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PLC遇见IT:未来PLC该拥有的“五项绝技”

智慧创造之家 2024-07-19 11:46:47
PLC:工业自动化的大脑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在制造业、石油天然气、交通运输等领域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作为专为工业环境设计的数字计算机系统,PLC具有卓越的环境耐受力,能够在极端温度、压力、电磁干扰及振动环境下保障工业流程的稳定运行。其核心功能在于通过不间断采集输入信号、依据内部预置逻辑规则进行解析判断,并由此生成对应的输出控制信号,形成闭环控制系统,确保在任何严苛条件下都能可靠运作。

工业4.0与IIoT带来的挑战:PLC局限性

A. 缺乏对实时高级语言的充分支持

自PLC在20世纪60年代由通用汽车公司引入以来,其编程逻辑设计理念一直沿袭了电气物理接线思路。尽管现行IEC 61131-3标准中列明了适用于PLC编程的五种语言(梯形图LD、功能块图FBD、指令列表IL、结构化文本ST以及顺序功能图SFC),但其中最具编程语言特点的ST仍无法与Python、C++等现代PC高级语言相提并论,特别是在应对复杂控制逻辑和开放式开发需求时,这一局限性更加突出。尽管可通过将PLC集成至PC系统一定程度上弥补,但本质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B. 云连接能力的局限性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步伐加快,企业逐渐认识到将设备资产与云端互联的重要性,以期实现实时数据分析、预测性维护和运营优化。然而,传统的PLC并不具备直接与云平台对接的内在能力。物联网专家Emric Ercan Ayar曾指出,通过MQTT等中间件将PLC数据上传至云端的过程相对繁琐。若PLC能支持类似JavaScript等互联网友好型脚本语言,将大大简化云端数据传输的配置过程。

C. 与数据库系统交互的难题

尽管PLC在响应速度和自动化控制上表现出色,但在数据共享和交换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通常情况下,PLC只能与工厂车间的操作界面HMI以及SCADA软件进行信息交流,而对于涉及企业业务层面的调度、会计、分析系统等的数据交换,则需经由SCADA系统进行采集、转化和转发。随着工业自动化深入和M2M通信需求增长,PLC如不能便捷地使用SQL等数据库查询语言直接访问数据库,将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其效能。

D. 开源支持的局限

大部分PLC产品采用封闭且专有的系统设计,使得用户在技术支持、系统更新等方面高度依赖制造商。与之相比,开源解决方案在灵活性和总拥有成本上更具优势。企业家工程杂志的Lee Congdon曾指出,开源技术能够赋予更大灵活性,提供更多解决问题的路径,并且在满足企业需求时通常成本更低,有利于企业从小规模起步逐步扩展。然而,市面上大多数PLC产品并未支持开源,导致用户无法充分利用GitHub等社区资源及Linux开发者社区的力量。

E. 对新技术接纳能力较弱

考虑到PLC的设计寿命往往超过企业内部其他硬件设备,随着时间推移,旧式PLC在应对新需求时的升级和改造愈发困难。《Control Design》杂志的Rick Rice指出,虽然秉持“不坏不修”原则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经济合理性,但随着技术革新和新需求的出现,保持旧式PLC适应新功能和标准的压力剧增。例如,要在传统PLC架构中嵌入先进的人工智能功能或实时分析能力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特别是在计算机运算能力要求不断提升的当下,传统PLC往往难以紧跟步伐。

面向未来:PLC制造商如何应对挑战

面对上述挑战,PLC制造商应积极采取行动,拥抱未来技术趋势,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打造超越传统控制器局限的新一代PLC产品。其中,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推出的PLCnext Technology,该平台基于Linux系统,支持IEC 61131-3标准编程语言的同时,也可利用JavaScript、Python和C++等IT编程语言开发应用程序,从而实现跨领域的协作,并借助开源社区的智慧与资源,有效提升了PLC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和适应性。

总之,当前PLC在工业领域亟待解决的挑战主要包括:加强与云端的无缝连接、拓展编程语言适用范围、强化数据库交互能力、采纳开源技术以及加速接纳新技术。只有通过不断的创新和发展,PLC制造商才有可能突破传统束缚,为未来的工业自动化提供更多可能,助推产业界顺利步入工业4.0的新时代。

1 阅读:115
评论列表
  • 2024-09-05 17:56

    还想开源真以为技术无国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