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刚啊,部队需要你,广大的人民也需要你啊。”
2017年,一位叫赵宗刚的锅炉厂工人,接到了一个来自部队的电话。
听到电话里那个熟悉的声音,赵宗刚的眼泪几乎要夺眶而出。
赵宗刚是一名转业的老兵,已经离开部队半年。这个电话令他知道自己没有被老领导忘怀,赵宗刚的内心激动无比。
本以为这只是个普通的关怀老兵的电话,一番寒暄过后,另一头的首长却话锋一转,语重心长道:“宗刚,你有想过要回部队继续服务人民吗?”
赵宗刚不可思议地睁大眼睛,激动道:“我,我真的还能回到部队吗?我愿意,我愿意!”
赵宗刚的新工作不仅清闲,而且工资可观,最重要的是,他终于有了更多的私人时间陪伴妻儿。
回到部队,就意味着这一切要大打折扣。
那么为什么赵宗刚立即就决定抛弃轻松的工作回到部队?部队又是出于什么原因,要把一个退伍了的老兵重新召回呢?
从小立志报国1968年,赵宗刚出生在青岛的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里。他的父母都是农民,赵宗刚和他的兄弟姐妹一起,生活在农村一个破旧的房子中。
当时的农村家庭追求多子多福,赵宗刚的父母也生育了许多的孩子,这也加剧了家里的贫困。
赵宗刚的童年生活是贫瘠的,每顿饭吃的都是稀粥小菜,有时要挨饥受饿。穿的也很朴素,但是赵宗刚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的困顿。
在赵宗刚小时候,村子里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便是在村中心播放免费的露天电影。赵宗刚也很喜欢,这几乎是他为数不多的娱乐方式,也是赵宗刚接触外面的广阔世界最重要的途径。
当时放映的片子中,最令赵宗刚印象深刻的便是种种抗战片,那些为了和平抛头颅洒热血的解放军战士,每每令赵宗刚幼小的心灵深受触动,一颗为百姓服务的种子也悄然种下了。
而片子里一个特殊的存在,更是令他萌生了向往的心情。
那便是驾驶着坦克,所向披靡的坦克兵。
作为一个小孩子,坦克兵是强大的代名词,他也渴望获得这样强大的力量,并且用这些力量保护国家和和平。
如果说保家卫国,是每一个小男孩都曾经萌生过的愿望,那么还有一个绝活,让赵宗刚成为了一群孩子中的焦点。
赵宗刚很小就表现出了对于机械的兴趣和天赋。
那时候家家户户都不富裕,电器、自行车这些舶来品并不罕见,村子里每每出现,都能勾起赵宗刚的兴趣。
每当有人要修理自行车或者电器时,赵宗刚只要听说,总是会赶去围观。这些机械的构造对于大人来说尚且不容易理解,可是赵宗刚却能看得津津有味。
他还会一边看,一边分析学习,表现出远超大人的学习能力。
有一次玩耍,赵宗刚的朋友愁眉苦脸道,自家的收音机坏了,再也听不成了。
赵宗刚听见,跃跃欲试道:“让我来试试,也许我能行!”
