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景古浚县,一感一叹大伾山

彭鹏保红 2024-10-01 13:28:39

开车浪了四天,三个小伙伴有事坐火车回去,我和于同学舍不得这难得的自由时光,又紧急摇人,还真摇来两个伙伴,四个人的快乐,果真比两个人的快乐翻倍。

我们四人组先游览了小南海石窟和灵泉寺石窟,然后驱车到浚县,游大伾山。

大伾山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鹤壁市浚县城东,是中国文字记载最早的名山之一。《尚书,禹贡》载:“东过洛油,至于大伾。”

大伾山现在已经是4A景区,里面文物众多,我个人认为最值得看的是大佛、牌坊、龙洞、王阳明和王铎的字。

这是大伾山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碑和国家4A等级旅游区碑,我个人更看重文保碑,我现在出去,重点搜索博物馆、全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些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拾级而上,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个高大、雕工精美的石牌坊,河南省文保单位。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 年)建造,距今400多年历史,是皇帝为表彰当地孟家“一门三进士”而赐建此坊。郑州也有“一门三进士,父子双翰林”孙钦昂家啊,可惜他的故居甚至墓地都被拆了,更不要说牌坊,那是在破四旧时就蒙难了。

古建筑的魅力在于细节,这个牌坊为四柱三间五楼式石质仿木结构建筑,高、宽皆 10 米,分为七层,仔细看 由上而下雕刻有“二龙戏珠”"八仙庆寿"、“竹林七贤”、“荣归故里”等图案。

再向上,就能看到“大伾山”三个大字,气势磅礴、遒劲有力,是由素称“军中第一笔”的书法家李铎题写,引人注目。

来到大伾山,不能不拜护佑浚县千年的大佛,是魏晋十六国的后赵(319年——352年)时依山凿就的,高22.7米,为中国北方第一大佛,按现在的建筑层高,大佛有7层楼高。

据说,大佛还与黄河水患有关,我们仔细看,大佛不是目光朝下,慈悲地看着众人,而是目光如炬,遥看远方的黄河古道。

这大佛在浚县人民心中地位非常高,因此香火很盛,我觉得,他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的,还能护佑一方的大佛。

大佛的右侧有众多石刻碑记,其中最有名的是明代大思想家王阳明所题,这个没有拍清晰,因为用玻璃罩保护起来了。

王阳明与大伾山渊源颇深,明弘治十一年(1498 年),太子太傅、兵部尚书王越病逝,王阳明奉命护送王越灵柩至浚县,葬在大伾山西麓。第二年,王阳明登临大伾山,挥笔而就《大伾山诗》《大伾山赋》。

如果对河南博物院熟悉,对王越就不陌生,王越虽是文官,却是能领兵打仗,还能打大胜仗的奇人,河南博物院珍藏着王越的墓志铭和他的女儿王百禄的墓志铭和陪葬品。

大伾山摩崖石刻非常多,据说有460处,我个人理解这些石刻就是我们迷人的老祖先游大伾山时留下的“到此一游”,只是比我们有文化多了。如这个石刻“禹贡名山”,题者一定知道《尚书·禹贡》这部重要的地理著作。

来到大伾山,我们心心念念的是想看王铎的题刻。王铎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去过两次大伾山,留下三处题记。第一次留下两处:“仙崿”,这两个字的拓片已经是文物,收藏于河南博物院,曾经在明清河南展厅展出过。

还有:“鹭涛虎岫”,有一种波涛汹涌,虎踞龙盘的磅礴气势。

这是王铎第二次来大伾山时写的诗《再至青坛》,被朋友刻在崖壁上,当时明朝灭亡,清朝建立,作为明朝遗老,王铎内心是郁闷的,就住在大伾山,希望这里的山水能抚慰他国破家亡的伤感。只是现在这三处珍贵的石刻都被保护起来,看不清了。

我在网上找的《再至青坛》的拓片,我们来欣赏一下王铎既苍劲有力,又行云流水的书法作品。

可能很少有人会如我们一样,找到这三处石刻后快乐万分,我们上大伾山,就念念叨叨地找,都走到下半程,要向回走了,还没有找到,有个朋友正在念叨,另一个朋友暮然回首,看到玻璃罩,原来石刻就在我们刚刚行走的台阶的侧面摩崖处。真正体验一把:“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激动。

四个年龄加起来超过200岁的我们,快乐地与石刻合影,各种摆拍(可能这是大妈的通病),我才发现,风景让我们快乐,我们自己更是一个个快乐的源头。

看了牌坊,看了大佛,看了石刻,我们都感到功德圆满,一次次惊喜到麻木,又看到一个不太古的建筑,就没有兴趣走进去再看,可一抬头,妈呀,眉山苏轼题字,虽然很新,但一定与苏轼有关,这得进去看看。

进去一看,房子是依山而建,石壁上雕刻着五条活灵活现的龙,被人摸出包浆了。

看介绍,原来石壁上有三个天然洞穴,如有龙居在此而得名,宋代在洞口上雕刻五条蟠龙,宋徽宗钦封“康显侯”。

怪不得大伾山这么有名,原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大伾山有仙有龙,能没名气吗?

这是一个难得可以摸的文物,我征求管理员同意,也轻轻的抚摸一下龙的身体。千百年来多少人怀着美好的愿望从龙头摸到龙尾:摸摸龙头,吃喝不愁;摸摸龙身,万事顺心;摸摸龙尾,好运相随。

龙洞右手有一块碑,被玻璃罩着。

碑首篆书“康显侯告”,字间横刻草体梵文六字真言,仔细看左侧竖刻蒙古文题记。一个碑首三种文字,非常罕见。

可以说这是“敕谍碑”,敕谍(chìdié)就是载有皇帝命令的文书,是宋徽宗敕封龙神为康显侯的诏书。

碑文主要记载了众官员在大伾山龙洞祈雨有应,大降甘霖,当年获得了好收成,还含有封建官制 51 枚告印,这些告印都是用“九叠篆”这种特殊的篆体,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宋代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印基本都使用九叠篆,一是能保证印文的保密性,二是体现官府印章的庄重感和威严性。

在浚县呆了两天,游古城、登名山、看秀丽风光,观古人遗存,每每新发现,我们四个小伙伴都一同欢喜,真达到:与喜欢之人,做欢喜之事这种极致的快乐。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