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2月26日),在广州市“拼经济稳增长·民生服务”新闻发布会上,广州市教育局副局长陈学明透露,今年广州普通高中学位增量超过了1万个。2025年,广州将力争再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万个,最大限度满足广大市民对优质高中学位的需求。
教育局在开足马力搞学位,不是秘密,也不新鲜,其实已是明牌了。
月初,我就写过一篇题为《未来十年,广州高中学位压力山大》的文章聊过此事。当时的大意就是肯定了大佬们的工作之不易,同时也指出客观上恐怕很难如大家所愿大幅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但又得交差,所以必然会在数据上努努力。
一个成熟的社会人应该明白,竞争哪里都在,结合自己的需求来做出自己的选择(卷还是不卷?怎么卷?)。
在年末的这个会上的这番表态,本来我是没怎么关注的(说个题外话,今天都关注我们的六代机去了)。但是有朋友提醒我,这次表述变了。
在通稿里,陈副局长说的是:2025年,广州教育将继续按照“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扩招一批、试点一批”的策略(四个一批),多措并举,多途并进,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学位供给。
十月中旬,这个表述还是五个一批,即新建一批、改扩建一批、扩招一批、民办一批、试点一批。
五个一批变成了四个一批,少了什么你们自己看。
意思是,莫非,我们广州教育的大佬们,竟有此鸿鹄之志?不依赖民办,能整出一年一万个学位?
这一万个学位,如果大头不在民办,该如何增加?陈副局长提到的包括:
大力推动市六中花都校区等新学校(校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加快清华附中湾区学校二期等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将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规范办学,有效提升高中学位的供给能力;综合高中试点将再深化;广州将鼓励学位相对充足的区属高中增加招生计划,并适当扩大跨区招生比例,以解决区域性学位不均衡问题;继续支持符合条件的民办高中开办公费班,在第三批次招收部分公费生,尽可能增加公办高中学位占比;基本上就是能用的所有招都用上了,其中除了第二点是民办,其他的实质上都是公办,或者说是公办费用的学位。我们拆开来聊聊。
第一点提到的自然是最优质的学位,但这个涉及的财政支出最大,手里没余粮很难大肆扩张,今明两年基本把能打的好牌都打得七七八八了。下一步就是一些区属小牌也依次打出来,一如今年复办重新招生的颜乐天纪念中学。
第三点,综合高中,去年新增1100个学位,属于利用原本应该是公办职业教育的场地资源,由教育部门牵头给“升级”成了高中,以此满足广大家长对高中的执念。这个我认为有非常大扩充空间,在师资能匹配上的情况下,接下来再整个大几千学位,不是天方夜谭。
第四点,中心城区学校场地有限,规模有限,加上其有自己的利益考虑,空间很有限。但是非中心城区的新学校,前景相当广阔!
比如去年新招生的广州实验中学,是按照每个年级1000人的标准建设的,但去年首届招生规模仅有240人。这主要是因为首届招生,领导班子、师资团队的搭建还没有完善,后续必然会持续增加。类似的还有近五年开设的一些非中心城区新校。
这一点还提到了外区生比例问题,这是相辅相成的。24年,黄埔和南沙两个区已经把外区生比例扩大到25%,此举能让更多中心城区的学生有升读公办高中的机会。未来,把学位增量的主要来源区也扩充至25%甚至更多,以此平衡全市的录取情况,是必然之举。
第五点,坦白说之前我是没有怎么考虑到这一点的。但如今民办入局者实在太多了,大家都冲着未来十年这个黄金期的蛋糕来的,希望分一杯羹。
从24年的情况来看,民办江湖极其混乱,多数民办招生情况并不理想。天省仅录得第三梯度线的成绩,不少老牌民办罕见地招不满学生,甚至还有很大的缺口,新民办也是参差不齐。
江湖混乱,是危也是机。民办学校如果有想法,有魄力的话,是有一跃而上,奠定其在家长心目中的地位的。生源无疑是关键,除了可见的硬件,画饼招生的能力,实打实地让利,利用公费班招收一批能刷亮招牌的生源,从而形成良心循环也未尝不可。
民办学校提供一些公费或者部分减免的学位,也会是一个相对廉价高中学位的重要补充。
另外再说一点,那就是外市民办。广州市压力大,学校贵,那就适当引入一些经过审查的,还过得去的外市民办呗——一日今年的肇庆华赋。虽然它口碑没见得多好,也没怎么宣传,但它在补录不仅录满了,还直接录到了550分。该说不说,2.3万/学期这个相对便宜的学费应该是重要原因。
换句话说,别看学位需求大你民办就来割韭菜,动不动就收个十万八万,没学生不是很正常?
我是真能感受到为了学位,大佬们是多么努力,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