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囤积真占了便宜吗?

伏琴读书 2022-01-19 19:32:35

囤积的根源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囤积的本质则是贪便宜。

1.囤积的根源来自内心的不安全感

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囤积的倾向,只是程度深浅而已。

童年物质匮乏,或者曾经经历过穷困生活的人更容易加剧这种囤积行为,也相对更爱占小便宜。

因为他们对物质有种深深的不安全感,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对未来也有着较多的担忧,生怕此类境况再现。

等到自己有钱了,就喜欢囤积大量物品,有备无患,来弥补这种内心的不安全感。

有些人哪怕后来经济状况很好,也难改囤积和贪小便宜的习惯,免费的东西总想拿回家。

相反,小时候物质充裕的人,囤积或爱占小便宜的程度也会轻点。当然,这些不是绝对的。

我读大学时,还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书都随身携带,生怕丢了。晾在宿舍走廊的衣服有时都会被人拿走。

但是现在的大学生,书本经常放在自修室不拿走,电脑、IPAD等贵重物品也随意放,甚至几天后才想起来找。他们不以为然,因为他们觉得安全。

其实,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00后的童年物质相对比较充裕,贪小便宜的人也少些。

2.囤积的本质是占便宜

囤积的本质是贪便宜。什么情况下最爱囤积?一般是免费的、或者是我们觉得价格比较划算时最容易囤积。

首先,免费的容易囤积。

那些可以免费领取的物品最容易造成囤积,因为不要白不要的心理。

比如免费的吸管、勺子、塑料袋等,以及各种赠品,明明不需要那么多,或者根本用不上,但是因为免费,我们还是习惯性拿回家。

有些人家里囤积大量的塑料袋、垃圾袋,可能多少年都用不完,但还是源源不断地拿回家。

自从意识到这个问题后,我出门购物必带环保袋,能不要的塑料袋绝对不要,能用一个装就不要拿两个。

买菜带回来的少量塑料袋、收快递的包装袋等都用作了垃圾袋。现在每次买蛋糕时,经常不要小勺子,偶尔需要,也是按需拿取。

家里用不上的赠品直接不要,或者马上转送给需要的人了。

另外,当我们觉得价格相对便宜、比较划算时容易囤积。

比如打折促销。本来只想买一件东西,但是因为买几件打几折,或者满多少减多少,或者满多少包邮,我们就会选择多买。

许多东西都有大容量和小容量可供选择。比如洗发水,大瓶和小瓶的相比,大瓶感觉更划算,所以我们经常选择大瓶。

还有出国旅游时,许多人爱囤货,甚至疯狂购买奢侈品。哪怕奢侈品本身很贵,也是因为觉得比国内便宜,贪图相对便宜的差价才囤货。

一般人不会在觉得这件东西价格很高的时候,选择大量囤货。就像你不会觉得房价达到最高点时,去大量买房。

所以囤货的本质是贪便宜,担心现在不买,以后更贵了,趁着便宜多买点。

3.囤积真占了便宜吗?

但是大多时候,对于普通人来说,囤货未必真的占了便宜。

(1)免费领取的物品拿回家不用,也就是占用空间。

任何东西只要拿回家,想舍弃都不是件容易事,请神容易送神难。

今年元旦,在蚂蚁森林种树的小伙伴可以免费领取纸质明信片和植树证书。提前几天就定了闹钟,一家三口准时各抢了一套。然后,又等了好多天,才收到了心心念念的明信片。

但是,收到之后就成了鸡肋。扔吧,舍不得,毕竟得来也不容易,而且许多人想要还没抢到。看了一眼,就塞进了柜子。

过了一段时间又想扔,还是舍不得,就把它们贴在了玄关处,贴一段时间再扔。当时就想,以后再也不要这种纸质的卡片了。

免费拿回家的东西,你还得想办法处理,不如一开始就不要。

(2)许多人打折促销时选择囤货,以为价格便宜,但是未必。

有些商家会采取先提价再打折促销的做法。就像每年双十一后,经常会在评论里看到上当受骗了,双十一之后的价格更低了之类的言语。

(3)囤货太多,导致浪费,实质上花费更多。

多买的物品,如果不用,实质上花了更多的钱。囤货太多,每次用量也会多点,用得更浪费。有些东西还会过期,最终就是扔掉,浪费更多。

第一次去香港时,买了很多护肤品。后来过期了都用不完,实际上花费更多。后来牢记教训,只买一套当时需要用的。

我们经常因为贪便宜而囤积,却因为囤积浪费更多,所以按需购买,不囤积,才是真正便宜的购物方法。

0 阅读: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