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数学考20分,妈妈以为很好的爱,提醒了很多父母

海雪聊教育 2024-11-29 14:35:06

朋友说起这一季最近一期的《再见爱人》,激动得满脸通红。用她的话来说,当时看得多处结结,小腹气得鼓起了小包。

这个综艺节目,从第一季开始,我就有不间断的关注,哪怕没有时间看过程,也会刷些评论的小视频。

因为明白了家庭环境、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所以对这个节目中的亲密关系,便有了兴趣去关注、分析、评论,从而反观自己。

我清楚地知道,所有的亲子冲突,都源于孩子感觉不到父母的爱,都源于内心不被回应。所有逆反心理,都是人类在受到到强迫时产生的本能反应。

《再见爱人》中的麦琳,自称为全职妈妈,家庭主妇,但在节目中流露出来的,却是一个常常无理取闹的“怨妇”。所以全网都在CUE她,都在评论她。

当听到朋友谈到她的看法时,我心里隐隐作痛,很心疼麦琳,她敢于在大众面前真实地展现自己。这种坦诚相见,让真真实实的自己曝光于广庭之下,这太需要勇气与决心了,“服”就一个字!

她在节目中的出彩,她的热度,甚至凭着个人在节目中的表现,带着这个节目冲上了网络的风口浪尖,成了妥妥的顶流网红一枚。

她为什么会迅速走红?不是因为她的个人品格高风亮节,也不是因为她的行事风格令人折服,更不是她能为他人提供情绪价值。

原因是她在节目中数次泪崩,要求老公李行亮要时时关注她的需求,安抚她的情绪,懂得共情她。

而她自己,却丝毫不在意他人的感受,不关注他人的需求,在节目中各种否定、指责、抱怨,辱骂李行亮,甚至要李行亮无条件地服从她。

观众看到这些,都纷纷为李行亮打抱不平,堂堂一个年收入7位数的985大学毕业的音乐人,在家庭中的地位就如此卑微吗?

老婆要他做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当她与他人争辩1+1=10时,也要无条件支持她挺她,必须给她提供情绪价值。

麦琳为什么会这么做?她做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人在做一个决定前,都有自己的价值衡量标准。

我斗胆猜测一下,想出了两个理由:

要么,她想当网红,想获得流量带来的好处,所以她反其道而行之,走常人不敢也很难下决心走的路——自黑。毕竟黑红也是红,有关注有话题有流量,吸粉的速度无比迅速。

要么她只想主打一个真实,让自己的所言所行所想所悟,真真实实地曝光在众人的视野里。那么,这样一来就会有两个结果:

要么她意识到她与李行亮之间的关系里,确确实实存在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所以这么做是想直面自己的不堪与痛苦,从而获得最快速的自我成长。

要么她的个性就是主打一个任性,就想做自己,反正生活是自己的,评论是他人的。走自己的路,怎么痛快怎么来,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其实,不管她出自于哪种原因,行为里暴露了太多有关性格方面的缺陷,这也是很多人都绕不开这些关键点,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阴影小孩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过,一个人终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时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童年时遭受的羞辱,呵斥,责备,不安,不公,恐惧和伤痛,如果当时没有被看见、安抚、理解、接纳,那种被伤害的保护机制会一直存在,并且慢慢地形成相应的应对模式。

只要一遇到类似感受的事情,就会习惯性地采取自我保护策略,对这些信息的解读也是消极的、悲观的,从而内心常驻着一个阴影小孩。与阴影小孩相对立的阳光小孩——积极、乐观。

从麦琳的反应模式看来,她的童年应该留下了太多不好刻印。既便李行亮说喜欢她,她不是满心欢喜去接受,而是表示质疑李行亮是不是有什么目的,或是有口无心。简单地说,她认为自己不配拥有无条件的爱。

这种没有得到原始信任的人,自我价值感极低,总是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受到伴侣、上司或者新朋友的喜爱和欢迎。在人际交往中也常常容易出现问题。

矛盾的点在于,原始信任的缺失的人,很难感受到来自自己内在的依靠,总是希望别人可以给他们提供安全感、保护、家的温暖和庇护。

所以,她的控制欲很强,很想抓住身边的人,亲密的人。对老公的爱,犹如严母对弱子的爱,总想牢牢地把对方抓在手心里。她压根就没有想到,她抓得越紧,老公就越窒息。

张泉灵有对她说过,像她这种很强的控制欲,会影响到亲子关系,她却争辩对孩子很好。

可是,她在否定李行亮对家庭的付出时,道出了女儿上一年级时数学考20分,她想用20分来指责李行亮当父亲这个角色的缺失。

李行亮开车哭的那一段,他坚持离婚后可以不要儿子,但一定要女儿,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女儿的性格像自己。如果女儿跟了麦琳,他不敢想象后果,或许会跟如今的他一样,有心理问题。

