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朝联手锁死图们江,中国怎样彻底失去日本海出海口?

为民评历史故事 2024-11-27 07:50:47

在晨雾尚未完全散去时,码头上就已人声鼎沸,身穿粗布衣的工人们推着装满货物的手推车,在狭窄的过道间来回穿梭

挂着中国、日本、俄国乃至美国旗帜的货船,缓缓驶出被雾气笼罩的港口,将货物运送向万里之外

上面的场景发生在二十世纪初的中国海岸,然而描绘的港口,并非广州、上海,而是当时中国在日本海沿岸的出海口珲春

在割让外东北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船只依然有经图们江驶入日本海的权力,距离图们江口仅15公里的珲春,也曾一度发展为一个繁荣的远东港口

为何图们江上的中国船只如今近乎绝迹?在“俄朝友谊”背后,中国感受到的,只有恶意

北京条约

外东北问题的始作俑者有两个,一个是沙俄,另一个就是清朝,中国对外东北控制力的减弱,始于康熙七年(1668年)的东北禁令

清朝对东北的封锁,令关内人口无法进入关外开垦土地,然而东北禁令只针对由南向北迁徙的汉人,却管不到由北向南进入中国东北的俄国人

随着俄国逐步控制西伯利亚,在俄国的支持下,大量俄罗斯移民从欧洲经西伯利亚抵达中国东北

他们在中国的土地上修筑定居点,建立军事设施,在1840年前后,整个东北地区的总人口仅有300万左右

并且大多数都集中在以辽东为核心的盛京地区,在由黑龙江将军与吉林将军管辖的外东北地区,中国人口数量稀少,俄国移民日渐增多,此消彼长之下,给了俄国借机吞并外东北的借口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之后,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穆拉维约夫先是借机逼迫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瑷珲条约,吞并了黑龙江以北的外东北,并将乌苏里江以东的中国领土变为中俄共管

俄国又在两年后的中俄北京条约中,要求中国将中俄共管的领土永久让予俄国所有

直到在俄国的逼迫下丢失大片领土时,清朝才搞清楚俄国人对领土的野心到底有多大

然而对于俄国人而言,外东北远不是其远东扩张的终点,内东北与朝鲜半岛,是俄国人的下一个目标

在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前,俄国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下一步扩张计划,而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让俄国同朝鲜半岛接壤并消除中国在日本海的所有影响力

远东港口

从地图上就能发现,只要俄国同朝鲜成为邻国,那么中国就会失去日本海沿岸的全部海岸线

于是在签约之前,俄国就开始在朝鲜边境做小动作,俄国抢在边界确定之前就开始树立界碑

而在图们江入海口,俄方不仅擅自将界碑竖在距离海岸44公里的内陆,还在正式条约中故意混淆江口与海口的定义,试图将图们江末段变为俄朝之间的界河,同时与中国彻底隔绝开来

