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庆,1952年出生于重庆涪陵,随母姓,父亲冉如昌是她的继父。关于亲生父亲的一切,是刘晓庆心里的一个结,因为母亲什么也不说,更不让她问。
刘晓庆
1970年,刘晓庆从四川音乐学院附中毕业,恰逢祖国建设进入高潮,她成了一名知青下到了农村。
走的那天,母亲亲自送她到车站,一番嘱托过后,母亲突然提醒道:“去到外面,在任何情况下,对任何人都不要提起我的名字。”
刘晓庆略感惊讶,但她还没来得及领悟这句话的深义,车子就开动了。她将头伸出车窗,挥着手,望着母亲深沉而固执的目光,使劲儿地点了点头,在人生后来的十年,她便从不向人提起自己的母亲。
知青点的生活非常枯燥,为了增加点儿乐趣,刘晓庆白天干活,晚上就会给大家跳跳舞、唱唱歌。久而久之,领导发现刘晓庆非常活泼,又有才艺,就把她调去了宣传队。
在宣传队里,她的天赋得到了充分地展示。
刘晓庆
197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无意中发现了刘晓庆,让她出演《南海长城》的女主角,至此开启了演绎生涯。这一年,刘晓庆21岁。
随着《神秘的大佛》票房创收上亿元,刘晓庆也成为了人人熟知的大明星。
然而1981年的夏天,她遭遇了个人情感上的低谷。刘晓庆离婚了,一时间,她的个人问题成了马路新闻,来自四面八方的八卦言语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她动了放弃当演员的念头。
这时,母亲来了。
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顶着三伏酷暑,陪女儿共处斗室,对榻而眠。没过几天,刘晓庆就不一样了,她重新振作,重新给人以明亮。
想不到少言寡欲的母亲,竟然带给女儿如此大的精神力量!
五年后,刘晓庆的个人影展在美国大获成功,她的母亲又来了。然而她并不是来分享喜悦的,而是来关心女儿还未走的路。
在刘晓庆的眼里,母亲显得越发神秘,她和普通的母亲绝非一样。对于这个问题,即便母女俩都讳莫如深,刘晓庆依然不敢多问。
刘晓庆的名气越来越大,饰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
童年刘晓庆与母亲刘慧华
1985年,刘晓庆应邀去参加首届文艺界的茶话会,届时会有许多社会名流。当刘晓庆按时赶到时,现场已是热闹非常,她看到一位亲切儒雅、精神矍铄的老人正在挥毫泼墨,便走上前去看。
当老人写完自己的名字,刘晓庆突然捂住嘴,发出一声惊叹,让在场所有的目光都转向了她。
沈醉将笔放下,首先开了口:“我认得你,你就是大明星刘晓庆。”
刘晓庆颇感意外,但随即便幽默地说道:“您就是沈醉先生啊!我小的时候和同伴们一听您的名字就吓得不敢哭,想不到今天见着您却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便坐在一起聊了起来。
沈醉
当沈醉听说刘晓庆家住重庆涪陵时,不禁神情一亮,问道:“你可曾认识一个叫刘谕明的?”
刘晓庆不假思索地回答道:“他是我舅舅。”
沈醉突然看着刘晓庆,转而笑呵呵地说:“你母亲刘慧华曾在我的绝杀名单上,当年我要是下手快点,今天就没你刘晓庆了!”