其实,如今有青少年抑郁,其原生家庭的情况也大体如此,依恋关系中必定有一个控制欲很强的父亲或母亲。

面对这种控制欲超强又很容易很生气的家长,孩子为了满足本能的求生存欲望,不得不采取自保措施。

他们活得提心吊胆,总担心会一不小心踩到家长的雷区,于是启动自我防御的“雷达”,把精力、注意力用在察言观色上:“爸爸/妈妈是不是又生气了?我是不是又惹爸爸/妈妈不高兴了?”

孩子的不安全感,导致自己无法集中注意力到自己身上,来关注自己的需求,更没法用心学习。而是整天不停歇地穿着厚重盔甲来保命,一直保持着神经紧绷的状态,总有一天要崩塌的。

每个人的需求都需要被看见

在这个节目中,每每李行亮说到自己的需求,麦琳总表现得匪夷所思,很不屑一顾地回应:你也配!这正是她自己的心理投射。

李行亮外出采购时,她本意是想让李行亮给她买一杯咖啡,可她表达出的来让人费解:我配拥有一杯咖啡吗?李行亮马上告诉她房间里速冲咖啡。她听到后不乐意了,抱怨对方给的不是她需要的。

她到底需要什么?如何表达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如果这样表达,就意思简单明了:我想喝咖啡,你给我买一杯回来,好吗?

要想自己的需求被看见,我们需要学会清楚表达,而不是一味地要别人去揣摩。

一个人的需求,若是长期没有得到满足,很有可能会导致易怒的性格。

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麦琳动不动就生气了。因为她不表达自己的需求,甚至压制自己的需求,要靠别人去猜测、揣摩,连她自己都说不清自己的需求,别人怎么看得见猜得着呢?

亲密关系

一段好的关系里,因为有正向反馈,才会有效互动起来,相互满足对方的需求,相互爱着对方,相互滋养着对方。

而一段不好的关系,他们的回应方式,要么负向反馈,要么漠视对方置之不理。恰恰麦琳和李行亮的关系里,就有这两种方式。

不管李行亮做什么说什么,麦琳都是启动内心的阴影小孩在做负向反馈,各种否定、指责、抱怨、甚至鄙视。

其中鄙视,对关系的破坏几乎是摧毁性的。因为鄙视,明显有种居高临下的姿态:不屑!尊重何在?平等何在?这关系还能称之为关系吗?如果硬要与关系扯上关系,那只能是:敌对关系!

既然是敌对关系,李行亮又不想离婚,他能怎么办?做是错,不错也是错,那就什么也不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保全自己为先,漠视一切!

而麦琳又不愿意了,她所做的一切,就是因为内心有太多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希望李行亮get到她的心趴,满足她的一切需求。

然而,李行亮慢慢封闭了自己的情感,压根就没法做到共情她,理解她,这便是导致麦琳抓狂的关键点。就好比她疯狂出招,却招招都击在棉花上,不但不会反弹回来,还消耗她的能量,让她越来越感到自己无力。

他们夫妻俩的相处模式,没有对错之分,也没有哪个人的性格好与不好,有的只有相互滋养、共同成长,或者两败其伤,伤及孩子。

想要改变这种相处模式,他们俩都需要改变自己。

麦琳缺乏安全感,从而控制欲强,不管是童年刻印导致的行为模式,还是后来经历导致的,都需要去养育内在的阴影小孩,安抚、理解、接纳、爱它。只有阴影小孩感到安全了,控制欲也会得到缓解;

也可以多多发展内心的阳光小孩,让自己学会从积极、乐观等去正向思考问题,为人处事,毕竟正能量的人或物,都受人欢迎。

还可以提升成人自我,毕竟如今已是中年人,两个孩子的妈妈,心智成熟了,内心便会丰盈,情绪也就随之稳定了。

这世上,从来没有完美的自己,也没有完美的父母,更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人这一生,就是一场“过万境,见心境”的修行。

正如《道德经》中所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一切从自己的内心出发,安顿好它。心安,即事成!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