当时的清朝因东北封禁政策而对该地区地理环境一无所知,因此在保留争议的前提下,暂时在中俄北京条约上签了字

签约之后,为防备沙俄继续向南扩张,清政府不得不放松了对东北的封禁,自1860年到1880年,东北地区的人口由360万快速提升到530万

随着东北人口的逐渐增多,清政府终于认识到拥有一个日本海出海口究竟有多重要

在中俄北京条约签订之后,东北唯一靠近日本海的区域就只剩下了如今珲春所在区域,清政府于1881年同时设立吉林边务督办与珲春招垦局

希望能在吸引内地移民建设珲春的同时,将此处建设为面向日本海的港口,然而俄国并不允许中国开发海岸、或是在图们江上自由航行

为了争取中国应有权益,清廷派遣吉林督办吴大澂同俄国展开谈判,并授意必要时可进行武装对抗

就在前几年,清朝刚刚在新疆证明过自己有同俄国开战的意愿与实力,因此俄国虽然情感上不愿意

但最终还是在《中俄珲春东界约》上签了字,该条约虽然并未为中国争取到日本海沿岸领土,但却明确规定中国拥有图们江的航行权

条约签署后,清政府加大了对珲春的开发力度,设立珲春厅与珲春海关总管,并建设港口与贸易公司,开发自珲春到朝鲜东海岸以及日本西海岸的航线

辛亥革命之后,北洋政府也延续了清朝的政策,将珲春厅改为隶属于吉林的珲春一等县

自珲春的出海口也在北洋政府的支持下欣欣向荣,然而珲春作为港口与出海口的历史在1938年戛然而止

彻底失去

918事变之后,落到日本人手中的珲春虽然价值极大降低,但因基础建设完善,尚可作为一个边缘港口,承担将中国东北资源运到日本的任务

然而随着日本与苏联之间爆发冲突,日本于1938年7月的张鼓峰事件之后主动关闭了珲春港

并且为防止苏军渡过图们江入侵朝鲜半岛,日本在江口投入大量水下障碍物以及水雷,还一度封锁江口

日本的这些做法虽然目的为阻碍苏联进攻,但却导致图们江通航性大大降低,这为日后的事情埋下了伏笔

在日本战败以后,中国顺理成章地收回了包括珲春在内的整个东北,然而因接踵而至的解放战争,珲春并没有在第一时间复航

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想到1938年就是珲春港的终点,事实上自1886年后,中国在理论上并未失去图们江的通航权

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当考察队来到珲春考察图们江复航的可能性时,却发现本来毫无阻拦的江面上,出现了一座木制的桥梁

虽然在朝鲜战争时期,大多数运送向朝鲜的苏联物资走的都是中国东北的路线,但在1950年,斯大林依然打着向朝鲜运送物资的旗号

在苏朝边界修建了一座木制的桥梁,这座桥梁脆弱且低矮,在运送物资上并没有很大的作用,但在外交上却有巨大的意义

苏朝边境桥梁的出现,不仅让苏联与朝鲜的道路连接到了一起,更重要的是,低矮且破旧的桥梁就像一道路障一样横亘在图们江江面,中国虽然依然拥有通航权,但却无法在图们江上行驶大船

不过对于当时的珲春而言,这座木制的桥梁并不是复航的最大问题,因日本曾堵塞河道,加上多年没有清淤

即使没有这座桥梁,中国也无法在图们江上行使航行权,加之中国因执行一边倒政策,并不需要进行日本海方向的贸易

因此珲春复航一事就暂时搁置了下来,然而中国搁置了这件事,苏联却一点都没有忽略与朝鲜连接的这座桥

在中国转移注意力之后,苏联立即开始计划将临时木桥升级为永久的铁路桥,当中苏交恶开始后,苏联更是联合朝鲜,加紧了图们江上桥梁的建设

1959年,今日横亘在图们江上的“俄朝友谊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623米的铁路桥在水位上涨时,距江面最低处仅7米,而根据苏联方面的勘探,距离该桥不到120米处,还存在多个日本当初设置的水下障碍

水面上的铁路桥与水下的障碍物,让本可以通行3000吨级船只的图们江变为了一段仅能允许小渔船通过的水域

珲春港的复兴,随着这座铁路桥的落成彻底成为泡影,冷战时期中国曾多次提及有关该桥梁的事宜,然而苏联对此一直避而不谈

直到1991年5月中国同即将解体的苏联签订《中苏国界东段协定》时,俄国人才扭扭捏捏地承认了中国船只依然拥有经图们江进入日本海的权力

然而俄国人的承认只是一时退让,俄国依然不希望中国能重新拥有一个日本海的出海口,因此俄国表示虽然他们同意中国在图们江上航行,可如今图们江下游是俄朝两国界河,中国能否航行,还需要征求朝鲜的意见

俄国的要求看上去是一个合理建议,但实际上却是伙同朝鲜踢皮球,当中国代表抵达朝鲜之后

朝鲜研究后表示原则上认同中国的航行权,但有关铁路桥改造以及河底清淤的问题,又需要去征求俄国的意见

图们江到底能不能通航,到底能走多大的船只?实际上在《中苏国界东段协定》签订的一年之前,吉林当地官员就已经在中央的指示下做出过详细考察

结论报告是“图们江有改造与通航价值,如果能对河底淤泥进行深挖,并改造俄朝铁路桥,万吨级货轮可以经图们江口直抵珲春港”

现下中国的工程能力早已今非昔比,如果能实现上述计划,珲春港的实际功能将会比1990年的这份报告还要乐观

然而时至今日,恢复日本海出海口对于中国而言依然只存在于计划当中,情况在未来是否会有所变化?还要等时间给我们一个答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