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岁觉得曹操厉害,40岁觉得司马厉害,50岁觉得刘备真诚好厉害

互联网产事 2024-03-13 10:35:39



今天来说说我对谋术的整个心路历程,以及我的深刻反省。

我自幼学习谋略、权术,家族里用术取胜的神人很多,好像这种风格在我们这个圈层也到处蔓延。

我一向把“术”奉为经典,老是喜欢范雎、张仪这样的先秦流派的纵横家,喜欢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以为这样游说的人才很有本事。

喜欢利益,喜欢谈交易。到了谈判桌上就全身充满能量,活力四射,好像不把对手驳倒我就浑身不舒服似的。朋友们评价我,好斗,像只求偶的公鸡。

普普通通的问题,喜欢争口舌之利,争论起来就像另外一个人。

我喜欢争斗,喜欢竞争,喜欢竞争中获胜,喜欢看到对手落败,甚至喜欢看到他们倒台。

某种心理要素异常阴暗,我待在黑暗里出不来,尽管我也乐于阳光普照。

以我读书为例,《三国演义》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部作品。它是我学习权谋的入门书籍。

30岁以前,我研究曹操很多。

拿我玩游戏为例,75后都了解一款红白机作品《霸王的大陆》,三国RPG类作品的经典代表。

我最喜欢开局用曹操,他的好处很多:

曹操自己智商89,政治力也很高;

一上手就有顶级谋士荀彧,智商96,会爆炎(对战中的特技)。

还有武将典韦,武力97,智商不行;虎痴许褚、名将张辽等人。一开局很容易占据优势。

曹魏这个派系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劣势也有。曹操名声不好,他杀了吕伯奢,激怒陈宫帮了吕布;疑心病重,夜半杀人。

简而言之,此人不要名声也不要脸,只是一味政治上的厚黑。他是不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后代史书上众说纷纭,直到今天还是一个复杂面容示人。

我要不要做这样的人?我看故事记载,心里犯恶心,一路忍下来,直到曹操犯了偏头痛,华佗提出医疗方案,他听不懂,把后者也杀了。

我觉得这个人真是器量不行,容不下人。学这个人害处超过了益处,开始放弃“曹操模型”。

30-40岁前后,我遇到很多类曹操这样惯用谋略的人,精于计算,只是在乎一点点小利益,翻脸比翻书还快。

他们比曹操格局那是差远了,曹操起家至少还是忠于汉室,为了天下做点事情,有了权势以后才慢慢变味的。

很多人稍微有点小权力,有点小的利益,就露出本性来了。

曹操型的职业规划,对中国人来说就是饮鸩止渴,绝对不能长久的。

其个性中的冷酷、残忍、玩弄人心,是封建社会人性压抑、特权暴虐的极大象征,不应成为人们谋求进步而效仿的对象。

第二个阶段,我转而羡慕司马懿。

2017年,电视剧《大军师之军师联盟》上映。这部剧,成为我研究司马懿的一个转捩点。

司马懿城府很深,老谋深算,很能沉得住气,这是我很佩服他的一点。

他的谋略风格有三个特点:

第一,小事不乱——曹操下了指令“鸡肋”,他不动声色,自己收拾行装。杨修就不一样了,非要显摆自己有才华,死了。

第二,难事不慌——曹操征辟司马懿入府。司马懿其实没有看清楚,也没算清楚曹操政权的前途,不想下这个决定,又不愿意被曹操看破。

他直接自己弄折了腿,施苦肉计避开征辟。

曹操和郭嘉都看出来了,又无法发作,只好派人监视他。

司马懿继续躲着,直到他算清楚,投入曹操阵营的利弊,他才接受了曹操的征召。

我们很多投资案,都是团队写报告,开投决会,出调研选择,董事会、股东会决议,一堆流程,看似很正规。

其实在市场经济滚滚浪潮前,都没有想清楚——没有足够的智商,没有十足的计算力,下的决定质量很差,投资效益可想而知。

商场如战场。靠这种流程打仗,哪能不输啊?

遇到难事,不是急于做决定,首先是有战略定力。

想清楚自己的位置,自己有什么,要什么,舍什么。

这是我学司马懿模型很大的一个进步。

第三,大事不声张。

电视剧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

那天早晨,下人侯吉倒水,看到了成群结队的武士,吓得跌倒在地。

这天,忍耐了一辈子的司马懿,红衣怒发,仗剑而行。

剑鞘在地面上砸得铿锵作响,主人公心中火星乱冒。神挡弑神,佛挡弑佛。好浓烈的杀气啊!

