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回家,又听到老妈在吐槽哥哥和嫂子:“你们不回来的时候这孩子挺好带的,吃饭乖巧,睡觉也香。只要你们一回来,这孩子就非常难带,说话不听,吃饭胡闹,就连睡觉也哼哼唧唧的。”
哥哥嫂子还没说话,老妈又补了一句:“每个星期都是这样,周末哭个够,周一到周三红几天,周四周五孩子刚好不哭不闹了,你们又到周末了,一见面,这孩子又开始哭哭啼啼了。唉!”
眼看着嫂子就要落下来的泪,我忍不住了:“妈,哪有你这样说话的?依你这意思,侄子哭都是哥嫂害的?那哥嫂周末干脆别回来了是吧?不说当初是你逼着他们尽快生孩子的,就说你也是当妈的,你忍心让小侄子一周到底都见不着爸妈是吧?再说了,工作离家远又不是他们愿意的,你说话注意点。”
老妈噎了一下:“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想说,这孩子一到娘跟前就跟变了个人似的,一会儿哭一会儿闹的,真心折腾人。还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小娃见娘,无事也要哭三场。”
看着小侄子巴在嫂子身上撒娇卖乖的腻歪样,我笑着回道:“那是,其实啊,小侄子一见哥嫂就爱闹,你该高兴才对,这是好事。”
看着老妈一脸不以为然的样子,我给她一一解释起来。
有些情绪,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才敢表达别看我妈平时脾气挺好、小侄子也很黏她的样子,实际上,我妈也有脾气,尤其是生气的时候,她也会骂人。
小侄子虽然年龄小,但是很多时候他都能听懂,每当我妈生气时,他都是一副战战兢兢的样子,想上前不敢,想退后也不成。
只要我妈板着的脸一刻不放松,小家伙眼里的一包泪转来转去都不敢落地,那样子,实在是太可怜了。
而且,有时候我妈会无意识地把脾气撒在小侄子身上,作为负面情绪的直面者,小家伙即使想不明白为什么,他也不敢吭声。
可同样是负面情绪,嫂子生气时就会刻意避开小侄子,至少不会直接骂他。
很多时候,小家伙的情绪变化,嫂子也能第一时间发现,生气了、委屈了、害羞了等,嫂子总能准确分辨出来,也能用小侄子能理解的方式帮他从负面情绪走出来。
正是因为母子间有这份天然的默契在,在嫂子面前,小侄子会表现出很多与平时的乖巧懂事等不同的情绪,比如,他也会小气使小性子,他也会生气不理人。
小娃见娘,无事也要哭三场,正是因为有些情绪,在最亲近的人面前才敢表达,也只有他们能理解、能开导。
缺失的安全感,在父母那里会得到满足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主要来源,安全感越强,孩子越平和,反之,则越暴躁。
这一点,在小侄子身上尤其明显:在我妈面前时,小家伙会无意识地变得胆小、讨好。
尤其是遇到大人生气、脾气暴躁时,小家伙会越发地小心翼翼,变得很懂事,身上透着一股和年龄不符的成熟稳重。
要是遇到冲他发脾气:“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他一定会慌乱地保证:“我会乖,我会好好听话。”那份战战兢兢,让人看得心疼。
可是,在嫂子面前时,小家伙会无意识地胡闹、不听话,甚至是故意和嫂子对着干。每当这时候,嫂子说他时都会带着很多小动作,或摸摸小脑袋、或拍拍肩膀。
即使小家伙生气撒泼打滚,嫂子也会默默等他发泄完再和他好好说话,在小侄子心里,嫂子是最安全的人,他不必担心会因为不听话而被抛弃,他不用一再保证“我会听话”。
小娃见娘,无事也要哭三场,其实是因为只有在最亲近的父母面前,他的安全感才会十足,他才不必担心自己的真性情会遭到嫌弃。
有些想得到的关注,父母会第一时间给予有时候,即使爷爷奶奶已经很细心、很耐心,对小孩子的心理需求也很难准确把握,尤其是当小孩子笨拙地试图引起他们的关注时。
小侄子有段时间脾气很古怪:不让干的事,一定要干;希望他做的事,一律拒绝。
我妈曾不止一次数落,说小侄子性子倔、不听劝,一天到晚把眼睛盯在小家伙身上挑不是,祖孙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嫂子回来后,面对小侄子的各种不配合,她只是微微一笑:不想吃,那就不吃吧;想要试着帮忙端碗拿碟,那就去吧。
结果就是:小家伙乐呵呵的,嫂子也笑眯眯的,完全不见之前的剑拔弩张。
嫂子说,其实不是小家伙故意和大人对着干,而是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想要自己试一试,得到大人的认可,家长只要在旁协助指点一下就可以了,小孩子自己能做好的。
小娃见娘,无事也要哭三场,其实是因为小孩子最想得到的关注,父母能在第一时间给予。
后记很多时候,面对小家伙的忽然变脸,家长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难以理解,甚至还以为是小家伙故意使坏、故意胡闹。
其实,小孩子最不藏事,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既不会有意隐藏,也不会刻意捣蛋,当小家伙们出现了和以往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状况时,一定是孩子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
而最懂得体察孩子心性的人,毫无疑问就是那个和他最亲近、是他的安全感来源的人。
因此,如果孩子在别人那里都是乖乖巧巧,一到你面前就尤其调皮捣蛋、胡搅蛮缠,先别忙着生气责备,细细查找原因,帮助孩子解决需求才是上上之策。
所以说,“小娃见娘,无事也要哭三场”,可真不是孩子在胡闹,原因很感人、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