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是谁在搅浑淳厚基金?

觅荷谈商业 2024-08-26 14:03:06

淳厚基金被媒体爆出公然违背信披准则的事情其实让我非常的诧异。

淳厚作为首批较早成立的个人系基金公司,发展势头还不错。在22家“个人系”公募基金公司中,淳厚基金以352亿元的规模排在第6位,这个成绩,早已走出了创业初期规模低位徘徊的阶段。

而且他们家的投研团队也比较稳定,在最近一年的基金经理离职潮中,他们家没有一位基金经理离任,历史上跳槽的也很少。

产品也没有很拉胯,几只债基和权益的业绩都不错,这足以说明公司本身是不差的,是可以留住能人的。

这么一家发展势头向上、投研团队稳定的基金公司,怎么会出现董事会缺席的情况?这里面,又是谁故意搅浑淳厚基金?

然后我花了好一阵时间,把这事深八了一下(八完后,真的一身冷汗)。

一、谁在搅浑淳厚基金?

淳厚基金是18年10月成立的,当初有6位股东,持有股份超过20%的分别是邢媛、柳志伟、李雄厚。

2019年2月,淳厚基金宣布开业后,淳厚基金做了一次高管变更,董事长邢媛转任总经理。李雄厚履职董事长。

这样的格局维持了不到三年,因为李雄厚的一个举动,被打破了。

2022年4月7日,创始人之一的李雄厚未满任期就离任董事长职务,董事长职务由贾红波接任。

原本董事长变更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诡异的是,和李雄厚前后脚离任的还有督察长谢芳、副总经理、持股10%的董卫军,和李雄厚一样,这两位均未满任期。

而贾红波的加入也非常突然。

贾红波2年跳3家基金公司,那么大概率是对于股权有渴望。但之前基金公司无法许诺他的,凭啥淳厚要给他?

答案大概率就在李雄厚身上。

从我和同业交流结合媒体报道来看,三股东李雄厚/四股东董卫军均存在不按照股权交易规则将股权转让给淳厚基金二股东柳志伟,而且已经交割完毕。

因为柳志伟常年在香港,无法回大陆,按照正常流程,根本不可能进行股权转让。

而贾红波在2022年的加入,我觉得也可能参与了公司股权受让,甚至贾红波和柳志伟或许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鉴于此,当初李雄厚把淳厚基金告上法庭的事情,我大概能推断出来原委:

因为李雄厚离任时和柳志伟私下达成了某种承诺,但由于柳志伟是让渡公司经营团队和员工的利益满足他收李雄厚股权的私心私利,所以公司经营层必定无法给与李雄厚兑现柳志伟承诺的利益。

而监管在知悉相关信息并核实后,其实也叫停了此次转让,根据财联社报道,监管要求公司做了整改:

一是退回老股东转让的股权;

二是下发了对管理层的处罚。这次处罚就包括了董事长贾红波,从报道上来看,贾红波或已被禁业。

至此,李雄厚和淳厚基金谈判破裂,矛盾公开化。

这之中又有个匪夷所思的事情,就是李雄厚所做的这些,具有监管背景的原督察长谢芳(曾任职上海证监局基金处处长等职)竟然完全处于一个隐身状态,是并不知情,还是知情不报?

她的督察长未满任期离任是否和此次股权私下转让也有一定关联?

这些迷之操作,属实在玩抽象了。

二、私下股权转让埋下的隐患

作为创始人之一的李雄厚私下转让股权,实际上给淳厚埋下了不少的雷,而主要的雷点,可能又将会集中出现在柳志伟身上(转让后,柳持有股份超50%,变为实控人)。

为什么我会这样说?

