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嫌”的大润发,能否逆天改命?

即时刘说 2024-12-13 09:19:03

曾称霸零售界的大润发,因深陷困境,业绩下滑、亏损连连,出售传闻不断,似被市场“嫌弃”。但它迅速反击,高层换帅、力推多业态,重塑价格力、优化配送。

生死关头,这些举措能成救命稻草吗?大润发能否打破僵局、逆天改命,重回巅峰?

大家好,我是专注即时零售领域研究的刘老实。

扭亏为盈,业绩现曙光

过去一段时间,大润发深陷被出售传闻的泥淖。自去年起,相关谣言蜂拥而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历经多次传谣、辟谣的波折后,市场普遍认定其出售可能性极大,潜在收购方成为业内热议焦点,中粮、高瓴资本、润泰、KKR 集团等都被视作可能的接盘者。

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此前业绩堪忧,连续两个财年陷入亏损困境。回顾往昔,2020 年之前,高鑫零售总销售营收稳定在 900 亿 - 1000 亿元区间,净利润也能保持在 28 亿元左右,运营态势平稳。但 2022 财年情况急转直下,从该财年(2021 年 4 月 1 日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起,高鑫零售净利润大幅下滑,出现 7.39 亿元的亏损;2023 财年虽勉强扭亏,盈利却仅有 1.09 亿元,盈利根基薄弱;2024 财年再度恶化,亏损额度飙升至 16.68 亿元。鉴于此,扭亏成为高鑫零售迫在眉睫的战略核心。

转机出现在 2025 财年中期(2024 年 4 月 1 日 - 2024 年 9 月 30 日),高鑫零售实现营业收入 347.08 亿元人民币,税后溢利达 1.86 亿元人民币,成功实现扭亏为盈。线下业务层面,同店销售增长 0.3%,显示出实体零售业务开始回暖,这得益于大润发长期积累的品牌影响力和实体运营功底;库存周转天数较上财年同期减少 4 天,这体现了企业在供应链管理和库存把控上取得实质进展,加速了资金回笼,降低了运营成本。线上 B2C 业务同店销售实现中单位数增长,表明大润发在电商领域投入的资源与创新举措成效初显,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正逐步发力,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丰富便捷的购物选择,拓展了消费群体与场景。

排队结账的扬州某大润发超市

对比 2024 财年中期(2023 年 4 月 1 日 - 2023 年 9 月 30 日),彼时营收 357.68 亿元人民币,却同比下滑 11.9%,剔除供应链服务业务后营收为 342.25 亿元人民币,租金收入 15.43 亿元人民币。整体营收虽呈下降趋势,但 2025 财年中期净利润转正至 1.86 亿元,凸显运营策略调整与成本管控措施的有效性。大润发聚焦回归价值力和商品力,加大爆款单品打造力度,持续投入资源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同时积极拓展第二增长曲线,加速大润发 Super 门店和 M 会员商店布局,进一步完善零售版图架构。

大润发高度重视价格力与商品力塑造,精心打造“大润发价格力商品矩阵”,设立超省、大润发必买、加量不加价、天天便宜等系列,精准定位不同消费群体,全面覆盖市场需求层次。产品创新方面,期内推出 1100 多款新品,成功树立低价口碑。其中,爆款单品 “润发脆脆蛋卷” 销售火爆,年度销售额有望破亿,彰显出大润发在自有品牌开发与营销上的强劲实力。后续,公司计划持续发力,挖掘更多年销破亿大单品,以此提升品牌知名度与市场占有率。

在门店拓展进程中,大润发 Super 全国门店数已达 30 家,广泛分布于多个省市,店内超 1000 款商品长期维持低价策略,致力于打造便民 “社区食堂”,这种贴近社区生活的零售模式,成功开辟新的市场增长空间;M 会员商店在全国已开设 6 家门店,布局扬州、常州、南京、常熟、嘉兴、无锡等地,会员数量超 36 万,每月稳定推出 200 款新品,自有品牌销售占比超 30%,在会员运营与自有品牌建设方面成果显著,有望成为大润发未来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换帅变革,注入新活力

今年 3 月 26 日,高鑫零售一则公告在行业内引发轩然大波,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 CEO,沈辉接任执行董事兼 CEO,黄明端留任董事长职位。林小海自 2020 年 12 月 22 日掌舵高鑫零售,主导过多元业态发展战略,线下积极推进亏损门店汰换,创新性推出中小润发和 M 会员店新业态,同时大力拓展线上业务。然而,受生鲜电商、折扣店、会员店等新兴业态冲击,传统大卖场模式优势不再,高鑫零售业绩随之下滑。

沈辉上任后,凭借自身丰富的零售行业管理经验,迅速为公司注入全新理念与运营模式。他将提升团队执行力与创新力视为关键,着手优化组织架构,打破部门壁垒,强化内部沟通协作效率,大幅提升公司运营效率与决策速度。在商品采购和供应链管理领域,沈辉推动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主动加强与供应商合作紧密度,重新梳理采购流程,剔除繁琐环节,有效降低采购成本,增强产品性价比与市场竞争力。

高鑫零售执行董事兼 CEO沈辉

5 月 21 日,秦跃红加入高鑫零售出任非执行董事,她作为阿里巴巴企业融资部负责人,携丰富资本运作经验与深厚行业资源而来,为大润发在战略规划、资本运作层面提供专业支持与精准指导,助力公司敏锐捕捉市场机遇,保障可持续发展路径顺畅。

