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子华晚年自辩:我从未反对过陕北红军迎接中央,都是此人造谣

烟寒若雨话秋风 2024-11-09 12:00:38

19个兵团司令,唯程子华没有军衔,有人说是因为他曾公然违抗军令,也有人认为长征时期,他极力反对陕北红军迎接党中央。

程子华曾是黄埔学员,参加了广州起义、大冶兵暴。

长征开始后,他率领红25军孤师北上,身负重伤后被抬到了陕北,与那里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

晚年回忆起那段峥嵘岁月,程子华感慨万千:“那时我们真年轻,真有希望!”

抗战时期,程子华率领三纵,在冀中平原与日军鏖战,广泛推行“地道战”。

到了解放战争,程子华又参加了辽沈战役,指挥了塔山阻击战,而后挥师入关,参加平津战役,一路往南,打到了襄阳、宜昌。

不过,程子华的心中一直“有根刺”,他晚年极力自辩:“我从未反对过陕北红军迎接中央!这是有人造谣!”

千钧一发!正、副军长,双双重伤!

“我们红25军,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部队,为红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创造了条件!”

80多年前的追随程子华进行的伟大远征,是百岁开国少将詹大南最为骄傲的经历。

程子华领导的红25军虽然没有爬雪山,过草地,却是四支长征队伍中唯一一支牺牲了主要领导人的红军队伍。

主要领导人一死数伤,部队却能坚持到最后并取得全面胜利,在世界军事史上实属罕见。

程子华、徐海东这两位正副军长,都是被坐在担架上走完的长征。

1934年12月10日,程子华所部经大别山、桐柏山、伏牛山进入商洛山区。

此时,穷追不舍的敌60师扑了上来。

敌60师原本是第19路军旧部,是支很能战斗的劲旅。

红25五军进入伏牛山时,他们就已经在朱阳关一带布下了天罗地网。

程子华决定绕道,转入陕西境内。

敌60师又跟踪追击,双方在庾家河展开了一场恶战。

34岁的副军长徐海东一马当先,率领主力团强攻东山坳口。

刀枪无眼,一枚子弹飞快的冲了上来,正中徐海东的左脸,又从左耳背后穿了出来。

徐海东吃痛后,重伤倒地。

医护人员正紧锣密鼓的对徐海东进行抢救,又传来了军长程子华受伤的消息。

程子华指挥作战之际,被敌军的狙击手瞄准,两发子弹击穿了他的双手,全都钻进了骨头。

程子华左手掌动脉破裂,殷红的鲜血如雨水般哗哗地流。

正、副军长,双双受伤,红25军陷入危急。

当务之急是止血、保命,医疗兵掏出牛皮绳紧紧扎住程子华的左臂,铁圈似地箍了一道又一道,把动脉压紧,以防继续喷涌。

因为失血过多,又没有无菌救护,程子华被抬下火线时,发起了高烧。

医护人员当即采取消毒和夹板固定的办法,不停给他服用消炎退烧药物。

程子华那血肉模糊的左手,早年就曾挨过枪,这次受伤后更是雪上加霜。

好在上海宝隆医院的专家钱信忠也在红25军的队伍里,他凭借高超的医术,帮程子华、徐海东保住了命。

不过,两人受伤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国民党耳中。

他们夸大其词,极尽诽谤之能事,宣传称:“程(子华)徐(海东)确受重伤,行动不能自立......”

程子华心里很不是滋味,他感觉自己成了个“废人”。

在这种情况下,程子华屡次请钱信忠:“我这手伤成这个样子,好也好不了,死也死不了,活受罪啊!我实在是个累赘,拖累部队!院长,你还是给我截肢吧!”

医者父母心,钱信忠是不肯轻易为伤员实行截肢的,人一旦丧失四肢的某个部位,肯定会影响日后的生活。

钱信忠本打算尽早给程子华安排第二次手术,然而不是战事紧,顾及不上;就是条件太差,难以实施,所以一直没有做成。

抵达陕北,与红二十六、二十七军汇合后,钱信忠才给程子华安排的手术。

由于术后不能剧烈活动,程子华还是要躺在担架上参加战斗。

就这样,程子华被人抬着指挥了劳山战役,全歼张学良部国军第110师;榆林桥战斗,歼灭东北军四个营,活捉团长高福源。

中央红军到陕北,程子华什么反应?