朋友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将赵宗刚带到自己家,赵宗刚凭借着之前的记忆和收音机的说明书,还真的有模有样地修理起来。
不一会儿,赵宗刚拧上了最后一口螺丝,让朋友打开收音机试试。
没想到,流畅的音乐响了起来,收音机真的修好了。
从此赵宗刚的名声在一群小屁孩之间传了出来,大家都由衷地敬佩赵宗刚。
童年的这些经历,默默地把赵宗刚指引向了一条路,影响了他今后的发展。
虽然脑子很好使,但是赵宗刚却对读书兴致寥寥,反而心中有着另外的抱负,那便是参军。
赵宗刚的父母也是这么想的,于是便跟儿子商量,没想到这正中赵宗刚下怀。
不久后,赵宗刚便背起了行囊,成为了军队中的一名兵。
站好每一枚螺丝钉的位置赵宗刚梦想着在战场上挥洒热血,报效国家,甚至开上从小向往的坦克,当英姿飒爽的战士。但现实却给了他一个不小的打击。
在通过了一连串的考核和体检之后,他如愿以偿地穿上了军装,但却被分配成为了一名炊事员。负责队伍里的一日三餐。这跟赵宗刚内心希望的相差甚远。
一开始,他难以接受这个安排,心里总觉得很失望。不过,很快,赵宗刚就释然了,再小的螺丝钉都有他的位置。
虽然炊事员这个岗位听起来既没有坦克兵威风,跟他最初的愿望也相去甚远。
但谁能说,做一日三餐不重要,如果没有他们这些炊事员负责起厨房的运转,战场上的士兵也没有了力气战斗。同样是服务人民,他的工作就跟普通士兵一样不可小觑。
于是赵宗刚静下心来,专注到厨房的工作中去。
即使是很琐碎的工作,赵宗刚也表现出不一般的耐心和认真。
最初,赵宗刚甚至没能给士兵们做饭,而是负责饲养部队里面的肉猪。
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把猪养好,要让士兵们吃上肥美又有营养的猪肉。他便开始钻研养猪的技术,每天早早起来拌猪食,在他的精心饲养之下,肉猪们长得特别的好,不仅肥壮,而且肉质香甜。
后来赵宗刚被调到了厨房,成为了一名真正的伙夫。工作上的变动并没有改变赵宗刚的态度,他依然贯彻着认真钻研的态度。
为了让士兵们吃饱吃好,他努力地改进着自己的厨艺,精心挑选质量良好的材料。
尽心尽力的工作让赵宗刚耗费了比其他人更多的时间。
但他还觉得不够,即使是所有人都吃饱了,进入午休,赵宗刚还是停不下来,不是去准备食材,就是去侍弄菜田,对于他来说,即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要把握好每一处细节。士兵们背井离乡,他能做的只有给他们吃上一口好饭菜。
有一句话说,有多努力就有多幸运。
赵宗刚日复一日的操劳和努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有这么一位亲切认真的炊事员,总是不遗余力地服务着大家。
赵志刚的领导也观察到这一点,他认为赵志刚的性格沉稳细心,不计较个人得失。如果只是把他放在厨房,对于他的能力是一种浪费。
于是在征得赵宗刚的同意之后,把他调去了库房。
在那里,他负责库房里的物资管理,这是一份枯燥的工作。但赵宗刚依然尽心尽力,每个人都对他赞不绝口。
后来了解到赵宗刚竟然考下了驾驶证,领导更是意识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后来赵宗刚兼顾了开车的工作。
赵宗刚就是这么一步步地,从炊事员到部队里比较重要的岗位,不论是小小的螺丝钉,还是受到了赏识和青睐,赵宗刚都没有改变过自己的初心,一直以最好的面貌去完成上级安排的工作。
金子总是会发光的,后来,赵宗刚被调到了坦克军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坦克兵。
这一刻终于与童年的念想形成了闭环。赵宗刚内心是兴奋的,但他不觉得此刻的自己比作为炊事员的他更了不起,他只是有了一种小时候的幻想在眼前变成真实的欣慰。
虽然在部队里,他已是老前辈,但在坦克连赵宗刚俨然一位“新兵蛋子”。为了尽快熟悉业务,赵宗刚付出了全部的时间。
除了日常的训练,他还挤压出休息的时间钻研理论知识。从坦克构造到实操,每一步赵宗刚都深入探究,保证没有疏漏。
除此之外,作为知识的补充,他还学习了其他战斗装备和机甲的构造,融会贯通。
赵宗刚刚进入这一行,此前没有过任何知识储备,这些理论对他来说并不容易理解,但他还是一点点地摸清摸透,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在这个过程中,他广泛阅读了大量相关的书籍,光是笔记和自己的理解,就记录了40多万字。笔记本堆了厚厚一沓。