母亲的故事一直都是刘晓庆最好奇的事,沈醉竟然一口叫出了母亲的名字,还很了解她的样子,刘晓庆感觉与他的距离一下子就缩短了。
茶话会散场,两人谈兴犹浓,刘晓庆便邀请沈醉到家里做客,和母亲见上一面,沈醉欣然接受。
两人来到刘家,刘晓庆向母亲介绍了客人沈醉。刘母一听这名字,怔了许久,然后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对女儿说道:“我和沈醉是打过交道的。”
岁月变迁,过去早就成为了历史,沈醉还是客气地向刘母说了声抱歉。这样的场面看得刘晓庆摸不着头脑,于是沈醉讲起了当年的故事。
晚年沈醉(右)和“疯老头”华子良(左)
当时的重庆风起云涌,地下工作者的工作进行得异常艰难,刘国定叛变后,供出了大量地下人员名单。蒋介石下令必须全部抓捕,由沈醉全权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江姐、许云锋、成岗等人被纷纷关进了渣滓洞,接下来就是对涪陵老刘,也就是刘晓庆的舅舅进行追捕。
涪陵老刘,真名叫刘谕明,是重庆地区资历非常老的地下党员,当时才20多岁,就已担任涪陵中心的县委书记了。届时,刘定国刚刚与他联上线,自然也将他写在了黑名单上,而且连他的家眷、住址都没有落下。
幸好刘谕明提前得知了刘定国叛变的消息,待国民党特务赶到住所时,他已经先一步离开了。
沈醉立刻下令封锁了城门、车站和码头,但刘谕明还是消失了,就连他的妻儿也从容脱险了。
讲到这时,沈醉还记忆犹新。40年过去了,刘谕明到底是怎么从他的大网下脱身的,对他来说一直是个没有解开的迷。
刘晓庆和母亲刘慧华
没有抓到刘谕明,根据名单上的家眷地址,他们干脆就去抓他的姐姐刘慧华。刘慧华当时是重庆公路局的职工,时任熊局长说什么也不让他们抓人,说他的职工就是一个普通群众,那能由着你们无法无天。
没有办法,特务们不敢动他,因为这个熊局长靠山很硬,他弟弟熊克武是辛亥革命的老将,背景很深,面子还要给的。
听完这些,刘晓庆的母亲微微一笑道:“看来你记得很清楚嘛,每一个细节都能对上,你解不开的迷,我可以给你答案。”
那个时候,刘慧华听说特务要抓弟弟,便将自己公路局的徽章取下来戴在弟弟的胸前,同时还帮弟弟转移了机密文件。就这样,刘谕明戴着她的徽章通过了层层关卡,平安出了城。因为那时的重庆除了码头,能连接四乡八镇的便是大大小小的公路了,而公路局出城查路,那可是家常便饭,没有人敢刻意阻拦,就是借着这一点,刘谕明得救了。
刘慧华抱着幼年时的刘晓庆
然而,特务们并没有死心,他们不但对刘慧华进行了监视,还限制她的自由,让她定期去警务室交代有没有跟刘谕明联系,连她出门买菜都得报备。
这样的日子过了很久,特务那边也没有任何收获。渐渐地,他们对刘慧华的监视和跟踪变得越来越少,到最后甚至不见了人影。这个现象无疑告诉刘慧华弟弟和组织是安全的。
一天,刘慧华还是像往常一样上街采买,可是她再也没有回来,她是看准了机会一去不复返的。
几天不见她,特务们才反应过来,层层上报后,蒋介石气得骂他们都是草包、饭桶,连到嘴的鸭子都会飞。
说到这里,刘慧华爽朗地笑了。她说自己后来一直就躲在重庆郊区的一所小学校里,直到解放。
晚年沈醉
听完这些,沈醉面色凝重,他轻轻押了一口茶,说道:“老大姐,幸亏你当时机灵,不然渣滓洞恐怕就又要多一位烈士了。”
转而沈醉又突然问道:“刘谕明同志现在还好吗?”
“舅舅很好,现在在成都养老呢!”为了缓和气氛,刘晓庆替母亲回答了问题。她没有想到,母亲一直不愿对她讲起的故事,竟然是如此的伟大。
沈醉离开时,刘慧华与他握手言别,那个时代的故事早已随云烟散去。
刘晓庆还想缠着妈妈再讲些她的红色历史,刘慧华却摆摆手说:“那都是过去的事了,还说它做什么?谁也不能靠过去生活,人啊,总得朝前走!”
是的,无论是谁,都得朝前走......
参考:《沈醉的特务生涯》《沈醉回忆录》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