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也屠城,任何决策都得把利益放在首位

漫说世界 2020-06-19 09:20:53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和皇帝 永元六年 公元94年

西域都护班超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合七万馀人讨焉耆,到其城下,诱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等于陈睦故城,斩之,传首京师;因纵兵钞掠,斩首五千馀级,获生口万五千人,更立焉耆左侯元孟为焉耆王。超留焉耆半岁,慰抚之。于是西域五十馀国悉纳质内属,至于海滨,四万里外,皆重译贡献。

【解析】西域都护班超征发龟兹、鄯善等八国联军七万多人,共同讨伐焉耆,大军兵临城下,班超倚仗兵锋将焉耆王广、尉犁王泛等人逼诱到陈睦时期的西域都护府,全部斩杀,传首京师;之后班超纵兵抢掠焉耆国,斩首五千余级,俘虏一万五千人,改立焉耆左侯元孟为焉耆王。班超留驻焉耆国半年,进行安慰。于是西域五十余国全部交纳人质,内附汉朝,远至西海之滨,四万里之外,都经过几重翻译来汉朝进贡。

【解析】一、背景材料这段材料讲的是班超,经此一战,班超彻底将西域整合畅通。自从公元73年班超以代理司马的职位,跟着窦固北击匈奴展示出战争才华,大受汉明帝赏识,从此便天降大任,随后便马不停蹄的西出阳关,被明帝派往西域执行“断匈奴右臂”的任务,便一头扎进西域这个火药桶,再也没有回过汉朝。到材料中这个时候,21年了,皇帝都换了三茬。受国力限制,条件不允许,朝廷21年中一直不愿意投放过多资源在西域。班超开局一个碗,靠着36个生死兄弟,以及后期章帝看班超似乎有戏派来支援的一千多汉军,后妈生的班超硬是在西域打开了局面,期间连欧亚大陆四大强国之一的大月氏(贵霜帝国),也无力染指西域,被班超按在地上摩擦。班超是真正的英雄,论其资源倾斜程度和达到的成就,我认为霍去病卫青都比不上。材料中针对焉耆的灭国战,是班超在西域的封刀之战,从此以后,丝绸之路被彻底打通,所以材料中,连西海之滨的国家都派遣使者来汉朝朝贡。西海之滨指的是地中海沿岸。[胡注:西海之滨也,所谓条支、大秦、蒙奇、兜勒诸国也。]条支,指的是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后亚历山大大帝的部将塞琉古一世创建的以叙利亚为中心,包括今伊朗和亚美尼亚在内的王朝。大秦,是古代中国对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至于蒙奇、兜勒,连起来是是Macedones的谐音,应是指马其顿帝国亡于罗马帝国后的部分残余势力,大概在小亚细亚一带。

这些国家非常遥远,汉朝并不能加以兵威。之所以不惜经过多重翻译来汉朝进贡,其实就是希望能够通过丝绸之路和汉朝通商贸易,获取来自中国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特有产品。为啥说没有掌控西域的封建王朝是弱鸡的?原因就在这里,在海洋文明之前,无论从政治、军事、科技、文化上讲,如果西域不通,北有匈奴,西有西域,南有青藏高原,东有大海,整个中国文明都是闭塞的,想拥抱世界、取长补短都没有条件,这就是班超的最大贡献。

二、名将屠城背后的猫腻在材料中,记载了班超对于焉耆国的屠城,杀五千人,俘虏一万五千人。这是历史唯一记载的一次班超如此大规模的屠城,虽然班超治下的军纪并不好,但如此大规模、具体的屠城还是第一次被记载,而且是在班超的封刀之战,我认为,班超之所以在最后时刻展开屠城,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量。1.后续经营的需要这是最后一战了,打完这一仗,西域就完全整合完毕,没有敌人了,焉耆是最后的敌人,班超之所以要指挥八国联军对焉耆进行屠杀和掳掠,除了没有封赏犒劳军队以外,就是担心未来新形势下对西域的羁縻统治崩塌。一旦失去敌人,西域各个国家犬牙交错,各国之间必定会由于各种利益纠纷而产生新矛盾,班超作为西域都护,未来这些可见或不可见的矛盾都需要他去调解。