赵宗刚付出的时间没有辜负他,作为一个坦克新兵,赵宗刚进步飞快,很快就就成了坦克兵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在一群老兵中也不遑多让。
赵宗刚也越发地热爱自己的职业,他本以为自己会驾驶着心爱的坦克,一直到职业生涯的完结。可是不久后,他再次走向了一个新的转变。
终身贯彻为人民服务有一次,赵宗刚所在的连迎来了一次重要的军事演习,不管是赵宗刚本人,还是赵宗刚的领导,都十分重视这一场演练。
赵宗刚为此和队友拉练了多天,想以最好的状态去迎接这一次演练。
但是在演练前夕,部队里的一辆坦克却突然无法发动。所有人都轮番进行了尝试,坦克依然静止在原地。
赵宗刚当时已是班长,极有集体荣誉感的他急得团团转,他使尽了自己的知识储备都没能把坦克修好。因为出现问题的是发动机,刚好这是他的知识盲区,这令赵宗刚感到了深深的无力感。
直到演练结束,坦克依然无法上场。这一次的变故令赵宗刚心里很内疚,也让他意识到一个专业的机甲维修人员,对于部队来说是多么重要。
然而,当时专业的技术人员十分紧缺。这也让赵宗刚感到了一种迫切的使命感,他回忆起以前围观维修机械的热情,心中有一个声音鼓励着他去尝试。
从那天起,除了练习机甲车的操控之外,赵宗刚又给自己下达了一个任务,就是搞清楚座驾的每一个零件和原理。
就像庖丁解牛般,深入剖析机械构造,这样的专研精神,使得赵宗刚对于机甲的内部维修越来越得心应手。
他的能耐也慢慢在部队里打响了名声。
真正让赵宗刚事业转型的还是一次意外。在又一次活动前,连里的机甲车又出现了故障。在所有人都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时,上级领导又想到了赵宗刚。
领导凝重地说道:“这一次演练事关我们连的荣誉,你不能拒绝,这活不仅要办,还要办好。”
兹事体大,赵宗刚也不敢迟疑,他投入到了连夜的维修,在无数个争分夺秒之后,机甲车终于缓缓启动,恢复了正常。
这一次成功,也彻底打响了赵宗刚的名声。不管是什么故障,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赵宗刚。就连领导提起他时,都是赞不绝口。
赵宗刚也十分享受一辆辆机甲在自己手上重获新生。不管是坦克,还是日常的车子,只要是机械,很少有赵宗刚修不好的。
他几乎是部队里的专属维修师,一次又一次地帮助队友们解决头疼的故障。
有一句话说,熟能生巧。赵宗刚活干得多了,在这方面渐渐的有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后来甚至发展到只要听听机器的声音,就能准确判断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一手绝活从侧面看出了赵宗刚的天赋和功底深厚。
在部队里,队友们亲切称他为王牌医生,只不过他的病人是一辆辆机甲。他也因为一次次立功而获得了功勋和奖章。
赵宗刚自己练就了绝活,更希望将其发扬光大。
他不断地培养年轻的维修师,不遗余力地传授经验,在他退伍时,有几名徒弟已经传承了他的能力。
离开部队后,赵宗刚脱离了忙碌的生活,回归到平静和天伦之乐之中。
在锅炉厂里,他是备受尊重的技术员,有钱有闲。却没想到,他的离开让部队里的机甲维修一下子没有了主心骨。
自从他离开了部队,赵宗刚的重要性马上就开始突显出来了。
部队里几乎没有人比赵宗刚更熟悉各种机甲,也没有人能如同赵宗刚般快准狠。
虽然赵宗刚培养出了几个尖端维修员,但是对于庞大的机甲部队来说,远远不够。
因此上级希望赵宗刚能回归部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维修员,让机甲部队的运行真正地没有了后顾之忧。
赵宗刚几乎是没有犹豫地答应了。对于他而言,平静的生活从来不是最终的目的。有意义的人生才是他唯一的目标。
老领导的要求不仅没有让他为难,还几乎要热泪盈眶。原来他一直被部队和人民需要着,这样的认识怎能使他不感动。
不久后,赵宗刚回到了部队,他与部队的故事从来没有画上休止符,只要他还活着,只要他还被需要,那么就会永远挺身而出。
参考资料:中国军网2021-03-29 15:04《关于“兵王”的故事,未完待续……》
人民网2014年08月17日06:03《老班长,强军兴军铁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