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的极客公园2018IF大会,登台的李彦宏和罗永浩理论上提到了同一件事。
李彦宏在谈到百度搜索和信息流都是百度的AI基因之后,提到一句“没准以后最能体现AI技术的还是手机。”
锤子科技也要发力人工智能了。罗永浩称今年会推出一款革命性产品,把人们习以为常的主流计算平台上的重要设备的工作效率提高300%以上,“你们到时候准备好纸尿裤。”有分析认为,结合罗永浩去年不断向外界透露的讯息,这款新产品很可能是深度整合人工智能的T3。
AI手机来了,在全面屏手机风口之后。
去年9月份iPhone X发布时,面部识别FaceID和搭载的定制芯片A11 Bionic被普遍称为黑科技。苹果全球营销高级副总裁 Phil Schiller 在发布会上称A11 Bionic是“目前最强大的智能手机芯片”。现在,因为有了Face ID和AI芯片,iPhoneX被叫作“AI手机”。
AI手机的“普及”快得也让人目不暇接。
去年10月,华为在德国慕尼黑正式发布Mate 10系列,搭载的麒麟970芯片被称为“打开人工智能在端侧应用的大门”。华为海思麒麟芯片专家Eric Zhou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芯片能在加速运算能力的同时降低功率消耗,还能进行实时翻译及图像识别。
雄踞智能手机市场一方的还有三星,较于芯片,三星智能手机加持的AI技术体现在语音助手上。
去年11月,三星中文版Bixby人工智能助手在北京正式发布,与苹果Siri、谷歌Google Assistant、微软Cortana、亚马逊Alexa等争锋语音助手市场。只不过,三星方面表示Bixby并不能简单地看成苹果的Siri. Bixby是学习型AI,开启了人机交互的全新模式。对于这款语音助手,路透社指出,三星希望能在Note7事件之后重振旗鼓。
近日,有消息称三星竞争对手LG的高层已经下令要求回炉重造新款旗舰手机 LG G7。韩国媒体称LG或推出加强版本的 LG V30,面对搭载Bixby的三星S8和Note 8系列的汹涌来袭,分析人士认为LG或在寻找AI卖点。
风口下,国产手机品牌自然也不甘落后。
逐步摆脱乐视危机的酷派宣布战略转型,希望依靠布局人工智能实现弯道超车。未来图灵在酷派官方网站上看到,其发布的新款AI手机搭载了亚马逊的AI助手Alexa,并宣布“正式跨入了亚马逊AI智能体系。”
当红小鲜肉张若昀代言的国美AI手机则主打AI美颜双摄,集面容识别、虹膜识别、指纹识别三重生物识别于一身。我们好奇的是“AI美颜”这一说法,但遗憾的是,除广告语上的“智能AI美颜算法”外,并没有找到相关的算法说明。这款售价分为1399元/1699元两档的AI手机在官方通稿中也被称为“千元机搅局者”。
张若昀在国美U7发布会现场
同样主打AI美颜的还有OPPO R11S。OPPO方面表示,前置2000万AI智慧美颜通过采集254个面部特征点,智能分析性别、年龄、肤色、肤质信息,让美颜更智慧。该技术由商汤科技支持,主要是为手机品牌双摄提供匹配多种模组的软件算法,利用双摄图像处理和Deeth信息,提供实时牌照虚化效果、先拍照后对焦、人像分割、物体场景分割、高精度深度图等功能。
不难发现,AI手机之所以为AI手机,智能芯片是其一,其二则是在语音智能、图像智能等领域的外部技术加持。但仅仅是这两方面,在目前的弱人工智能水平下,并不能简单归结为“AI手机”。
诚然,AI芯片的研发升级一定程度上仍然对智能手机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大大提高手机处理任务效率,并能够优化智能手机其他功能上。譬如iPhone X的定制芯片A11 Bionic,除可以支持Face ID,还在手机的摄像头的AR功能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用户隐私和安全性保护。TechnoAnts有文介绍,目前的大多数机器学习服务都必须把用户数据上传到云端进行实际的分析处理。如果拥有专用硬件,更多厂商就会选择把AI任务放在本地运行,用户也就可以在离线状态下使用AI服务,并存储相关数据,这也就降低了数据泄漏或被黑的风险。
只是,TechnoAnts也点出,除非是真正的高需求用户,当下的AI芯片并没有为用户带来什么实际意义。本质上看,它和高端智能手机的其他功能区别并不大。
“对AI芯片夸夸其谈在现阶段是一种不错的营销方式,但用不了多久,它就变成智能手机的另一个标配零部件而已。”
此前地平线创始人&CEO余凯也向未来图灵表示,对于AI芯片自己是看好的,但是“手机上的人工智能属性让我觉得不够兴奋,我还是喜欢那种在地平线上的大气感。”
而在语音、图像智能方面,AI应用场景的雷同与当下智能手机功能、特色大量“撞车”如出一辙。人脸识别、语音助手、拍照场景识别和美颜等都受限于当下AI本身水平和落地方向。可以说,也并没有为用户带来什么新鲜感。
iPhone X发布之时,库克面对媒体对苹果AI技术应用的质疑曾举例说明,比如照片应用的图像识别,相册归类;Apple music的听歌推荐,通过对用户听歌记录的学习来调整作出相应的推荐。iPhone的电池续航,手机的电池管理系统使用了机器学习,了解用户的使用习惯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使续航更持久。这意味着,用户很难从表层发现AI的“魔法”。
分析人士也指出:“目前大多数厂商并没有找到一个能够颠覆消费者认知的落地场景。”
更多的则是用户对于品牌接连的概念轰炸的疲惫。
人工智能风口下,不难理解人人都想分一杯羹的心态。尤其是在目前智能手机竞争愈发激烈的情况下,各大手机厂商急需冲出重围。此前有数据机构预测,2018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约在 16~18 亿部。但在既定的技术壁垒条件下,无谓的鼓吹概念对于品牌伤害或许更大吧。
库克本人也并未宣扬过iPhone X是“AI手机”。“苹果只喜欢谈论那些即将上线的产品功能,不会穿越去做2019、2010、2021年才做的事情。”他曾这样向记者解释苹果的AI应用落地。
李彦宏那句“最能体现AI技术的还是手机”也还有后半句:“但是未来的手机,和我们现在说的手机,可能不是一个概念。”因此,AI手机究竟是什么样,甚至未来还需要手机与否,需要市场冷静沉思。
作者:mingya
编辑:剑锋
本文为未来图灵(futureturing)独家文章,转载请申请授权并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