高层更迭收效显著,不仅体现于业绩数字提升,更在于一系列务实业务调整。沈辉引领团队重塑价格力体系,上线“本周买菜指南”,每周定时向会员精准推荐自营生鲜低价好物,同步推出 “大拇指” 自有品牌系列,明确其 “所在商圈最低价” 定位,以高性价比迅速吸引消费者目光。在部分城市大润发门店,“大拇指” 品牌卫生纸、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因质优价廉,备受周边居民青睐,销量可观。

配送服务优化同步推进,大润发小时达业务降低免配送费门槛,部分城市从 49 元降至 39 元,此举极大提升线上购物吸引力与便利性,尤其刺激小额订单需求,促使更多消费者选择线上平台购物,为线上业务注入强劲增长动力。

第二增长曲线在新管理层推动下稳健前行,大润发 Super 和 M 会员店开店节奏加快。大润发 Super 已锁定 13 个新开店点位,持续拓展市场覆盖范围;M 会员店 4 家新店专案启动,选址常熟、嘉兴、无锡及江阴等地,新店开业将进一步深耕区域市场,提升品牌区域影响力与市场份额。

业态创新融合成为新亮点,部分大润发 Super 门店打破传统布局,强化场景化与体验感设计,增设生鲜食材加工区、餐饮区,创新性实现 “生鲜超市 + 餐饮” 跨界融合模式,消费者可一站式完成生鲜采购、现场加工、即时就餐,极大丰富消费体验层次。沈辉表示将持续打磨会员店盈利模式,加速区域布局优化与尾部店整改,确保公司整体盈利目标达成。通过全方位提升会员店运营质量、优化店铺布局、关停或改造亏损店铺,大润发有望重塑市场竞争力,在激烈竞争中稳健前行,实现长远发展规划。

不断自救,逆境求突破

往昔,大润发在零售领域堪称传奇典范。1998 年进军大陆市场,首店于上海闸北盛大开业,自此开启狂飙突进式发展历程。1999 年营收便高达 240 亿,2010 年更是霸气登顶,成为中国大陆零售业冠军,连续 19 年保持门店无关停记录,这份斐然成绩令业界瞩目、同行钦佩。

彼时辉煌引互联网巨头阿里巴巴垂青,2017 年和 2020 年,阿里豪掷近 500 亿港元控股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双方满怀期待携手共创零售新篇。初期协同效应显著,大润发凭借阿里技术与资源赋能,行业排名攀升,为阿里新零售布局添砖加瓦。然而,世事无常,风云突变,疫情突如其来,彻底搅乱消费市场格局,线上购物一夜之间成为主流趋势;本土零售企业如永辉超市、家家悦等加速扩张版图,国外会员店巨头山姆、开市客强势抢滩登陆,大润发所处传统大卖场赛道瞬间承压,门店经营效率直线下滑,关店噩耗接踵而至,财报数据更是连年恶化,营收持续下滑,亏损泥潭深陷难出。

这一困境也给阿里业绩带来拖累,在阿里 2024 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中,涵盖高鑫零售业务的板块营收同比下降 7%,调整后利润更是暴跌 87%。面对困局,阿里启动大规模战略调整,决意剥离非核心业务,大润发不幸被推至风口浪尖,出售传闻甚嚣尘上。当下融资环境艰难,若真被出售,大润发前路堪忧。

盐城M会员店开工

但大润发并未选择坐以待毙,早早谋定“多业态全渠道” 自救战略。大润发 Super 和 M 会员商店应运而生,前者定位社区生鲜生活超市,面积灵活控制在 2000 - 5000 平米,集生鲜、日用品销售于一体,全力聚焦周边居民日常消费需求;后者剑指高端付费会员赛道,店内精选约 3000 款商品,自有品牌占比超 10%,承诺 5 公里快速配送服务。自首店扬州开业以来,会员数量一路飙升至 12 万,连锁扩张步伐稳健,陆续在常州、南京等地成功布局。

自救之路绝非坦途,去年商超行业深陷价格混战泥潭,盒马祭出“移山价” 挑起战火,同行纷纷以折扣迎战,大润发亦紧急推出 “不吵价”,后续升级为 “老实人不炒价” 策略,却未达预期效果,市场反响平平。会员店领域,大润发对标山姆艰难摸索,供应链重塑需从零起步,选品策略反复调试,全新运营逻辑迥异于传统大卖场,团队转型艰难,每一步都举步维艰;大润发 Super 同样面临挑战,无法照搬大卖场运营旧法,如何在中型商超赛道脱颖而出,成为亟待攻克的难题。

当下零售格局对大润发极为不利,生鲜业务遭前置仓、社区团购疯狂分流,日用品销售受各大电商平台围追堵截,更要直面社区店、折扣店等新业态冲击。消费者日益精明,网购随手比价已成习惯,消费习惯与需求瞬息万变,大润发若不能加速蜕变,淘汰危机近在咫尺。

所幸大润发底蕴犹存,庞大的门店网络遍布全国,积累海量会员资源,供应链虽亟待升级改造,但基础框架尚在。如若大润发能深挖差异化经营策略,大力挖掘本土特色商品,将社区服务做深做细,实现线上线下无缝融合;同时集中精力打磨新业态,还是有望突出重围,重拾往昔荣光的,你觉得呢?

撰文:刘老实

排版:柯不楠

校对:十   三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