柳志伟早先在长城证券、国信证券从事投行、收购兼并,1997年成立深圳淳大后,一直在二级市场的多家上市公司倒腾,并把一些上市公司玩的一地鸡毛。

比如汇通集团(000415,现名:渤海租赁),淳大系入主后,8年时间累计进行了36次资产买卖等运作,平均每年达4.5次,对大股东及关联方输送利益几乎到了肆无忌惮的程度。

这间接导致汇通集团自2002年起连续7年主营业务亏损。

将汇通玩坏后,2007年,柳志伟通过减持直接开溜。

后续柳志伟在A股市场上逐步低调,但在港股又玩的风生水起。

华科智能投资(01140.HK)和国富创新(00290.HK)实控人也是柳志伟,但对比这两只股票的走势,你们会发现走势极其诡异。

虽然这两成交量很小,但23年后华科智能投资股价一路下跌,而国富创新股价则一路上涨,典型的庄股走势,手法颇有些汇通集团的风范。

而23日华科智能有些新动态,不知道柳志伟是否又有其他运作手段?

柳志伟不仅在多家上市公司存在着资本套路,而且他直接奔走海外多年不曾回国,可能还和长安信托(原西安国际信托)、15年股z的事情有关。

当年柳志伟和证大老板戴志康,景林资产老板蒋锦志合计拿下长安信托52.09%的股权,而这三位均是五道口的校友,其中戴志康和柳志伟走的尤其近。

16年三位陆续惹上事后,17年,戴、蒋、柳控制的公司齐刷刷的退出了长安信托,退出的方式也是涉嫌违规方式转让。

但柳志伟从长安信托那,经过几轮股权转让,还是薅到了一个重要的资产---长安基金。

在长安基金,柳志伟也安插了不少自己的亲信,从我了解到的信息来看,柳志伟也曾想卖长安基金的股权,转让方是上海寰财。

上海寰财穿透后主要控制人是余雷,而余雷就是24年2月自杀的“城投债隐形大佬”。

当初长安基金股权转让也是想绕开监管悄悄进行,但后续被监管发现,从中牵线的长安基金前董事高斌被抓,对相关人进行了处罚并让他们恢复股权原状。

但柳志伟在这事上又美美隐身,逃避监管制裁和法律制裁,想必还是因为多年逃至境外,多重身份隐蔽的原因吧。

长安基金折戟,柳志伟的目光转向了肉更厚的淳厚基金。

目前淳厚基金3位独立董事中,有2位都是柳志伟的“五道口”系。

其中张海(五道口1994级,现任证通股份党委委员、副总裁,曾就职于中国人民银行、上海银监局)和刘昌国(五道口1985 级,曾就职于长安信托,这届学生中,还有张育军、朱从玖、刘连舸、 戴志康等)是在2022年李雄厚离任的关键节点进入淳厚基金董事会的。

另一位股东董事聂日明则和柳志伟是多年的上下级关系,目前在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任职(柳志伟担任理事长),同时也是柳志伟实控的香港上市公司国富创新(00290.HK)的非执行董事。

而更让我细思极恐的是,贾红波2022年成为董事长后,同为校友、暖流资产总裁李银桂也加入了淳厚基金。

李银桂的title很多--私募圈的明星投资人、主做垃圾债的大佬、曾经的世界德扑大赛冠军。这三个title无一例外的指向了关键标签:较为激进、追求极高收益。

根据媒体的报道,李银桂加入淳厚基金原计划准备筹建北京分公司并号称大力发展专户债券结构化通道业务,并安排了多名债券结构化业务人员入职淳厚。

后续没动静,我了解到的是这类业务涉及监管“红线”,所以被经营管理团队极力抵制,而后因为李银桂团队成员在过往机构的债券结构化业务的风险不断爆发导致连锁举报,才不了了之。

当然还有一个消息待验证,即李桂银这边没动作后,柳志伟似乎还和九鼎系的人扯上了关系。

据市场传闻,曾任职九鼎的高管曾在市场上高调宣称自己是淳厚基金的股东,柳志伟甚至还联系过余雷的合伙人和合系的林强对接售卖淳厚基金的股权,而林强因为涉及非法集资又卷钱跑路被通缉,从而事情败露。

所以柳志伟这种以投行和资产运作起家的资本玩家,无论是参股长安基金还是淳厚基金,他对于资管行业并无兴趣,始终热衷的是玩低买高卖的贩售金融股权的游戏,做金融套利,就是他们加杠杆实现人生财富的利器。

这种金融套利者的存在,对于资本市场长期发展都是极其不利的,而且这种倒卖金融牌照的行为,是违法的啊!

