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怕这碗“止抽汤”,脾胃强了,中气足了,抽动消失不再难

灵松谈育儿 2024-11-16 14:56:57

脾胃虚弱常会导致儿童出现病症,比如疾病反复发生。

中医理论讲,“脾是产生痰的源头”,要是脾虚,就会影响食物消化和水湿排出,造成痰湿积聚,进而引起肢体抽动、情绪波动这类症状。

案例分享——门诊实录

男孩13 岁,抽动症状持续了 2 年多。从小体质不好,喜欢甜食和油腻食物,经常感觉食欲不好、腹部饱胀、大便稀。

2 年前上重点中学后,学业压力增大,在课堂上频繁有眨眼、抽动鼻翼的行为。

曾经多次用驱虫药治疗,效果不好,症状时轻时重,特别是看电视后症状更严重。生病后,患者脾气急,学习成绩下降,睡觉有时说梦话,大便稀每天 1 到 2 次,小便清。曾尝试西医治疗,虽然有缓解但容易反复。

就诊时能看到患者脸色黄,舌苔白腻,舌体胖,边缘有齿痕,脉象细弱没力,尤其是中部更明显。诊断是脾虚痰湿型抽动症。治疗应该健脾益气、化痰除湿、安神定志。

处方:加味六君子汤合安神定志丸加减

【组方】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远志、石菖蒲、砂仁(后下)、山药、薏苡仁。

六君子汤解析:

党参——主要是健脾益气;

白术——辅助健脾燥湿;

茯苓——有健脾安神的作用;

炙甘草——调和各种药,也能补脾益气;

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防止补药影响胃;

半夏——燥湿化痰,和陈皮一起发挥化痰作用;

远志——安神益智,祛痰开窍,针对患者多梦、抽动症状;

石菖蒲——开窍醒神,化湿和胃,和远志一起增强效果;

砂仁(后下)——化湿行气,温中止泻,改善腹胀、大便稀的症状;

山药——健脾补肺,固肾益精,提高整体体质;

薏苡仁——健脾渗湿,止泻排脓,针对患者痰湿体质和大便稀。

很多家长不明白,孩子的抽动症什么时候能治好?

实际上,答案很清楚:等中气充足,病就不会再犯。为什么这样?因为这类病成年人很少得,而且随着年龄增长,症状有自己好的趋势,都是因为脾胃健康很重要。脾胃强壮,病就没了。

温馨提示:中医讲究辨证,一人一方,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实际运用的话,一定要经过专业医生的辨证,模棱两可地盲目套用,那是对身体的不负责!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