻,意图把该部至于日军和顽军两面夹击的处境。决死二纵拒绝执行这个命令,阎锡山随即宣布其为“叛军”,调集重兵向其发起了进攻。

决死二纵苦战突围后,阎锡山接着又袭击了八路军后方医院。在这次袭击中,我八路军115师伤病员,地方干部,牺盟会干部共计一千余人遇害。

于此同时,阎锡山还下令进攻抗日决死第三纵队,杀害我军600多名指战员,绑架1000多人,摧毁了我党建立的多个县级政权。

其中,晋绥军孙楚部还袭击了牺盟会《新生报》报社,活埋编辑王良。

这便是著名的十二月事变,也称晋西事变。

45年日本投降后,阎锡山命令其19军军长史泽波向上党地区挺进,我军展开反击,将史泽波围困于长治。阎锡山又命令彭毓斌前往增援,最终这两部均被我军歼灭。这就是被称为“解放战争揭幕战”的上党战役。

此后双方停战期间,阎锡山全力备战,在太原、大同等地大修碉堡,为内战做准备。

1947年秋至1948年春,阎锡山在晋中和太原推行“三自传训”(自清、自卫、自治),推行结果是仅1947年11、12两个月,就有3000余人被乱棍打死。

从以上这些历史看,阎锡山在和我党交往的过程中,从最初的联共抗日立场上一步步向后退,最终退到了一个难以挽回的反面。

1949年初,随着太原被围困,北平和平解放,阎锡山知道大势已去,于是撇下部队飞往南京,从此结束了他在山西38年的统治。

据徐向前元帅回忆,在我军包围太原后,阎锡山顽抗的态度有增无减。徐向前当时曾给阎锡山写过一封劝降信,委托阎锡山的一个老师送去太原,告诫他应该太原的黎民百姓着想,但阎锡山非但不听老师的劝告,还把这个老师给杀害了。

之后徐向前去西柏坡开会,毛主席和他谈起如何争取太原和平解放的问题,徐向前说:“和平解放恐怕不大容易,他连自己的老师都给杀了,可见顽固得很……”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4 阅读:10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