公募基金作为持牌金融机构,在《管理人办法》中,对股东的变更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而李雄厚、柳志伟这种绕开监管私下进行了股权交易的买卖的事情,已经是触碰到监管红线了吧?

今年年初在两会记者会上,吴清主席说:“我们将瞪大眼睛,对问题机构、问题企业强化早期纠正,对各类风险及早处置,对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露头就打,对重点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重点严打。”

但像柳志伟不停倒卖金融机构的牌照,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加上境内和境外疑似持有多套身份证件,这不都是“重点领域的重大违法行为”么?

实在无法理解,为什么李雄厚会将股份转让给他?这不就相当于将自己创办的公司直接送进虎口么?

三、分手应该体面,自己养大的孩子更该爱惜

李为什么要将公司转给柳呢?推理下来,大概率是这样:

1、 经营理念落后,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逐步边缘化得不到核心团队的认可,从而想和公司“一刀两断”。

淳厚现在的经营团队和当初相比还是更加专业化和年轻化一些,前两年就陆续传出李非常喜欢PUA员工,没事就爱传金句作为核心KPI要求员工背诵,有人给我看过,确实稍显“自恋”……

2、 年纪不小,不堪一线经营压力,早已萌生退意。

最近两年多,李雄厚退出公司经营后,大多时间在国外生活,应该也不太管淳厚基金了。

但最近两年淳厚的发展势头还是不错的,从年报上来看,保持了盈利,如果结合现在行业的情况来看,李确实有动力出售股权。

不过按照柳志伟迟迟不能回大陆接受调查、中小公募股权吸引力下降的前提下,李雄厚想高溢价转让股权的路是压根行不通的,为了达到高溢价出售,所以李雄厚极有可能直接转为私下交易。

那么他把公司告上法庭这事就闭环了。

所以淳厚基金这场“消失的董事会”闹剧,要总结起来很简单:

起因就是由于三股东李雄厚、四股东董卫军不按照股权交易规则将股权转让给二股东柳志伟,而柳志伟作为资本玩家,大概率不是想好好经营公司,而是想继续干点低买高卖的事情(就和北广投陈炫霖家族差不多)。

就这种创始人李雄厚打破公司的治理架构、柳志伟安排了一堆人在淳厚董事会,自己躲在境外远程操控的局面,董事会能正常开那才是活见鬼呢……

说实话,还是有点感叹,李雄厚作为创始人,只是将自己定位财务投资人,对公司似乎毫无情怀可言。他的这种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相当于是柳志伟继长安系之后,对国家持牌金融机构的又一次野蛮人入侵。

当下淳厚股权之争,治理之乱,已经不是淳厚基金内部矛盾,这之中还涉及到多重违法违规行为!

说实话,我本人在查资料和信息交互验证的过程中,觉得非常恐怖,当下个人系基金公司有22家,如果淳厚基金这样做能成功,那其他的是否可以效仿?如果不是淳厚现在经营团队极力阻止,是不是垃圾债已开始渗入至公募基金,成为某些人利益输送的方式?

公募基金是普惠金融的一种,资金募集对象主要是普通老百姓,而任由这些人胡作非为,最后受害的一定是普通的持有人!

更何况在公募基金面临信任危机的当下,多米诺骨牌很容易被再次掀翻,让大家原本对于公募基金脆弱的信任度,再次雪上加霜。

说实话,淳厚股权之争,依稀想起当年的“宝万股权之争”,很关心后续各类、各级监管部门是否会强势介入!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