司马懿判若两人,曹爽已经把他逼到无路可退了。既然如此,那就激化矛盾,反而矛盾迎刃而解了。

隐忍与爆发,结合得很好,转换灵活,暴力感被包裹得丝般柔滑。

人不是不能爆发,而是要充分蓄力,足够隐忍,看清形势后出牌。

再好的策略,帮不了缺乏内在精神力量的人。

曹爽身边也有“智囊”恒范,多年力保曹爽不失;项羽身边有谋士范增,也是一代人杰,可人家听不进去啊。

既是没能力,也是没福分。

能纳谏,就是人生的才能和福气。

第三个阶段,我45岁以后,重读《三国》,开始佩服曹魏阵营的老对手刘备。

刘备,没啥能力,只会哭,像个女人。

中山靖王之后的头衔,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皇帝家族血统这么乱,是不是真的也存疑。

要武力,武力不行;要谋略,智商76,实在也不行。

刘备在诸多割据军阀中,算是个有性情的,有诚意待人的。他像个真实的人。

邮督欺负他,张飞替他出头,他情愿事情不要闹大,还给邮督道歉。

刘备兵败,投奔刘表。后者虽然接纳他,但也防着他,让他去守新野。

刘表来看刘备,刘备感慨“髀肉复生”:

很久不再骑马了,大腿上的肉又长了出来,很快就要垂垂老矣,但是什么功名事业都没有,分外悲伤啊!

按照时间推算,说这话的时候,刘备已过55岁。古代人寿命很短,平均年龄都不超过40岁。这个年纪是要退隐了,刘备还在拼命干,没点理想主义是万万走不下去的。

人与人之间,最小的差别是智商,最大的差别是坚持。

好不容易得到一流军师徐庶,打跑了曹仁。

曹操又用奸计,骗了徐庶母亲,再挖走徐庶。

这时部下给刘备献计,扣住徐庶不放人,曹操必然会杀了徐庶母亲,徐庶就留下来了。可刘备不忍心发生惨剧,情愿放徐庶走。

徐庶走都走了,折返回来告诉刘备卧龙和凤雏的事情,埋伏后手对付曹操。他可以撒手不管的,还不是要回报刘备待人的这份宽容和厚德?

没有“徐庶-司马微-诸葛亮-庞统”这一连串的人脉跳跃,面对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只有全军覆没的份儿,关、张、赵再英勇都不解决问题。

刘备是自己救了自己。

正所谓:小胜靠智,大胜靠德。一诚胜百巧。

再乱的世道,人与人还是有真情在,问题是你还信不信?

高素质的人才圈,还是具备评价真情义的能力的,问题是你是否能跻身?

对人世间,不应放弃希望;对人性,多一份理解;对人的基本面,要有大数据和长期展望。

文章的最后,我再讲一个故事。

武汉军运会,我发现一个人的面相,很普通,却是很坚毅——军事五项冠军潘玉程,云南省普洱人。

2009年他参军,因为出色的运动天赋,被选调到八一军体大队。

2011年他退伍,只是做了一名普普通通的货车司机。

时隔一年以后,有个教练听说潘玉程的运动天赋,找到他,特事特办,招他二次入伍,主攻军事五项。

面对事业的压力,已不在黄金年龄的潘玉程惟有拼命苦练,拿出成绩,才不辜负这份幸运。

军事五项竞争非常激烈,潘玉程不分昼夜刻苦训练,让成果变为可能:

越野跑了8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

一尺高的低桩铁丝网,匍匐钻爬总计100公里。比赛中,他就是“贴地飞行”,人称“子弹哥”,行家都服气的。

5米高的绳梯,纵身跳下7000余次;

投掷无柄手榴弹62万枚,共计370吨。

“宁可负重十公里,不跑障碍500米。”这句话应该是所有当过兵的共识。潘玉程练成了障碍500米的神,一举甩开对手。

异向平衡木,稳如泰山;回旋通道,来去自如。

上述任何一个项目,哪个不是长期主义的产物?

累积在一起形成的大考,是不是需要一份赤诚的坚持,一颗赤子之心?

就是这么简单,就能过关。

把简单的活做透了,就是平民阶层向上突破的法宝。

归根到底,大家都想要这份成果,都吃不起这份苦。

无论你梦想当曹操,做司马,还是演绎刘备的故事,运气是其次,胸怀大志,谦虚对人,足够隐忍,准备吃苦是第一位。

你所受的苦,要大大覆盖你所得的利益。这样的苦才有收益,挣来了钱方能安睡。

1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