而此时朝廷除了封官许愿、口头嘉奖,并不会给班超倾注真材实料的利益,所以班超为了解决后续的西域问题,就必须自己提前掌握一些利益在手上,所以班超打算将抵抗到最后的焉耆彻底掌控在手上,所以材料记载:

因纵兵钞掠,斩首五千馀级,获生口万五千人,更立焉耆左侯元孟为焉耆王。

班超这是想干嘛?班超这是想把焉耆当成肉鸡,先屠杀顽固的反对派,然后建立傀儡政权掌握焉耆的经济、政治、军事命脉。这其实就是想奴役焉耆人,以后西域都护府的经费支出,调解西域问题所需要的利益,朝廷没法给的部分,肯定就要撸焉耆国的羊毛了。谁叫焉耆国是顽固派?作为最后一个失败者,顽抗到底必然牢底坐穿。2.杀鸡儆猴的需要很多人不清楚为什么班超要对焉耆下狠手,除了经营的需要以外,还有其他原因。为啥班超要将焉耆王骗到原来的西域都护府诱杀,这是有历史原因的。原任的西域都护府陈睦,就是在汉明帝死后不久,遭到了焉耆的背叛偷袭,最后全军覆没,西域都护战死,汉明帝经营西域的策略也暂时进入了低潮期,以失败告一段落。而现在的西域都护是班超,焉耆国这种杀害前任都护的顽固派国家,出于个人利益考虑,班超也是西域都护,是绝对不会容忍杀害西域都护的行为的,因为对他人的宽容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如果杀害前任西域都护府的凶手得不到严惩,那么作为现任西域都护府的班超,在自身的生命安全上就缺乏保障。为了进一步保障自己的生命安全,震慑西域各国的奸邪之心,必须将焉耆国吊起来打,批死批臭。所以班超不经要杀焉耆王,还要屠杀民众,还要俘虏一万五千人,这些人拿来干嘛了?肯定是分发到各国当奴隶了,不仅笼络各国,还可以杀鸡儆猴。班超的目的,还在于想将杀害西域都护必将生不如死的政治行为制度化,让各国看看,如果以后谁还敢背叛汉朝,下场就是和焉耆一样,一旦面临政治清算,最顽固的一批全部杀死,胁从全部充作奴隶发配各国,良民全部沦为肉鸡韭菜供养西域都护。各国王公贵族每每看到焉耆奴,就会想到焉耆国因背叛汉朝而惨不忍睹。班超的目的,就在于杀鸡儆猴,震慑其他国家背叛汉朝的歪心思。3.振奋人心的需要“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这是西汉陈汤提出来的。焉耆敢于让前任西域都护全军覆没,这已经是明犯强汉了。班超之所以将焉耆问题放在最后解决,其实早就想好了对焉耆的屠杀和奴役。之所以不将对焉耆的奴役放在整合西域的前、中期处理,就是担心这种屠杀被反对势力渲染,加以利用。现在班超已经整合好西域,反对势力全在焉耆,还有谁会反对?试想一下,20多年前焉耆背叛汉朝,杀害西域都护陈睦,现任西域都护班超将焉耆王斩杀于陈睦故城,安慰阵亡将士在天之灵,随后传首京师,焉耆王头悬北闕。这种前后呼应、大仇得报的大新闻,传到国内,对于振奋国内人心,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那是非常有效果的,我想,如果我处于那个时代,听到班超在遥远的西域的故事,大概也会热泪盈眶吧。4.自我保护的需要班超作为封疆大吏,远在万里之外,朝廷最怕的就是这种人在边地威望太高,那种心态很矛盾,没有威望镇不住列国的纷争,威望太高又怕他谋反。统治者最怕的,就是封疆大吏在所封之疆威望太高,而班超在西域经营二十多年,现在西域彻底平定,很难说会不会兔死狗烹。从自保的方面来说,适当的屠城可以降低班超在西域的个人威望,班超之所以在最后一战大规模屠城,我想也有故意降低自身威望以求自保的考虑。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