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客机液压油漏光「机长苦撑一小时」教官乘客进驾驶舱紧急支持

博雅文成 2025-01-04 10:35:17

‍‌‌‌‌‍‌‌‌‍‌‌‌‍‌‌‌‍‌‌‍‌‌‌‌‍‌‌‌‌‌‌‍‌‌‌‌‍‌‌‌‌‌‍‌‌‌‌‌‍‌‌‌‌‍‌‌‌‌‍‌‌‌‌‌‍‌‌‌‍‌‌‌‌‍‌‌‌‌‍‌‌‌‌‍‌‌‌‍‌‌‌

韩国济州航空7C-2216航班于29日上午9点从从泰国曼谷飞往南韩全罗南道务安国际机场,但是在降落时滑行出跑道撞击围栏爆炸,最终造成179人不幸罹难。

而过程中,7C-2216航班因起落架、襟翼没有开启的关系,被认为是液压油发生问题。

而其实早在1989年的「苏城空难」中,一架美国客机就遭遇液压油漏光的问题,最后是在3名机师与1名飞行教官乘客的协助下,机上296人中有185人获救。

根据《New York》报导指出,苏城空难发生后,机长海恩斯(Al Haynes)事后就曾详细回忆整起空难的事发经过,事发时间是1989年7月19日,联合航空232航班在从丹佛飞往芝加哥的途中,当飞机爬升至37,000英尺时,飞机的第二引擎发生故障。

副驾驶雷科兹(Bill Records)发现操纵杆无法正常运作,飞机开始失控地向右侧下降。

发生这一情况后,机长海恩斯接手控制,但飞机的三套液压系统全数失效,这同时也代表着飞机的唯一操作方式「液压驱动」已完全失灵。

在当时,3名机长均未受过类似的训练,只能通过调整引擎油门的方式来维持飞机的稳定。

而这时候,一位名叫丹尼(Denny Fitch)的乘客主动提出协助,他向机组人员表示自己飞行教官的身份,在获得许可后就进入驾驶舱内,之后也接手操作、协助操作油门,尝试稳定飞机。

而整起事件在3名机组成员与丹尼的努力下,让飞机在完全没有液压系统协助的情况下,用着极端的方式维持飞机的平衡。

最后也想尽办法,让飞机引导至苏城(Sioux City)机场。

即将抵达机场时,海恩斯向乘客广播表示,飞机即今进行紧急着陆,并请所有人准备迎接可能的剧烈撞击。也因为液压系统发生问题,所以也代表着无法使用刹车和襟翼,但机组还是决定放下起落架来吸收部分冲击。

但后来当飞机正式着陆后,还是发生机翼触地,后续导致整架飞机翻滚,驾驶舱与机身甚至分离解体。整起事件也导致机上296人中,有111人丧生,包含3名机长与丹尼在内,共有185人获救。

后续经调查后也发现,联合航空232航班的液压系统之所以发生问题,主要是因为飞机的发动机风扇盘由钛金属制成,但在制作过程中混入了微量空气,导致金属内部出现脆性增加的隐患。这种缺陷在飞机运行了17年后,终于在高空压力下引发金属疲劳,导致风扇盘爆炸并碎裂。

风扇爆炸后产生的碎片击中了飞机尾部的液压管线,三组液压系统汇合于此,然而这些设计未有分隔或保护措施。

当碎片击破管线时,液压油迅速泄漏,三套液压系统因此同时失效,飞机失去了所有操纵能力,

为防止类似悲剧重演,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NTSB)立即要求航空公司对所有班机的风扇盘进行全面检查。

制造商麦道(McDonnell Douglas)也随即改良液压系统设计,在管线中间加入阀门。一旦某段液压管线出现问题,这些阀门可以迅速封闭,避免整个系统的液压油泄漏,确保飞行控制能力不会完全丧失。

博雅文成:本文仅供参考之用,并不构成要约、招揽或邀请、诱使、任何不论种类或形式之申述或订立任何建议及推荐,读者务请运用个人独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资决定,如因相关建议招致损失,概与作者本人无关、编者及作者无涉。

0 阅读:4