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门广场每天的升旗仪式,已经成了北京一处打卡地。为了亲眼目睹这一宏大庄严的场面,许多人甚至在头一天晚上就守在广场。所以,我们可以说“不到长城非好汉,没看升旗留遗憾。”
可是,大多数人并不知道,现在这种规模的升旗仪式和形式,原来是两位台湾同胞的建议。
请您耐心,这事真的还需要从头说起。建国初期,天安门广场并没有升旗仪式。而且在1976年以前,天安门广场的国旗并不是每天升降,而是只有在五一、七一、八一、国庆等重大节日才升旗。1976年后改为每天升降国旗。但是也没有现在这种正规、庄重的仪式。只是把它升到旗杆的最高处就行了。后来改为严肃一点儿的二人升旗,然后才是有正规仪式感的三人升旗。
1990年4月,两位台胞陈铭富、李青松,向时任福建省旅游局副局长的张木良提出建议,说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场面应该搞得更加宏大,仪式更庄严一些。他们看了当时的升旗,只有三个武警战士,场面显得很简单,仪式也不隆重,与一个大国的形象和雄伟的天安门广场不太相符。
张木良觉得台胞的建议很有道理。于是,他查阅了相关资料,认真撰写了“扩大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等建议”,对升旗时间、旗杆高度、国旗规格、升旗人数、升旗方式、爱国主义教育等提出具体的思路和设计。分别寄给了全国人大和天安门警卫大队。
天安门警卫大队收到信后,也觉得言之有理。马上组织人员研究制定了改革方案。1991年初,国务院批准了北京市政府关于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改革和旗杆改建的报告。 1991年5月1日,由国旗班3人升旗扩编为36人升旗的武警天安门国旗护卫队第一次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自此,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进入了国旗护卫队时代。
从2024年1月1日起,升旗仪式做了进一步改革。平日升旗的护旗队员由过去36名增加至66名。每月的第一天,升旗护旗队员则增加至96名。
据说,2024年元旦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升旗和等待第一缕阳光的人,竟然达到七万三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