1935年9月17日,西北工委与鄂豫陕省委,在陕西永坪镇召开联席会议。

中共陕甘晋委员正式成立,程子华的红25军与陕北的红26、27军合并成红15军团。

程子华当选委员会委员,任红15军团政委。

后来关于程子华“反对陕北红军,迎接中央红军”的传言,也是自此而起。

对于这一说法,程子华晚年直呼“冤枉”,关于他跟毛主席“不和”的说法更是无稽之谈。

1981年,程子华接受采访时自辩道:“重创东北军后,我仍在道佐铺。交通员送来的一封密信,是陕北苏区洛河川特委书记李景林写的。”

李景林表示,“有一群人到了吴起镇,穿的衣服什么都有。”

程子华回忆:“他给了我一张布告,我看落款是陕甘支队,有彭德怀、杨尚昆的签名。这样,我就清楚了,这是中央红军来了,赶快欢迎,慰劳他们。我给彭德怀、杨尚昆写了一个报告,说了陕北敌人的形势,红军的作战方针,劳山、榆林桥战斗。”

程子华一直关注着中央红军的动向,尤其是得知他们有北上的意愿后,不停让人在报纸上搜寻中央红军的蛛丝马迹。

对于中央红军的到来,程子华是非常欢迎。

程子华立刻给李景林回信:“这是中央红军到了!望立即动员群众欢迎慰问。”

陕甘晋省委,立刻研究起迎接配合中央红军的行动。

得知中央红军从吴起镇东移后,陕甘晋省委的程子华、郭洪涛,马上前往迎接,当天就到了甘泉县下寺湾。

与此同时,到达吴起镇的中央红军,也一直尝试与陕北红军建立联系。

中央派总政工作部部长贾拓夫带着电台,寻找程子华、刘志丹。

中央的贾拓夫,陕北的程子华、郭洪涛,三人在下寺湾不期而遇。

可以说,程子华不但没有反对“迎接中央红军”,反而一直在积极的促成会师。

身经百战的兵团司令,为何无缘授衔?

中伤程子华的这个谣言,究竟怎么传出来的,其实是高岗捕风捉影,无限放大,借着批评郭洪涛、朱理理的名义,给程子华泼脏水。

在商讨如何迎接中央红军时,有人提议,直接越出苏区,到关中彬县一带的大道上去迎候。

程子华不同意这个意见,他表示不应远离苏区,而应该继续南进,到洛川方向,既可钳制敌人,又可迎接中央红军。

程子华的想法,得到了多数人的同意。

在当时,国民党针对陕北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还没打破。

这种情况下,如果红军远离苏区,就会让敌人趁虚而入,我们很有可能丢失陕北根据地。

因此,郭洪涛、朱理治等陕甘晋省委领导,都认可程子华的建议。

毛主席、彭德怀也以中央红军的名义,托贾拓夫给程子华、徐海东等送来了一封《告指战员书》。

里面真诚地写道:“现在,中央红军、二十五军和陕北红军这三支队伍会合了。我们的会合,是中国苏维埃运动的一个伟大胜利,是西北革命运动大开展的导炮,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除这封信外,毛主席还送来一部电台和一些工作人员。

程子华大受鼓舞,他高兴地说:“这一下,我们军团就能够随时与中央保持联系,及时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的指示了!”

中央红军和红15军,本就是毛主席领导的革命队伍,没有里外之分,更没有任何隔阂。

当时,中央红军刚抵达陕北,战士们还穿着草鞋和单衣,不少人都感染了风寒。

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他忽然想到,程子华的红15军团已经在陕北活动了几个月,或许多少会有点积蓄。

因此,毛主席托杨至诚去找程子华、徐海东“借钱”,还叮嘱杨不要让他们为难。

程子华深感自责,为什么没有事先考虑到中央红军的经费问题。

程子华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找到经理部长,费尽口舌给中央红军凑出了5000元。

这件事情让毛主席铭记一生,建国后他还经常提及此事:“在陕北最困难的时候,还多亏了借给我的5000元钱呢!那几千元钱,可是为革命帮了大忙!”

后来,程子华在抗战和解放战争中,都立下了不世之功。

而他之所以没有授衔,是因为新中国成立后,就卸下了兵团司令的职务,改任山西省委书记。

1950年10月之后,又调任全国供销合作社。

按照规定,离开军队,参加地方工作的,一律不参加授衔。

不单单是程子华,诸如陈云、李先念、谭震林、邓子恢、薄一波这些开国元勋,都没有参加授衔。

参考文献:

迎接毛泽东到陕北*郭洪涛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的第一支部队:红25军 新华社

林爽爽.怀念我的父亲程子华[J].百年潮,2020,(03):5-22.DOI:10.16624/j.cnki.11-3844/d.2020.03.002.

何立波.郭洪涛的革命“三部曲”[J].党史博采(纪实),2010,(07):31-36.

程秀龙.程子华与毛泽东(中篇)[J].党史文汇,2002,(08):9-13.

卢振国.程子华:躺在担架上长征的军长[J].党史博览,2002,(08):32-35.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