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花清瘟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那你知道“连花清瘟之父”吴以岭吗?
自1992年以岭药业创建以来,吴以岭就多次在医药行业大放异彩。
更是凭借 5 条虫子让公司进账 1.5 亿,成为了最富有的院士。
但名利双收的他,却始终不改初心,花甲之年,仍坚持出诊,多年来只收取8元诊费。
他是怎么做到靠虫子发家致富的
又是如何在物欲横流的时代保持初心不改?
钻研医术
1949年,吴以岭于河北省故城县出生。
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中医,家中藏有大量中医典籍。
吴以岭受到家人的熏陶,从小就非常喜欢中医和草药。
他5岁时,已经能背诵一些药方。
到了13岁,便能说出上百种中草药材的用途和习性。
上世纪60年代,吴以岭时运不济,被迫中断了学业。
但求知的欲望没有中断,他开始自学中医药知识。
他博览群书,从《黄帝内经》看到《本草纲目》。
只要是和中医药知识有关的书籍,他都有涉猎。
对中医药的热爱,让他从11岁时就主动跟随父亲走村串户,给乡亲们看病。
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让他很快就有了一手好医术。
乡里人看到他,都亲切地称他为“小吴大夫”。
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
吴以岭如愿考入河北中医药大学,成为中药系的一名学子。
凭借过硬的基础,他在大一就考取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的硕士研究生。
师从多位名医,他中西结合,更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医学理论。
大学时期,吴以岭很喜欢读鲁迅的文章。
但是鲁迅笔下,存在着对中医的种种质疑和批评。
这些文章,让吴以岭深感中医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用自己的努力让中医药重放光彩。
研究生毕业后,吴以岭被分配到河北省中医院工作。
他尤其擅长治疗心血管疾病。
一次,他接诊了一位有20多年病史的冠心病患者。
吴以岭发现常规的治疗只能改善血液流动,但是并不能治疗血管问题。
西药治疗效果不佳,他灵机一动,决定试试中医的传统药方。
根据古方的记载,吴以岭潜心钻研、反复试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研制出一款由水蛭、全蝎、土鳖虫等五味药材组成的“五龙丹”。
它的治疗效果也让人惊喜,患者服用后表示,自己身体不适的症状明显缓解。
吴以岭将这款药命名为“通心络”,想要将其规模化投入生产,让更多患者享受中医福音。
然而,当时无论是国内药企还是外商,都对这款“特殊”的中药兴致寥寥。
有港商愿意投资,但是条件苛刻,而吴以岭也不愿意将配方转让。
可是巨额的研发费用,他又无力承担。
创业历程
经过深思熟虑后,1992年,吴以岭辞去了医院的工作。
他东拼西凑了6万元,准备自己创业。
他在石家庄创办了一家名为“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的小公司,就是后来以岭药业的前身。
创业初期,吴以岭自费生产了300盒“通心络”,免费提供给患者试用。
“通心络”的疗效很好,得到了患者的一致认可。
这更给了吴以岭信心,他开始组建营销团队,全面推广“通心络”。
利用了学术推广和品牌营销相结合的模式,他很快打开了市场。
到2010年,“通心络”年销量已突破亿元大关,成为以岭药业的拳头产品。
2003年,非典疫情来袭。
吴以岭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研究古方。
从研制“连花清瘟胶囊”到生产出来,他们仅用了15天。
连花清瘟专注于肺部疾病,即使当时板蓝根正红,它也留下了一笔浓重色彩。
这让吴以岭坚信,中医药可以造福更多人。
此后的十几年间,以岭药业专注于中药创新研发,每年的科研投入都位列行业前茅。
而在通心络和连花清瘟两大产品的带动下,公司的业绩也节节攀升。
以岭药业的市值一度突破200亿元,吴以岭也因此跻身百亿院士行列,多次登上胡润百富榜,被誉为“中国最富院士”。
初心不改
2020年初,新冠疫情突然来袭。
在中西医围绕治疗方案争论不休之时,连花清瘟以其出色的临床表现,再次引发关注。
它以优秀的治疗能力,先后被多个省市列为推荐用药。
钟南山院士团队也发布论文,证实其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
一时间,连花清瘟的需求量暴增,工厂加班加点生产,仍供不应求。
因此,以岭药业股价一路高涨,仅2个月就上涨近80%。
吴以岭深感自己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
他毫不犹豫地决定,向疫区捐赠价值上千万元的连花清瘟。
如今,年近八旬的吴以岭早已功成名就,但他依然热爱中医。
2013年,他将企业的日常经营交给了儿女打理,自己则全身心投入到中医药研究中。
即便是在退休之后,他也坚持每周出诊两次,问诊费仅收8元。
每当人们谈起他的院士、企业家等众多头衔时,吴以岭总是回以淡然一笑。
在他心中,他只是一个大夫,一个想让百姓更好地享受到中医药成果的大夫。
令人欣慰的是,吴以岭院士真的用自己的力量,让世人重新开始审视中医药的科学内涵。
结语
吴以岭的传奇,给了我们诸多启示。是他的专注和信念让他在这个领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也让中医再一次进入公众视野。其次,财富和名誉面前,人格和操守更加可贵。吴以岭功成名就之后,仍然谦逊淡泊,初心不改,他的“医者仁心”令人肃然起敬。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医药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携手并进,在传承创新中医药的道路上阔步前行,用自己的方式,为民族医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界面新闻-2011-07-28——《“院士首富”吴以岭:从“小门诊”到“上市公司”》
证券时报网-2023-03-03——《“连花清瘟之父”吴以岭退居二线,继任者吴相君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